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异怪证多由痰浊所致。《银海指南·痰病论》云:“怪病多痰”。故运用导痰汤、温胆汤及滌痰汤化栽治疗“奇异怪证”易获良效。现将治疗该证之病例和体会述之如下: 妄见:石××、女、38岁,会计。1977年11月10日初诊:幻视3年,3~5日一发,伴胆怯心悸,经中西医调治,疗效不显。脉细弦滑,舌质红,舌苔白。乃肝胆血虚,痰扰心  相似文献   

2.
例1:更年期综合征王××,女,47岁,农民。1984年3月30日诊。闭经半年余,自认为绝经,不以为病。近三月来身体逐渐肥胖,体重增加。腹部胀满,两乳胀痛,头晕目眩,口苦胁痛,心悸而烦,易怒,少寐多梦,有时彻夜不寐,关节酸痛,面红烘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带弦。古人云:“女子以肝为先天。”冲任隶属于肝,与肝之气血有关。肝为藏血之所,体阴用阳。患者素体虚弱,阴血不足,阴虚不能养血,肝失所养,疏泄失常,气郁化火,肝阳上亢,冲  相似文献   

3.
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江苏金坛人。是明代著名医学家。笔者就其代表著作《证治准绳》,对有关脑系病的治疗归纳为八法,探讨于下。1 豁痰开窍法脑系疾病多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直接原因多为痰阻络窍,故本法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神志门·狂》云:“治法,上实者从高抑之,生铁落饮,抱胆丸,养正丹。在上者因而越之,瓜蒂散、来 膏。”《神志门·痫》云:“痰者,三圣散以吐之”,“有痰,必用吐,吐后用东垣安神丸及平肝之药”,“阴痫亦本于痰热所作,医以寒凉攻下太过,损伤脾胃,变而成阴,宜用温平补胃燥痰之药治之”。《诸中门·中风》云:“中藏,痰涎…  相似文献   

4.
笔者用推拿、针刺、灯火、艾灸四种简易方法治疗惊风患儿,颇多效验,现各举一案如下: 一、推拿法(急惊风) 余××,男,2岁。1950年7月11日就诊。昨起壮热无汗、咳嗽、呕吐,并出现“抽风”。抱来家中就诊。视其面唇殷红,口中气热,摇头咬牙,两目上视,手足瘈疭,颈项强直。时而昏糊而寐,时而惊惕躁动,痰鸣气  相似文献   

5.
口苦治验谈     
患者张×,男性,45岁,农民。1989年10月3日初诊。口苦咽干年余,曾多次医治欠效。前医所处方药,多仿小柴胡汤加减。询知患者平时性情急躁,时有头昏目眩、心烦烘热、寐梦纷扰、胃纳欠馨等症,舌苔薄腻,脉濡带数。思之,乃肝气失疏,气郁化火,肝火挟胆气逆溢于上,是以口苦咽干,头昏目眩诸证叠出。予清泄肝胆治之,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5剂,药后未见好转。此时自知技穷,恐难中病,乃遍觅医典,忽悟《素问·奇病论》云:“胆气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景岳全书·杂病谟》亦日:“凡思虑劳倦,色欲过度,多有口苦舌燥、饮食无味之证,此其咎不在  相似文献   

6.
王××,男,49岁。1981年2月10日就诊。五年前连丧一儿一女,遂懊侬为病,神志恍惚,喜怒无常。后经治疗,病情减轻,只是性情异常焦躁。近因其侄女从外地探家,像貌颇似其亡女,触动心思,旧病复发,彻夜不寐,闻声则惊,甚则卒然昏迷,瞬时即醒,每日发作达数次之多,自觉两足灼热难忍。舌边红赤,苔黄腻,中有裂纹,六脉弦大有力。脉证合参,证属肝胆痰热惊厥。忆及徐灵胎曾云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治肝胆之惊痰”。遂加减处方:柴胡12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  相似文献   

