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一元论"是以气作为宇宙万物之本原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在"气一元论"思想体系中,气是哲学、医学乃至整个民族传统文化最基本、最独特、最高的范畴,是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本质结合点,是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观、功能观、运动观特点形成的哲学基础,以此产生了整体思维、取象思维、变易思维等思维方式,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建构,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药象思维是中国哲学与中医药学的有机结合,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思维方式。应用象思维,将中药之"象"与天地自然、人之象联系,通过比较、归纳、类推、联想等方法,并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总结,逐步形成了中药药性理论。象思维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理论的影响意义深远。应用象思维能更形象、快捷地理解中药药性、功效(从形态之象、颜色之象、生长环境之象和物性之象认知),以及"载药上行""引火下行""釜底抽薪""提壶揭盖"等特殊用药方法。象思维是中药理论及实践应用的思想基础和方法学指导。象思维虽然以外在"象"为起点,但不能拘泥于具体事物。中药象思维实质是探求规律之象,探求中药理论内涵精髓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定祥  彭珣  郭芮  刘琴  邓奕辉 《中医教育》2020,(2):40-43,49
"象思维"是一种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中医的核心思维方式,培养此思维方式对刚接触中医学的学生十分重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教学者需带领学生理解和准确把握"象思维"的特点、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将其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象思维"。从汉字中的"象思维"在中医基本概念教学中的运用和天人合一中的"象思维"在中医基本理论教学中的运用两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堂引导学生发掘"象思维"。  相似文献   

4.
"道"与思维之主由脑向心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认识到脑主思维,但思维的功能后来也被归属于心,在这个过程中道家之“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道”替代“天”后,在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比类取象的思想方式以及道家独特的认识方式下,“道”、“心”合一,强化了心主思维观念。中医文献中关于“心”的功能描述很多是比附“道”的功能而来。理解中医文献中“心”功能离不开对道家之“道”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了象思维、形神合一、气一元论等思维方式的本质及其多元性、多层次性和局限性。象思维必须有意象的形成与联想,中医"象"的本质是可以发生主、客观转化的信息。所谓"形神一体"的"构成"说,是对"形神合一"关系论的错误理解,导致了混淆体质与心理素质的"九种体质说"的错误。气具有非物质性,气一元论与气多元论的互补共存,是中国传统思维的完整方式。  相似文献   

6.
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从本体论的角度阐明了物质世界统一于气。中医学受此思想影响,从医学角度对哲学层面的气进行了发展,既承认其物质性和本原性,又在功能性和普遍联系性上对其进行了细化,并提出了气机和气化的概念。从气本体角度出发,剖析气一元论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如一气周流,万物基始;多元之象,总统于气;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地合气,命之曰人;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以期为回归中医本真的思维方式、解读中医经典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孟兴中  胡琴芳 《陕西中医》2005,26(8):864-864,F0003
中医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元素,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而古代哲学又与中医气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哲学认为,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无限小的人们无法观测的物质微粒,古人把它们归纳于气之类。在古代,由于无法用仪器观测,因而把它描述为无为空,在现代,虽然可以使用仪器观测到一部分,但它仍然只是无限小之类物质中的极小一部分。在客观世界中,物质的微小度是无限的,就和宏观世界无边一样。我们只有用此种观点去认识世界,才可能接近客观实在。而中医基本理论就是在此种哲学观…  相似文献   

8.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将气定义为物质,这是不准确的.在哲学的论述中,大多数认为,即气不是指具体的物质,而是以象会意,用以描述事物永恒运动的特性.与西方哲学比较,则不能将气机械地等同于古希腊的"元素说",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气并不等于物质,而是表明一切物质的运动性的范畴.当气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医学之时,同阴阳、五行一样,仅是取象的意义.从而得出结论气是物质运动之象,在中医,气则是人体生命活动之象.  相似文献   

9.
"气"作为中医概念系统中最常用的术语,其内涵一直存有争议。分析"气"在《素问》中的具体使用及其语义特征,可知"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并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的巨系统。中医概念系统中的"气"和中国古代哲学之"气"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学界对"气"的本质难有确论,是由学科、时代差异形成的思维模式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读《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结合传统文化对象、气、神等方面进行研讨。中医学以"象"为主体,形成了以气-阴阳-五行学说为整体论的关系本体,而近年来"暗知识"的提出则是象思维背景下人类原发创生性的发挥。从具象角度理解气运生化,象、气、神一体,可以整合整体论与还原论从而朝向辩证统一迈进。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阐述:"象"是中医学中广义的知识,大象无形具有原发创生性,是太虚深玄的响应;气运生化与具象,统摄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和全过程;太虚原象与神明之道的创生性,神各有序,物得其宜,是为天地之道。通过挖掘古代经典文献中的中医原创思维,不断更新学术框架,立足学科发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有感于《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关于天道六六之节、六气主岁、主时、客主之气的加临等对六气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原理所做的精微论述,从象思维角度诠释了天道时空的变化及其对人体的影响,重点诠释了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人道顺天道",倡导读者回归中国的原创思维——象思维。  相似文献   

