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实施开胸手术患者19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开胸手术患者均分为D1组(观察组98例)与D2组(对照组98例)。D2组:全身麻醉;D1组: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开胸手术患者分别完成麻醉后,在麻醉效果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96例开胸手术患者中,都未出现临床死亡的情况,对患者停止选择麻醉药物进行麻醉后,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全部在5~10 min范围内。手术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血氧饱和度(SaO2)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中和手术后,D1组SBP、MAP均低于D2组,SaO2高于D2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患者麻醉后清醒时间、患者吸入麻醉药物剂量两方面,D1组优于D2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开胸手术患者,选择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麻醉药物对患者呼吸循环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临床清醒时间,在促进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加快疾病恢复速度等方面,也表现出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采用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n=50),Ⅱ组采用硬膜外麻醉(EA,n=50)。观察术中心率(Ha)、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P)变化,麻醉阻滞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在麻醉过程中Ⅰ组的HR、MAP、SP02、P变化与Ⅱ组无明显差异fP〉0.05)。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平面出现时间明显快于Ⅱ组(P均〈0.05)。两组麻醉后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但在麻醉阻滞效果上,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50例脊柱结核患者治疗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采用30例非手术治疗和20例手术治疗,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脊柱结核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其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20例非手术治疗的优良率。结论:脊柱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一半左右,10岁以下儿童最为常见,其次是青年人,这个群体结构的人通过手术治疗后,通过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定期休养病情会有较大好转。  相似文献   

4.
脊柱疾病或损伤需行手术治疗时 ,常选择全麻方式 ,但对于一些术中要求动态观察患者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状况的病例 ,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局部浸润麻醉相比 ,仍然不失为一种应选的较为适宜的麻醉方法。不过由于脊柱疾患本身在病理解剖学方面的异常改变 ,对于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的实施和操作 ,可能造成和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问题。笔者现就 36 6例此类手术在硬膜外阻滞麻醉实施和操作中的处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36 6例 ,男 2 0 1例 ,女 16 5例 ,年龄 12~ 6 9岁。术前诊断、手术体位与手术名称 :胸和 /或腰椎椎体结核 16 8例 ,在侧俯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2组,其中对照组34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36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麻黄碱用量以及镇痛效果,记录麻醉后20,40,60,80,100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诱导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硬膜外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麻黄碱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镇痛效果观察组100%达到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P〈0.05)。2组患者在麻醉后各时间点SBP、DBP、HR以及Sp(O2)组间比较差别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高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将在该院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药物应用剂量、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在药物应用剂量与不良反应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在麻醉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能降低麻醉药物应用量,麻醉效果明显,且患者不良反应率低,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麻醉与常规硬膜外麻醉两种方式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硬膜外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麻醉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硬膜外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4例,分成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在术中采用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实验组患者术中采取麻醉方式为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麻醉阻滞完善时间以及起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实验组使用麻醉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效果理想,可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42例(观察组)和硬膜外麻醉组42例(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以作为子宫全切除手术优先考虑的麻醉方法,疗效满意,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7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起效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较好,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脊柱结核预防压疮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70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预见性护理组50例和常规护理组2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利于脊柱结核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和瑞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均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后给予罗哌卡因注入,A组单纯用罗哌卡因,B组在组基础上另外微泵注入瑞芬太尼0.05~0.2ug/kg·min。对腹肌运动阻滞程度和麻醉效果进行评定,并记录患者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B组腹肌运动阻滞程度和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两组患者在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较单纯罗哌卡因更能加强硬膜外麻醉肌松作用,有更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210例应用硬膜外麻醉的小儿骨、关节及显微骨科手术分析,认为硬膜外麻醉对患儿循环动力影响不大,血压、脉搏较稳定。但应谨慎操作,小量分次注药,在满足手术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缩小麻醉范围。术中酌情辅助镇静剂使患儿安静,可提高麻醉效果。本组首次利多卡因用量在6~8mg/kg,成功率为9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治疗工作。方法:选取200例行择期子宫切除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100例)单纯应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感觉阻滞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均平稳。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快、麻醉平面高、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短;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效果理想,适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种麻醉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择期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静吸全身麻醉组(A组)、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和静吸全身麻醉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C组),每组均为15例。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气腹前、气腹后10 min和放气后10 min)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镇痛和肌松效果。结果: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在血流动力学指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C组镇痛优患者为100%,腹肌松弛效果均为满意。结论:妇科腔镜手术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全身麻醉法的麻醉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探讨各种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268例,分别对其临床手术施行不同的麻醉方式,具体可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EA),腰麻一硬膜外麻醉(CSEA)和全身麻醉,对它们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经分析研究得知,在对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在各种方法中,选择使用腰一硬膜外麻醉方法的,对产妇的生理作用迅速,麻醉效果好,用药量少、阻滞完善,肌松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患者安全有效。结论:剖宫产手术大多数属于急诊手术,在实施手术前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临床首选的是腰一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效果明显,成功率高,费用少,值得在一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足月单胎妊娠行剖宫产手术分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选择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方式,对照组选择硬膜外麻醉方式。结果:观察组麻醉满意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选取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90例进行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分析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多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 2 0 0 0年起 ,观察了在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中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 80例 ,年龄18~ 70岁 ,ASA分级I~II级 ,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组 (A组 )38例 ,硬膜外麻醉辅助小剂量氯胺酮组 (B组 ) 4 2例。1 2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老年脊柱手术患者中予以静脉快通道与综合保温联合处理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内环境稳态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来恩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78例,以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平分为两组,39例予以静脉快速通道与综合保温联合处理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而另39例予以静脉快速通道与常规保温联合处理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治疗效果及内稳定情况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相比于麻醉前,麻醉之后各个节点鼻咽温度无明显变化,麻醉前后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相比于麻醉前,麻醉之后各个节点鼻咽温度均有明显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之后各个节点血乳酸含量及血糖水平升高明显,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脊柱手术患者中予以静脉快通道与综合保温联合处理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可促进麻醉质量的提高,围术期低体温发生几率显著降低,较小干扰内环境稳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