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院1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阗 《中国药物警戒》2006,3(3):147-149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收集并上报的1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 在14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91种药品。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1.43%,消化(13.57%)及神经系统反应(11.43%)次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者主要是医师(80.00%)和药师(17.14%)。结论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利用网站检索功能和Excel对我院2006年上报的1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15例报告涉及142个药品。抗微生物药、注射剂、输液给药方法和中药注射剂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4个主要因素。不良反应损害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9.02%)和全身性损害(20.49%)。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胡建新  付晓  刘剑英 《药品评价》2006,3(6):425-4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收集并上报的1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在109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药品61种。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其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55例(50.46%);南注射剂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89例(81.65%);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80例(73.39%);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者医生45例(41.28%);护士43例(39.45%);药师21例(19.27%)。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展开全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2年收集的353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3例ADR中,>60岁的患者最多,为203例(57.51%),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为315例(89.24%),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为103例(29.18%),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皮肤和消化系统.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用药过程中应该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认真做好患者用药指导,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药物所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20日收集的232例精神药物所发生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涉及药品63种,ADR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3例,35.78%),其次是神经系统损害(72例,31.03%)。结论:ADR监测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ADR的监测,及时报告ADR,定期分析数据,为临床及时提供药品安全信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4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集上报的1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在10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56种药品,抗菌药物、注射剂和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ADR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降低ADR的发生率,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临床报告。方法2013年西安市中医医院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129例,从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29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男33例(25.6%),女96例(74.4%);年龄19~84岁;有过敏史21例(16.3%);中药制剂和抗菌药物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中静脉给药117例(90.7%),口服给药12例(9.3%);累及皮肤及其附件93例(72.1%)。结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与用药监护,减少静脉给药,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危害,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以来至今收集上报的96例药品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以静脉方式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72%),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87%),引起皮肤的不良反应最多(占70%)。结论:重视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到的150例ADRS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最多(48.67%),其次为中药制剂(14.67%)。ADRS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26.00%),其次为消化系统(19.33%)。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减少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iDa)发生的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集的3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9例报告中,60岁及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201例(占51.67%);女性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较男性高;涉及的药品中,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各占22.88%,22.88%,12.85%);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多(28.79%);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5例(1.29%);好转303例,治愈8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点,临床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30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30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9类,其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23.67%)。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1.67%),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23.67%)。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彭学荣 《中国当代医药》2013,(34):170-171,173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4年11月~2013年6月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91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报告中,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占56.25%)和中药注射液(占17.71%),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我院2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舜莉  盛垚 《中国药房》2010,(38):3624-362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以降低外在因素引发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25日经ADR监测中心审核的23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38例ADR中,>60岁老年患者达59例(占24.79%);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有230例(占89.49%);涉及用药品种以抗微生物药为主,有161例(占62.65%);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67例(占63.74%);由不合理用药引发的为15例(占6.30%)。结论:临床应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某三甲医院2005—2011年100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上报的10 097例ADR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ADR分类、可疑药品的药理分类、ADR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药品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 097例ADR报告中,各年度上报例数呈上升趋势;其中21岁以下和7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ADR的男性多于女性;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占32.05%),其次为抗肿瘤药(占29.81%);注射剂型引起的ADR最常见,尤其是化学药品(占86.2%),中药口服剂型导致ADR为30.7%,高于化学药品(12.4%);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表现最为常见,占33.38%。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给药,关注未成年人和7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男性)用药安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的23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3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共75种。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22种,43.22%),其次是中药制剂(19种,2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202例,85.59%);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和附件损害(120例,50.85%)。结论需进一步加强本院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我院上报的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菌药物类别、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药品45种,其中抗菌药物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最多(50例,占52.08%);静脉滴注给药发生引起的最多(88例,占91.67%)。60岁以上老人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43例(占44.79%),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4例(占4.17%)。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7例,占80.21%),其次是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52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中国药房》2011,(12):1096-1098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79-2010年中国知网中公开报道的有关华蟾素注射液致ADR的个案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合计252例。华蟾素注射液引起的ADR,在本次统计的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中青年发生人数较多。所致ADR以血管刺激性反应居多,有178例(70.63%);其次为变态反应,共53例(21.03%),其中过敏反应23例(9.13%)、过敏性休克3例(1.19%)、药物热27例(10.7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在用药时和用药后都应加强监测,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2011年至2012年988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RD)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对医院2011年至2012年门诊药房收集的98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988例ADR中,女性发生率(57.80%)明显高于男性(42.20%);ADR涉及12类药物223个品种,发生率最高的为抗感染药物384例(43.32%),其次为抗肿瘤药物128例(15.49%)和中药注射剂108例(13.87%),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98例(40.28%)和消化系统损害242例(24.49%)。结论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正确合理地应用药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1月~2007年11月收集并上报的19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94例ADR报告中,21.60岁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63.9%),且13例严重ADR就有11例发生在此年龄阶段(84.6%);涉及的药品42种,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例数占首位(69.1%);报告者主要来源于护士(91.2%);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51.0%)。结论:应重视临床ADR的监测,加强监测上报人员的培训工作,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