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持血液透析病人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感染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用ELISA和PCR法检测242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HBVM、抗HCV和HCV-RNA。结果血透患者HCV阳性率33.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透患者输血组明显高于非输血组(P<0.01),血液透析患者HBVM阳性率64.7%,输血组与非输血组的乙肝病毒感染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血透易感乙肝、丙肝病毒,输血是引起血透患者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接受异体输血的次数和数量越多,感染的机率越大,阳性检出率则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对策的医学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诊治的110例患有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此次观察群体,并将其依据入院后挂号尾数分为参照组、探究组,各55例.其中,参照组不进行任何防御举措,而探究组则实施丙肝及乙肝的相关预防控制策略,分析与观察两组患者丙肝及乙肝的感染情况.结果 经两组血透患者所采取的不同预防举措后,发现探究组乙肝感染率为1.82%,丙肝感染率3.64%;而参照组依次分别为21.81%、39.99%.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对策,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丙肝及乙肝的感染风险,进而降低感染率,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414名煤矿职工甲、乙、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人群病毒性肝炎现患率为12%,其中甲肝占40%、乙肝40%、丙肝20%;甲肝感染率为963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725%、乙肝总感染率5314%、丙肝感染率29%。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的危险因素为输血与使用公用水杯,乙肝感染危险因素为工龄及使用公用毛巾、浴巾、丙肝危险因素为半年内曾拔牙或手术。本调查结果可为煤矿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秀峰 《大家健康》2017,(12):21-22
目的:探讨丙肝和乙肝预防控制措施在血液透析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某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48例为对照组,未实施丙肝和乙肝预防控制措施,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某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48例为观察组,实施丙肝和乙肝预防控制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丙肝和乙肝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乙肝和丙肝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丙肝和乙肝预防控制措施在血液透析病人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丙肝和乙肝的感染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干扰素治疗丙肝的疗效,我科于1995年1月~1997年4月使用α-2b干扰素治疗丙肝3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丙肝患者,均系输血或血浆后感染丙肝,年龄23~64岁,男24例,女7例。23例系手术输血,6例为乙肝肝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血液透析病人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乙肝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丙肝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施,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预防控制措施。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丙肝及乙肝感染情况,减少感染风险,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施的成效。方法:将100例实施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干预组患者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丙肝及乙肝病毒的感染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无新发乙肝,新发丙肝者1例;对照组患者新发乙肝者2例,新发丙肝者3例。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袁东梅 《中外医疗》2013,32(15):164-16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感染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抽取血液,进而检验其乙肝和丙肝,并将所得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HBsAg阳性方面,血液透析患者(有手术史)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手术患者。在抗-HCV阳性方面,血液透析患者(有手术史)的阳性率和无手术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抗-HCV阳性方面,有输血经历的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输血经历患者,在HBsAg方面,有输血经历的患者的阳性率和无输血经历患者基本没有差异。结论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输血和手术情况,感染乙肝和甲肝的几率较大,为此在对其进行透析时需采取特殊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9.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尿毒症(CRF)患者血液透析、输血后与感染丙型肝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n和PCR法检测CRF血液透析303例患者血清中抗-HCv和HCV-RNA。结果:CRF患者血透、输血次数和输血量与血清抗-HCV、HCV-RNA检出阳性率呈正比升高,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更高于健康者。结论:血透容易感染丙肝病毒;输血则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接受异体输血的次数和量越多,感染的机率则越大,阳性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湛江地区住院患者受血前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的感染情况,为输血治疗安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乙肝、丙肝和艾滋病与梅毒采用ELISA法和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测试,并进行相应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143例患者受血前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9.88%、2.45%、0.96%和0。校正后的感染率分别为9.92%、2.18%、0.95%和0.04%,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相应各病的感染率。结论 对受血治疗患者进行相应传染病检测,输血前感染性病原体感染情况,掌握感染证据,为评价治疗疗效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毒症(CRF)患者血液透析、输血后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IA和PCR法检测CRF血液透析337例患者血清中抗-HCV和HCV-RNA。结果CRF患者血透、输血次数和输血量与血清抗-HCV、HCV-RNA检出阳性率呈正比升高,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更高于健康者。结论血液透析容易感染丙肝病毒;输血则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接受异体输血的次数和量越多,感染的机率则越大,阳性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透患者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透患者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酶标法检测115位规律血透患者空腹静脉血乙肝两对半和抗-HCV抗体。结果:本院血透中心HBVHCV感染率分别为9.6%及47%,有输血中的血透患者HC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者,并与输血次数有关。HBV 、HCV感染者透析平均时间分别无感染者长(P<0.05)。结论:输血史、输血次数及透析时间是血透患者HCV感染主要影响因素,而HBV感染受输血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重要的“生命线”。自1987年以来,16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直接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情况:第1年累积通畅率为78%,第2年累积通畅率为65%,第3年累积通畅率为62%,最长内瘘使用期已达10年以上。其常见并发症:①早期血栓形成吻合口闭塞或狭窄3例,占18%,需重新手术,但有1例曾作了3次手术,仍未成功。②血流量不足3例,占18%,表现为静脉侧震颤和杂音减弱,早期出现此情况可试用尿激酶或链激酶吻合口滴入,不能溶解者重新手术。③穿刺部位感染21例,占13%,表…  相似文献   

14.
