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是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属中医学中的情志疾病。抑郁症虽临床表现不一,但都有共同病因,即情志不遂,气机失调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脏腑功能紊乱,产生抑郁症状。中医学虽无抑郁症病名,但有关抑郁症状的论述却见之于古代医籍中,包括:郁证、癫病、梅核气、百合病、脏躁等。就古代抑郁症从七情致病的原因、特点、调摄等诸多方面论述了中医学所包含的丰富的情志学思想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阈下抑郁人群的团体中医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采用前 后测试验设计,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用抑郁自评量表(CES D)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 17)对600例样本进行测试,在符合入组条件的189例样本中,随机抽取了 36例进入干预组,36例进入对照组。心理干预结束后(8周),使用 CES D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对实验数据使用 t检验分析。结果:8周干预结束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后测评分均低于前测,且前后测分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的前后测分差大于对照组前后测分差,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扶阳抑阴”思想的团体中医心理干预方案在改善阈下抑郁人群的负性情绪上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阈下抑郁是一种以抑郁心境为主的心理亚健康现象,同抑郁症不同的是,目前临床上尚无公认的专门针对阈下抑郁的辨识工具。在心理咨询与临床诊断中,常常需借助于用于评定抑郁症的抑郁评定量表来筛选阈下抑郁患者。但是实际运用中,评定存在不合理性与局限性。本文以阈下抑郁的定义、中医对阈下抑郁的认识及阈下抑郁的症状辨识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抑郁量表在评定阈下抑郁中的优劣势,为建立阈下抑郁的辨识与筛选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谭曦  杨秋莉  杜渐  吴朝阳  孔军辉 《中医杂志》2012,53(24):2087-2089
团体心理干预在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中效果显著,引入中医思想,结合团体心理干预的优势,对阈下抑郁(SD)人群的干预,是团体心理干预本土化的一个研究方向。从中医阴阳辨证角度来看,阴盛阳衰是部分SD人群的特征,依据\"阴阳消长\"理论和\"扶阳抑阴\"思想,结合中医心理治疗的特点和西方团体心理干预的优势,提出了团体中医心理干预的概念,探讨针对阴盛阳衰证候SD团体中医心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介绍杜武勋教授基于二纲六辨治疗冠心病伴阈下抑郁的经验。杜教授认为冠心病伴阈下抑郁的发生乃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同时受扰,造成“血脉不利”及“心失所主”,“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其主要病理机制,针对冠心病伴阈下抑郁寒、痰、毒、郁的病机特点,杜教授临证以“二纲六辨”为指导,确立扶阳抑阴、调畅神机、豁痰开结的治疗法则,并根据正虚邪实的轻重以及兼夹病邪的不同,辅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偏性之品,在临床中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6.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真 《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1):58-58
老年抑郁症指首次发作时年龄60岁以上,以持久的抑郁心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脐灸治疗阈下抑郁(SD)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招募36例SD患者作为阈下抑郁组(脱落1例,剔除2例),招募3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剔除1例)。阈下抑郁组采用脐灸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8次;健康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阈下抑郁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分别于阈下抑郁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入组时采集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阈下抑郁组治疗后HAMD-17、CES-D评分降低(P<0.05),总有效率为90.9%(30/3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阈下抑郁组治疗前Sobs、Shannon、Ace指数降低(P<0.05),Simpson指数升高(P<0.05),有害菌埃希杆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相对丰度升高(P<0.01),有益菌霍氏真杆菌属(Eubacterium_hallii_group)、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帕拉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相对丰度降低(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阈下抑郁组治疗后Escherichia-Shigella相对丰度降低(P<0.01),Ruminococcus、 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 Paraprevotella相对丰度升高(P <0.01, P <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Paraprevotella与CES-D评分呈负相关(P<0.01,P<0.05);Escherichia-Shigella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P<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S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脐灸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增加有益菌,减少有害菌,从而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8.