7.
陈×× ,女 ,30岁 ,已婚。 1 990年 4月 6日初诊。正值经期 ,经色紫黑 ,时常头晕 ,面烘热 ,暴怒时恶言乱语 ,毁物打骂 ,心乱失控 ,曾在精神病院治疗无明显好转 ,诊得舌质淡红苔黄 ,脉弦滑而数。乃属肝郁化火 ,灼津生痰 ,痰火上炎 ,热扰神明 ,经血不和所致 ;予以疏肝解郁 ,清火化痰 ,调经宁心治之 ,取太冲、照海、三阴交、地机、神门治疗 1 0次 ,诸症减轻 ,休息 1 0 d,再治疗 1 0次 ,诸症无恙 ,随访 2 a未发。本病从肝论治而取效 ,正如内经所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经行情志异常的针刺治疗$江苏省太仓县浏河人民医院@周一鸣…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多年临床中,喜用温胆汤加味治疗多种内科杂病之属痰热为患者,疗效满意,今录案于后,以见一斑。一、中风邹××,男,62岁。1980年4月6日诊。两天前解便时跌倒,随即出现口角流涎,舌体强硬,言语不利,昏睡,鼾声不息。视患者形体肥胖,表情淡漠,精神倦怠,时而口唇动颤,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微数。血压:  相似文献   

9.
急性咳嗽大都从风寒、风热、肺燥论治,其实,急性咳嗽也有从肾论冶。尤其对肾气已衰的老年人。《金匮要略心典》云:“人年五六十,精气衰矣,……。”《素问·咳论》云:“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为痛,甚则呕涎。”又说“……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尿。”另外,肾阳虚不能制阴,故痰咸,所以咳尿,痰咸是咳从肾治的辨证要点。兹举二例: 例1.余××,女,43岁。门  相似文献   

10.
患者王××,男,60岁,素日体弱,嗜烟,因感冒咳嗽月余,前医以红霉素、鱼腥草治疗四五日无效,审其症见咳嗽白痰略黄,咯而不爽,口微渴、胸闷、舌红无苔而津多,脉细而濡,吾始认为表邪入里化热。耗伤肺胃之阴,与沙参麦冬汤加减治之。药后非但诸证不减反见气短,咯痰粘腻稠白,不欲食,大便溏,细思良久,乃水热互结之咳嗽耳,《伤寒论》云:“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乃与润燥清热利水,处方猪苓汤:阿  相似文献   

11.
苏××,男,56岁,小学教师,81年5月15日初诊。主诉:头痛四月。81年春节前后,突感头顶疼痛,继后痛位移向右侧头顶部。痛时有烘热及胀感。经中西药治疗无效。又用艾条灸治二十余天,灸后可缓解片刻,过时则依然如故。病初头痛间日发作,以后一日数发,且痛势加剧,并有抽掣、跳动或刺痛感,常牵连右侧头面,夜间  相似文献   

12.
袁××,男,2岁。1992年9月15日诊。父母代诉:患儿4天前不慎从二楼上摔下,右头顶着地,当即昏迷不醒,送县医院急救。次日3时清醒,8时到军区总医院诊查,经CT断层扫描诊断为颅脑损伤(脑膜外出血)。刻诊:右眼眶、右颞皮下充血,右头顶部见6×7cm~2血肿,时而哭闹不安,呕吐,焦虑  相似文献   

13.
中风病 ,古有“薄厥”、“偏枯”等名称。《内经·生气通天论》云 :“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强调了郁怒伤肝 ,肝失条达在中风病发病上的重要性。现代多数学者一致认为 ,本病有痰、火、风、瘀、虚五端 ,痰瘀互阻为主要病机。风指病势而言 ,说明起病急骤 ,而痰热血瘀互阻为生风之源。生活历程多坎坷 ,抑郁恼怒之情无时不有。郁怒伤肝 ,肝郁化火 ,火盛伤阴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阳化而风动。肝失条达 ,气滞则血瘀。肝气郁结 ,风木过动易克脾土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云 :“更有风木过动…  相似文献   

