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睡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维权意识逐渐加强,儿科病房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纠纷更易发生,因此在儿科病房如何进行护理管理,减少护理纠纷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儿科病房常见护患纠纷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医院护理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儿科病房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纠纷更容易发生,为探讨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和对策,现将我院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儿科病房发生的53例护理纠纷的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总结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与实施效果。方法:医院于2015年6月开始在儿科病房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具体包括护理管理工作优化、儿科病房环境优化、护理服务理念优化、护理内涵拓展优化、强化家属健康教育等诸多措施,比较医院实施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差异、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儿科病房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对提升病房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发生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儿科病房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即服务态度、沟通、医疗收费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过高是发生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儿科护士要有精湛技术,高度责任心和沟通技巧,才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出一条既能满足患儿健康需求又能减少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路径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方法,应用意见征询调查表,调查246例住院期间呼吸道疾病一肺炎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平均住院日及护理投诉纠纷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实验组住院患儿平均住院日比对照组缩短1.8天,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提高1.2%。结论:在儿科病房可针对不同的病人开展健康教育路径,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于我院儿科病房中选取了120例患儿,并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手段,护理一个月后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实施护理措施前后患儿及家长满意率分别为87.5%和9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后,有效提高了儿科病房患儿及家长满意率,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率,增加了患儿恢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研究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对策有效回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运用到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中,要求护理人员了解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提高责任心,加强对安全隐患的认识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回避护理风险,提高服务质量。结果:实施安全文化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了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为患儿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结论:应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理念应用到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中,以有效回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徐敬芬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161-162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安全在我院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总结我院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强我院儿科护理病房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我院儿科护士提高了护理安全意识,注重每一个儿科护理环节,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儿科护理安全。结论:重视我院儿科病房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为我院儿科患儿提高优质、舒心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儿科病房的14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并在出院时评价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在儿科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体会,以进一步改进我科护理工作。方法:将80例我院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人性化护理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方式应用于儿科病房后,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进而提升了医院的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减少了护理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1.
舒小玲  李莉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29-130
护理纠纷是指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护患之间的各种矛盾、分歧,包括护理管理、护理技术和护士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纠纷。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诸多原因致使儿科护理工作中极易产生护理纠纷。因此分析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1.1.1“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认识不足护士服务意识差,工作缺乏主动性,不能主动为患者提供帮助,沟通缺乏技巧,责任心不强。  相似文献   

12.
儿科潜在的护理纠纷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社会,孩子一旦生病,家长会格外着急。为了使孩子生病的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他们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而产生的护理纠纷也不断上升。随着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投诉和付诸法律的纠纷也呈上升趋势。这就要求每一位儿科护士必须熟悉工作中潜在的护理纠纷,更好地履行责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下面就儿科护理中发生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的风险管理工作。方法:结合实际,针对各类儿科病房风险,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实施儿科病房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结论:为提高儿科病房风险管理能力,要求护理人员切实以病人为本,全力防范各类风险,从而取得满意的护理实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的风险管理工作.方法:结合实际,针对各类儿科病房风险,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实施儿科病房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结论:为提高儿科病房风险管理能力,要求护理人员切实以病人为本,全力防范各类风险,从而取得满意的护理实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减少儿科护患纠纷的效果。方法:对干预前后护患纠纷、护理差错和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干预后儿科护患纠纷和患者投诉人数明显少于干预前(P〈0.05);人院第一日,干预前和干预后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当日和出院30日后,干预后,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儿科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当孩子生病时,在就医和治疗过程中,家属对医生、护士的职业道德、技术操作水平及服务质量等要求很高,常会导致纠纷。文章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分析探讨了儿科护理常见的护患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了各种护理差错和纠纷。  相似文献   

17.
综合儿科护理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儿科病房因其病床周转快、患者年龄小、临时处置多,加之陪护多等等,均给儿科病房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人性化的管理。及时的沟通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对做好儿科护理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儿科护患关系是建立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患儿及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护患双方在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偏差,护患矛盾、护患纠纷时有发生,现对儿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及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的隔离措施。方法:对326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及对其中121例收住儿科病房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隔离措施。结果:对326例患儿,特别是16例重症患儿,通过采取相关护理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且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结论:尽快掌握手足口病护理要点;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可以大大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儿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自2017年1月起实施PDCA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儿科病房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文书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儿科病房实施PDCA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