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目的评价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中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案与效果,从而促进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n=80),结合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对照组、试验组分组。对照组40例骨科手术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骨科手术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费用。结果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肺栓塞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科手术中落实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从而提高患者安全性,并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100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14d,术后早期主动、被动活动肢体,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必须采取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下肢骨骨折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旷床资料。通过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早期进行下肢主动和被动活动、预防性抗凝治疗,给予气压治疗等预防护理措施。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30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常规、介入、手术、药物等治疗,分析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患肢肿胀消除,未见肺、脑栓塞或下肢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骨科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包括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临床可应用物理及药物预防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控制和消除疾病。  相似文献   

5.
穆俊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4):155-15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10例孕妇合理选择剖宫产术,围手术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预防,精心的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78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健康宣教、术后早期活动、健康训练等预防措施。结果:78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仅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9%。结论: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血栓形成是髋部骨折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在我国未采取预防措施的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5%~65%[1],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严重后果可继发肺血栓而致死.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交通事故频发,髋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患者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日益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愈来愈多,因此骨科手术后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已形成共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对收治的髋部骨折及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患者采用牛膝活血汤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属于骨科大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以深静脉血栓较为常见。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已成常规,但对于理想抗凝药的选择,却一直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焦点。2009年2月-2010年9月,笔者以在本院行THR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补阳还五汤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624例骨科大手术患者和对照组566例患者,术后常规行患肢血管彩超检查,骨盆及脊柱患者行双下肢检查。结果: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其他手术患者。结论:骨科大手术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下肢骨折病人,由于必须不同程度的卧床休息,活动减少,常常会因此引起各种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褥疮、肺部炎症、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目的:通过对本科收入的112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进行的针对性护理,并对病历进行整理分析,探讨长期卧床制动的骨折患者更好的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方法.方法:自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期间本科室共收入下肢骨折患者112例,本文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出对下肢骨折并发症护理的最佳方案.结果:112例患者中无1例褥疮发生,治疗期间,出现肺部坠积性炎症2例,占1.79%,骨折接口处感染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例,占4.46%,经过正当护理,患者皆健康出院,无一例由于并发症死亡患者.结论:骨折术后并发症较多,肺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很大,血栓形成后脱落容易造成重要脏器栓塞,后果严重,对病情的全面了解而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桃核承气汤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接受治疗的THA患者随机分为A组(68例)、B组(70例)和C组(70例),其中A组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及静脉泵,B组于术前12h及术后12h给予低分子肝素,C组给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三组患者THA术后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C组均无中枢性DVT、肺血栓、肌丛静脉血栓及血肿的发生,且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术后7d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各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A组和B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中药汤剂应用于THA术后患者,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有效预防DVT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3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动态进行DVT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性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480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未出现伤肢下肢疼痛及浅表静脉曲张,32例患者出现下肢肿胀,3例出院后2周~3个月发生深静脉血栓再次入院,经治疗后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护理措施,强调的是整体观和综合调理,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满意,并且方法简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在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衄栓形成的疗效确切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0例人工全髋置换术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予补阳还五汤及速碧林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休征、出血倾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改变,同时观测其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指标的变化,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变化。结果:50例病例中,共有4例发生DVT,总发生率8.00%,其中对照组发牛2例DVT发生率为8.00%,治疗组发牛2例DVT发生率为8.00%,其患肢肿胀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小板计数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APTT和PT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术后15d两组患者比较APTT和PT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明显的抗凝、溶栓功能,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粘度达到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作用,而且比速碧林具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简述近年来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预防或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为褥疮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脊髓损伤后DVT的病因、流行病学特点作简要介绍,对脊髓损伤后DVT的预防和治疗作简要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下肢DYT所带来的危害性极大,应以预防为主;对下肢DVT的治疗目的是缓解其急性期的主要症状,最大限度地预防肺栓塞的发生;中西医结合防治脊髓损伤后下肢DVT效果好,安全性高。结论:中医药配合现代医学对DVT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临床的效价比方面的优越性,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孙秀艳  赵蔚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133-133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方法:将我科2009年5月~2011年3月共收治的218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护理,干预组在常规预防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间歇充气压力泵气压治疗,比较两组DVT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发生DVT3例,对照组发生DVT8例。结论:在常规预防DVT的基础上采取间歇泵气压治疗,可明显降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下肢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对照组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行下肢肌肉的等张收缩以及踝关节和趾间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手术后第2日应用持续被动锻炼(CPM)治疗仪,观察血栓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无1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结合间歇主动规律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再在此基础上,加上中医治疗。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则为52.9%,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患肢周经差值以及缩小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有效的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拟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试验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对照组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血液流变学、血浆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及术后下肢最大肿胀率、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不仅能降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并且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延长APTT、PT。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兔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表达,探讨葱白提取物防治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随机将新西兰白兔24只分为空白模型组、葱白防治组和葱白治疗组。按照赵学凌方法构建兔下肢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葱白治疗组给葱白提取物1周,葱白防治组造模前持续给葱白提取物1周,造模后同葱白治疗组。并检测造模前后CD62P、PAF和CD63的变化,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造模后,各组兔血清中CD62P、PAF、CD63含量明显升高(P0.05),葱白防治组上升幅度较小(P0.05),空白模型组和葱白治疗组上升幅度较大(P0.01),葱白提取物预防和治疗均可以降低模型组兔血清中CD62P、PAF、CD63含量(P0.05),和葱白治疗组比,葱白防治组降低CD62P和CD63水平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PAF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葱白提取物预防给药可以降低正常兔血液中CD62P的水平。结论:葱白提取物能防治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其机制与减少血小板活化,抗氧化损伤,减少血小板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提供临床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本项目观察益气活血类中药方剂药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阐明益气活血法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机制,提高骨科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丰富其预防方法。结果: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超声诊断标准,86例患者中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血栓均发生在患侧肢体,发生率为4.7%。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