14.
夏三月,属火。言用附子者鲜矣。唯恐背于古训“用热远热”之理,直待夏去而渐用之。实为错过外“热”机会。因寒痹为寒邪偏胜,风寒湿三气杂至,使经脉闭塞不通所致。《内经·痹论篇》云:“凡痹之类,逢寒则  相似文献   

15.
病案简介[例1]李××,37岁,已婚.门诊号:62-57244.患者17岁开始月经来潮,当时无痛经现象.在某次经临前患肠炎泄泻,且有腹痛,此后,每于月经来潮前3天,即腹痛如绞,腰酸似折,甚则昏厥,须至经行2天后,才逐渐缓解;经色紫黑成块,量少而不畅.平时经常两胁隐痛,心悸少寐,胃纳尚可,时而烘热,时而畏  相似文献   

16.
人体内外上下之包块、瘰疬、瘤等诸证,中医称之为“痰包”。《丹溪心法》云:“凡人身上下有块者,多是痰。”又名“痰核”证。“痰包”之成,《医宗金鉴》云:“气血痰涎凝滞,日久聚结不散,肿块逐渐增大。”阐明“痰包”之成,气血失调是因,痰聚为包是果。缘于人体脏腑失却正常生化输布功能,再加上寒热、气火等原因,  相似文献   

17.
舞蹈病治验     
李××,女,10岁。1984年5月4日诊。三日前,因卒受惊恐后出现左上、下肢挥舞乱动,时而裂嘴、挤眉、扭头,但入睡则消失。舌质淡红,苔白薄,脉弦缓。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百病皆因痰作祟的理论,按肝风挟痰上扰清空施治。治以平息肝风豁痰止搐。处方:牡蛎15克,龙骨20克,川牛膝10克,天  相似文献   

18.
周辉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2):756-756
近年来 ,笔者发现每当夏季 ,有大量患者因使用空调导致顽咳不愈。初起咽痒咽干 ,多干咳无痰 ,或咳吐少量白色黏痰 ,咳之不爽 ,咳后暂舒 ,日久不愈。应用各类抗生素及各种镇咳药 ,多效果不佳 ,有时配合一些中药止咳合剂虽获暂时之效 ,但停药即发。笔者应用三拗汤加减治疗之效果颇佳。体会如下。《素问·咳论》云 :“肺之令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特别指出咳与肺关系最大。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云 :“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 ,上逆下气 ,麦门冬汤主之。”喻嘉言云“咳者 ,肺之本病也”,方用清燥救…  相似文献   

19.
肝着治验     
《金匮要略》云:“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余承其旨义,采用活病活方,随证化裁变通,治疗一肝着之重症,疗效满意,兹简介如下: 赵××,男,56岁,本局××厂工人。门诊号:856。1979年2月5日因右上腹及右肋部阵发性扯痛疑有胆道疾患收外科住院治疗。住院号:79865。经用普鲁卡因、颅通定、钙剂等治疗,症仍未缓解,于10日转内科治疗。自述痛发时难以忍受,其痛如掣,牵拽腹壁向背心部窜痛,日发2~3次不等,时限为20分钟  相似文献   

20.
丹溪云:“无痰不眩,无火不晕”。痰阻中焦而上泛,火借风力而飞扬,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浊上升,此即痰阻眩晕证之由来,亦即半夏天麻白术汤一方以运脾利湿化痰之旨。余在临床中加竹茹、代赭石,菖蒲,胆星,苏合香丸组成加味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痰阻眩晕数例,疗效颇佳,现略举一例如下: 张××,男,65岁。1980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近三年来经常发生头晕耳鸣,心慌烦躁,睡眠欠佳,曾在某医院诊为“高血压”和“神经衰弱”。常服降压灵和滋补药。患者以为经常如此,一年四季往外务工。于1980年11月间远方归来,至20日早晨突然头晕,动则天旋地转,胸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