阈下抑郁( subthreshold dedpression,SD)是一种具有临床郁闷不舒状态,但未达到抑郁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诊断标准,处于其阈值以下的疾病状态.随着目前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和社会负担随之加重,SD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与日俱增,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阈下抑郁患者进行早期预防、诊断与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或延缓抑郁症发病.文章从防、诊、治3个方面切入:一是通过体育锻炼、结合气功疗法,调节阴阳偏性,修正人格,加强保健预防;二是进行阈下抑郁中医症状本质及中医相关症状与阈下抑郁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而推进阈下抑郁状态辨识及中医药治疗阈下抑郁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抑郁障碍中医9种体质分布情况,初步明确抑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从体质角度防治抑郁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纳入抑郁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文献,应用R软件进行单个率的Meta分析,根据是否患病及程度分亚组应用RevMan 5.3软件分别进行Meta分析,结果以分布率、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表达效应值。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10 484例样本。抑郁人群气郁体质占比27%,气虚体质占比26%,阈下抑郁人群气郁体质占比38%,气虚体质占比20%,组间比较气郁质、气虚质抑郁较非抑郁占比高有统计学意义,平和质非抑郁较抑郁占比高有统计学意义,气虚质在中重度抑郁较阈下抑郁分布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献质量评价总体偏低,存在偏倚风险。结论:气郁质、气虚质是抑郁人群主要体质类型,其与无抑郁人群存在明显差异,气虚质在中重度抑郁人群中更为多见,这可能成为调体质防治抑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阈下抑郁为抑郁症新的亚范畴,女性及老年人发病率高,春分及秋冬前后为发病高峰。临床表现与中医"郁证"较相似,可将中医"郁证"特点与抑郁量表等自评量表相结合进行诊断,其治疗包括药物疗法和行为心理干预疗法。加强对阈下抑郁的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抑郁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病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倍.但糖尿病抑郁容易被忽视,只有病情严重时才被发现.糖尿病病人伴发抑郁潜在地增加了治疗糖尿病的难度,因而糖尿病病人更需要从医护人员处获取更多、更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有关知识,以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针对抑郁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以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症(PSD)患者的影响。方法:对40例PS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的对比。  相似文献   

14.
住院抑郁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住院抑郁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精神病防治专科医院住院抑郁症患者75名亲属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患者亲属中恐怖因子分男子和女子存在差异P<0.05,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和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患者亲属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住院抑郁症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应积极做好心理干预,尽早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德国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德国抑郁症住院患者,针对不同证候予相应中药汤药治疗,同时以督脉、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穴位为主,予辨证取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的共病问题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共病心境恶劣障碍是研究的热点话题.双重抑郁症是指在心境恶劣障碍发生的最初2年(儿童和青少年为1年)后叠加的重性抑郁发作,此时重性抑郁障碍和心境恶劣障碍可同时诊断.为了解单一抑郁症与双重抑郁症临床特点的差异,我们以2005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5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诊断为双重抑郁症的26例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资料分析,旨在对比双重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共病情况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以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中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并且是老年期首次发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首发老年期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老年期抑郁症症状不够典型,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由于脑卒中后引起的偏瘫、抑郁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自杀等严重后果,所以脑卒中后抑郁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通过对脑卒中后偏瘫合并有抑郁症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安全护理,同时加强社会和家庭支持,娱乐疗法,对脑卒中合并抑郁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天津市肿瘤医院2014年3月24日00:00~24:00所有住院的肿瘤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 259例肿瘤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3.19%,单一用药率为83.13%,二联用药率为13.86%,三联及以上用药率为3.01%。全院治疗性应用抗菌药比例为78.92%,预防性应用比例13.86%,送检率77.86%。用药频率(DDDs)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碳青霉烯类、第3代头孢菌素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结论天津市肿瘤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个别科室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某省40所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出院的21257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神经内科发生医院感染1503例,感染发生率为7.07%.结论:注意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