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理论体系式教材应能客观准确的体现<内经>理论体系的原貌,采用现代语言叙述,通俗易懂,反映对<内经>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贯穿理论体系的核心.呼吁应尽快编写出体现<内经>理论体系,反映<内经>研究成果,用现代语言撰写的体系式教材.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莫基之作.<内经选读>是现代高等中医药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中医药学人才必备的知识.多年来,在探索与挖掘<黄帝内经>学术价值的同时,<黄帝内经>的传承与发扬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教学中地位章显.尽管如此,<内经>教学中仍存在课程结构、课时安排、教学重点与方向模糊等方面的不足.因此,笔者认为还应正确处理<内经>教学与相关基础学科教学间的关系、<内经>教学中精读与泛读问的关系、<内经>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间的关系.如此,将有利于在良好继承的基础上提高现代中医药院校<内经>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冯文林  陈达理 《中医杂志》2008,49(5):476-477
我们在使用六版规划教材<内经选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第1版)时,发现书中有些内容不妥,就此商榷如下. 上篇<内经>概论中第二章<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之第二节古代科技知识的渗透,在讲述二十八宿及其在<内经>中的反映时,提到"利用十二辰、二十八宿和二十四气统一的排列方案,可以确切地解释<内经>中的有关原文."但是仔细对照所举例的原文和图表,发现了两处不妥.  相似文献   

4.
张茂林  王朝阳 《光明中医》2009,24(5):978-979
<内经>是中医本科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其学习的目的意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如人卫版21世纪课程教材<内经讲义>编写说明中说:其是为了适应中医应用人才的需要,是中医本科教学后期的提高课程.其缺乏明确的内涵,提高的是什么可能会因讲授者的理解而有不同的内容.目前社会有强调临床实用的需要,所以学习者多为想提高临床水平,而且讲义中也增加了临证指要的内容,也说明了其在适应社会需求.焦树德先生曾说:<内经>不是一本治病的书.那么学习<内经>的目的意义是什么?因此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否则难以达到学习经典的目的.笔者认为学习<内经>除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之外,不能忽视<内经>中的素质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5.
自晋皇甫谧类编<内经>以来,分类研究<内经>的有10多家.故对<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类经>、<内经知要>等古医籍,从内容归类、编撰体例、结构安排、校勘注释等方面分析研究,对比、归纳其分类特点,探讨其继承与发展、成就与不足,说明其对学习<内经>、对中医基础理论形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通用的六版<医古文>教材中,有关<内经>经文及其注文的文选虽然只有3篇,但歧义颇多,有的还涉及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本文就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结合教科书和<医古文学习指导>(以下简称<指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中医院校<内经>教学所存在的严重脱离<内经>原著,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上的缺陷及教师授课形式单一、启发引导不足等问题,提出<内经>教学应重视原著、教师应加强教学法研究、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授课时间应适当调整延长.  相似文献   

8.
以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校《内经》条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法要>)是敦煌遗书中保存较完整的著作,经医家探讨及研究认为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考<法要>参阅的书目有.<神农本草经>、<桐君采药录>、<汤液经法>及<内经>等,而其中<桐君采药录>及<汤液经法>已佚,无从考证,<法要>在论述24首五脏大小补泻汤时引用了大量<内经>条文,究其根源,关于五脏病理及苦欲补泻治则的论述主要见于<内经>之<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灵枢·本神第八>及<灵枢·五邪第二十>等,其中部分内容与现存<内经>[2]条文有所不同,由于<内经>流传至今,期间经过传抄、校正,难免有错简、传抄及衍文之误,而<法要>藏于敦煌藏经洞中,未经过流传,未经过校正,因此较完整地保存了其原貌,兹在前期研究[3]基础上参阅<法要>,试对<内经>部分条文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9.
浅析《内经》喘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志娟 《天津中医药》2008,25(4):344-345
<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喘的名称、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笔者根据<内经>原文简要分析<内经>喘证的内涵,阐明内经喘证在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伴有喘证的疾病的对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内经>针刺补泻相关内容从文献学角度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表明呼吸补泻、徐疾补泻和开阖补泻法是<内经>中主要的针刺补泻方法,并且这三种补泻方法常结合运用,<内经>中的迎随是所有补泻手法必须遵守的原则.掌握<内经>针刺补泻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针刺疗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贾鸿彬 《陕西中医》2008,29(5):617-618
<内经>是伏气温中"伏寒化温"说的理论来源.通过对<内经>相关原文的剖析,揭示了<内经>对认识伏气温病的病因、发病、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方剂的组方原则、治则治法、命名分类、剂型、煎服方法、服用禁忌等几方面入手,全面总结了<内经>的方剂学理论成就,突出了<内经>对后世方剂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红梅  沈璐 《陕西中医》2009,30(12):1638-1639
<内经>中并无糖尿病一词,但根据相似之病症相当消渴证,消渴证名首见<内经>.作为消渴病的理论源泉,<内经>对其诸多论述,为后世的三消理论和从脾肾论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内经》论证思维的层次性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其内容甚广,除医学以外,尚涉及哲学、天文、历法、数学、地理、气象、心理等学科领域.可以说,<内经>是先秦时期一部以医学为主的百科经典全书.其医理深奥广博,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和研究. 笔者通过对<内经>有关人体生理、病因、病传、诊断及防治等内容的分析,发觉<内经>论证思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这种思维的层次性对后世医学影响颇大.现就浅见述诸于后,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内经>的标点、注释、今译本等各种本子很多.而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编著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黄帝内经灵枢译释>(以下简称<译释>),是其中影响较大的标点注译本.  相似文献   

16.
<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医学典籍,对中医学有深刻影响,同时<内经>又是我国古代自然哲学著作,其朴素的天道观,为中医学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理<内经>的天道观及天人关系,吸取其合理成分,对慢性肝病患者养生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内经>着手探讨经络问题,其实是不想受后世对经络理解的影响,也希望能从源头上探讨经络本义.笔者对<内经>中有关经络的原文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并得出如下认识,与同道商讨.  相似文献   

18.
《内经》中的传统医学道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传统医学道德思想自<内经>始,经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展,已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内经>自古即肩负着传播医学知识、培育中医药人才的双重使命,其所蕴涵的医学道德思想,成为凡业医者的行为准则.文章从医者自身、对待病人及在诊治过程中应具备的医德几方面,对<内经>传统医德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使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传统医德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练云明  陈琮 《光明中医》2007,22(12):1-2
通过中医经典著作<内经>的研读,归纳出<内经>"四时"理论在养生保健,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疾病等方面的论述.<内经>"四时"理论与"阴阳"、"五行"理论一样,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内经>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心身医学思想.从生理重视形神相关、病理重视形神相失、养生重视形神兼备、诊断重视形神俱问、治疗重视形神兼顾等方面,阐述了<内经>把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病理、预防、诊断、治疗等看作密不可分的整体,认为<内经>的有关思想涵盖了现代心身医学的主要理论,研究和发扬其心身医学理论,能拓宽思路,为临床更好地治疗心身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