12.
何谓"象",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南越大兽,兽之取大者,而出南越,有长鼻长牙,三年一乳。后作引申,象,又可理解为宇宙万物其本质与外在的表象。"象"亦可同"像",有像形、像声之说。如:汉字又称为象形文字。象思维是中国古代思维方法的基础与核心,对藏象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象的含义、特性和形式,分析取象比类思维对藏象理论构建的作用,对于深刻把握藏象内涵,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象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否具有良好的象思维将直接影响人们对中医学的正确传承和深入发展,故培养学生良好的象思维便成为中医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在象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近取譬"式的启发式教学,贯穿于从天地之象的辨识到人体之象诊察、调节的整个过程,不但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象思维,使他们形成运用象思维的良好习惯,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理论,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中医知识,思悟天人之道。  相似文献   

14.
“针刺量学”研究之探本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易学之象数概念、理论及其对中国古代的科学世界观、自然科学发展及思维方式与方法等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医针灸量化的理论依据、思维方式与方法和标准。阐明易之象数理论是中医(针刺)量化的理论依据;中医针刺量化的思维方式是唯象思维;《易传》之"以类族辨物"和王夫之的"象数相倚"是古代科学文化朴素的唯物辩证方法论,是中医针刺量化的方法,既"取象"(即寻求符号关系)又"运数"(即寻求数量关系),形数统一;针灸量化的标准是以针刺深度、留针时间(呼吸次数或息数)为衡量针刺量的大小,以天地生成数、针刺补泻来区分刺激量的性质,以患者针下"气至"或"得气"的感觉来衡量是否达到最小刺激量。认为古代医家对针刺量学研究虽然还不够系统,但是对今后的针刺量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河图作为易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中医基础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从河图象、数、变化对中医思维的影响以及河图在现代临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认为河图象中的元气之象、阴阳之象、五行之象,对中医学的气一元论的整体性、人体的阴阳之象、五脏体系的构架有一定的影响;中医学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学中的象数部分借鉴了河图的象数,部分医家应用河图图像的变化即河图的左旋右旋于临床中,彰显中医原创思维,并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张海生 《光明中医》2013,(12):2470-2481
目的 探讨中医气说的本质.方法 首先通过对古代经典文献的语义解读,认为气概念的内涵是非物质属性,否则就产生阴阳学说的逻辑和哲学概念的错误.其次将气的特征与生理学生命调节系统具体比较.结果 气具有的"推动/调控"功能与生理学"调节系统"功能作用很象;两者关于生命活动重要性的特征是一致的.虽然生命调节系统包括:脑及其神经,体液组织等具有物质和形态基础,但是该"调节系统"(机制)是无形态的.因此,气实际上就是现代生理学也无法看见的"功能存在,无形态"的生命体调节作用;该作用决定着生命.气的物质性属于"客观存在性",并不是什么神秘的"精微物质".结论 本文为客观确定气的现代语言解释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向和方法,提供了具体实例.应用阴阳学说,以象思维方式作为基点,才有可能正确辩别经典语义,用现代语言解释中医学说,采纳现代生理学和其它科学要素探索中医奥秘.本文应用系统论,建立了"气的象关系调节系统"方框图及过程曲线,并用以解释病机病理和阴阳的动态关系及其过程,进一步定位气的属性,具有实用性,技术进步性.  相似文献   

17.
人体之"精"是质和量的统一,精之质的特点是其具有"纯粹性、醇厚性、坚实性、藏守性"的基本特性,是区别于其他范畴的内在规定性;而"精"的量则需"充足盈满而有度施泄",则是区别于其他范畴的外在规定性。中医学"精"之质、量基本特性的认识产生之源,在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气学说的渗透,以及"取象"的观察思维方式的运用。古人的思维认识方式有一定"或然性",但基本遵循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辨证法认识原理: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相似文献   

18.
"象"在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以"象"为核心的思维是中医诊疗重要的指导思想。从古代哲学层面分析"气""象""器"的关系,通过对"象"的内涵价值进行进一步思考,提出"象"能彰显"气""器"的变化。基于"象"内涵构建的中医状态既兼容了"气"的整体动态观,又并蓄了"器"的微观,有望为中西医兼容互补提供一个契合点。  相似文献   

19.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性思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深受王永炎院士的启发,并结合自身对象思维的理解,将象思维的内涵概括为象思维是在获取自然界万物之物象和意象的基础上,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事物进行归类,然后建立或运用象模型,根据象模型中内部关系来分析不同类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解释已知事物和认识未知事物的思维方法,具体的思维步骤为观物取象→取象比类→建立(运用)象模型→象以尽意。  相似文献   

20.
《周易》思维与《内经》理论建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源头之一,为《内经》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思维模型和思维方式。思维模型主要有阴阳模型,五行模型及象数模型,思维方式及分为形象思维,象数思维及辨证思维。《周易》重象的思想影响于《内经》,使《内经》理论的建构重视对象的认识而轻视物质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