肖嘉  吴宇红 《河北医学》2000,6(12):1084-1085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HCV)感染情况,探讨其与透析时间、输血次数的关系。方法:应用第二代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调查慢性肾功能衰竭(ESRF)患者70例,其中维持性血透患者39例,未行血透治疗者31例,并按透析时间、输血次数等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D组与非HD组HCV感染率分别是41.3%和3.23%,输血组与非输血组HCV感染率分别是33.33%和3.23%,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年限和输血次数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取110例血透患者(HD组)及108例非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ND组)血清,检测甲、乙、丙和戊型4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肝功能,调查输血史,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D组肝炎病毒感染率(61.8%)显著高于ND组(26.9%,P<0.01)。HD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ND组(P值分别<0.05、0.01),有输血史者的HBV感染率(75.9%)、HCV感染率(82.8%)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者(51.9%和9.9%,P值分别<0.05、0.01)。透析时间越长,HBV、HCV感染率越高(P值分别<0.05、0.01)。肝炎病毒感染者与未感染者肝功能的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0.01)。结论血透患者的HBV、HCV感染率较高,与输血及血透本身的医源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部分人群是否有输血传播病毒 (TTV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感染。方法 利用半套式PCR方法对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丙肝患者、血液透析者、健康人群中TTV的感染状况进行了筛选。结果  2 40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发现 2例TTV阳性 ,10 0例慢性丙肝患者中发现 4例TTV阳性。 2 0例血液透析者和 10 0例健康人群中都未发现TTV感染。结论 慢性丙肝患者比慢性乙肝患者有较高的感染率 ,在血液透析者和健康人群中没有发现TT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液透 析(血透)治疗 尿毒症性心 包炎的效 果。方法:采用 血透有:(1) 全身肝素 化 06m g/k g,半小时追加肝素 4 m g ,结束前半小时停用。(2)无水肿者每次超滤 2 k g,水肿者每次超滤 3~5 k g;少量 积液者每周 3 次血 透,大 量积液者每天 1 次连续 3~4 次后,改每周 3 次血透。(3)每次血透前后各给地塞米松 10 m g ,并间歇输血与白蛋白。结果:36 例中缓解 34 例,死亡 2 例,缓解率 944% 。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 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流行感染情况。在70例尿毒症血透患者中,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抗巨细胞病毒抗体。发现抗CMV—IgM阳性27例,抗CMV—IgG阳性56例,总阳性率85.7%;输血组的CMV感染率为91.9%,非输组的感染率为78.8%;透析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血液透析患者的CMV感染具有特殊性,输血为CMV传染的主要途径,但随透析时间延长,存在透析装置等其它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乙肝、丙肝及重叠感染的状况,为该人群乙肝、丙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6年间湖南省脑科医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乙肝、丙肝及重叠感染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2-2016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共8 158例,检出乙肝感染者718例,平均感染率为8.80%;丙肝感染者71例,平均感染率为0.87%;重叠感染者23例,平均感染率为0.28%。男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乙肝感染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7,P0.05)。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乙肝、丙肝及重叠感染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31~岁,且不同年龄段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乙肝、丙肝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18例精神分裂症乙肝感染者中,农村患者占66.43%,农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乙肝感染率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5,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乙肝、丙肝及重叠感染率较高,且乙肝高发人群为农村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HCV感染措施,为卫生行政监督提供参考。方珐;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对照组)及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设立肝炎隔离室,使用专用透析机后透析的患者(实验组)进行的丙肝病毒检测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HCV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无输血史与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减少输血次数,加强对院内感染的监管,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HC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