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叶氏胸痹医案所载症状及评按的分析、医案间用药的对比,并结合诸家经验,总结出叶氏诊疗胸痹以胸阳不振为关键病机,其传承仲景之法,注重温通,药多选辛苦、甘温之品,并兼顾肺胃,关注病程、情志变化。  相似文献   

2.
张颖  赵家有 《北京中医药》2019,38(10):1024-1025
阳气亏虚、阴邪阻滞是胸痹的基本病机。以该病机为指导辨治胸痹是常规经典治疗思路。温病学家以擅治温病闻名,考虑胸痹阳气亏虚、阴邪阻滞的病机,温病学家似于胸痹并无特色。然而《临证指南医案》亦收录了叶天士治疗胸痹的医案,值得探讨研究。本文基于《临证指南医案·胸痹》14则胸痹医案,以治法为切入点和整理主线,解析叶氏治疗胸痹医案,将叶天士治疗胸痹的治法总结为法仲景,辛滑温通;宣肺卫,苦辛开郁;运中焦,调和升降及通血络,蠲痹止痛等四法。同时,叶天士注意到了胸痹病机演变中有热证,痹久具有向肺痈肺痿转化之机,此时用药多辛苦润,该病机演变尚需深入研究及阐释。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对五苓散加减变通,或与其它方剂合用,对多种疾病疗效显著。本文将五苓散医案涉及的篇目、症状进行数据分析,并对部分医案进行浅析与探索,领会叶天士运用五苓散的学术思想,以期对临床应用五苓散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临证指南医案》中头痛医案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头痛是很多疾病的常见症状,既有功能性的,也有器质性的。如头痛剧烈时常发作,经久不愈,又称为头风。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中有22例,专门治疗头痛的医案,其中卷一有头风门,卷五有头痛门。  相似文献   

5.
高敏 《吉林中医药》2013,33(3):312-314
《临证指南医案》卷一脑卒中门所列32个医案,试图从中探求叶天士论治脑卒中的病因病机特点、治法及用药规律,叶氏通过对前贤理论的继承创新,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为后人治疗脑卒中提出了很多精辟的理论法则及组方.经总结和归纳后认为:叶天士论治脑卒中的主要病机是肝肾阴虚,阳化内风.以涵养肝肾,补虚养阴为治疗大法,同时又重视调五脏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在用药规律上完全体现了他所倡导的厚味滋阴,甘味熄风,但也并未一概的排斥温热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论治特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林培政  刘亚敏 《新中医》2001,33(11):6-8
论述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中风的特色。叶天士认为中风病的病机主要为阳化内风,其演变与肝关系密切,但五脏的盛衰皆可致肝失所养,肝风内动而致中风。治疗上以滋肾养肝为治疗中风之大法,并立调理五脏为治疗肝风之纲要。叶氏对中风详尽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其治疗上的整体观和辨证观,为中医药治疗中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对伏邪理论见解独到,其存世著作《临证指南医案》有着丰富论述.强调清晰鉴别、明确辨析新感与伏邪之不同,重视伏邪时间节律性、病位特异性等特点,从正邪两方面认识伏邪的发生与发展.根据邪气性质特点,灵活选择卫气营血辨证等不同辨证方法将伏邪分为发作期与潜伏期分期论治结合伏邪邪气潜伏的病理状态,创立搜法为伏邪治疗的特色疗法.  相似文献   

8.
朱鹏 《中医杂志》2011,52(5):438-440
通过整理与总结《临证指南医案》有关内容,探讨叶天士运用附子的基本特点,旨在说明叶天士不只擅用寒凉滋阴之品,对辛温药物亦有其心得,希望对当今运用附子提供一定的文献支持及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肝风内动、精血内虚、气虚及痰邪为患等方面对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 1·中风所记载的中风医案进行了初步探讨。揭示了叶天士临证不拘常法 ,将患者病情与其发病季节、性情、劳累等因素结合起来 ,明辨病因病机 ,重视滋补肝肾、健脾益气、消痰的特点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
郭耀晨 《新中医》2023,55(15):205-209
《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汗证的医案论述,卷三有汗门专篇,余各卷各门中多有散见,所涉病因病机广泛,通过整理叶氏典型医案,结合汗证的阴阳虚实辨证,着重从营卫、气血、阴阳、脏腑、外感、产后等角度分类辨析叶氏汗证相关医案。总结出叶氏在汗证治疗中善用经方,辨析阴阳,强调血汗同源,重视心肾、脾胃,以及温热暑湿致汗和产后汗出等方面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1.
笔者就《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记载,对叶氏使用动物药的方式方法做以简单分析。认为叶氏对于动物药的应用,继承了《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理论与方法,并有创新。叶天士临床广泛应用动物药,并形成具有独特理论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的7则医案,探讨叶天士从体质辨治外感病的特色。认为叶天士重视体质因素对于外感病发病的影响,在治疗时权衡外邪的强弱和体质本身的性质立法处方。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眩晕》中通过辨病因之风火痰热、病性之虚实寒热、病位之五脏上下及传变预后来对眩晕进行辨证,治法根据辨证之结果分别采用平抑肝阳、熄风定眩,健中治痰、培土荣木,温肾填精、滋水涵木,养心益营、清泄络热,对后世眩晕的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临证指南医案》为清代医学大家叶天士著,叶氏注重情志因素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情志致病多由肝起,易伤及脾胃,然其原总由于心,临床治疗多从心、脾胃、肝胆论治。诊治过程中注重体质因素、气候季节、生活习惯等对情志致病的影响,治疗上强调患者要修心养性,注重移情易性,愉悦开怀。  相似文献   

15.
自汗是特殊汗出的一种类型,该病易见而难治。基于清代名家叶天士之《临证指南医案》,深入阐析自汗之定义、病机、治法,总结叶天士杂症自汗证治特色及具体方药,并据此探讨特殊自汗证型,进一步丰富临床汗证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集中反映叶天士主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本文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总结、归纳出叶天士治肝的主要方法有苦辛泄降法、辛甘化风法、苦寒泄热法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晓哲 《河南中医》2014,(10):1890-1891
叶天士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新病亦可入络",以"通络"作为治疗络病的原则,同时,叶天士还注重应用辛味通络药,认为络以辛为泄,辛能行、能散、能通,正是"区区表里解散之药。焉得入络通血脉。攻坚垒。佐以辛香。是络病大旨"。具体又分为祛邪通络和扶正通络两类,祛邪通络用于络实证,实者攻之,叶氏常用辛润、辛香、辛温、虫蚁通络法;扶正通络用于络虚证,"大凡络虚,通补最宜",并强调要灵活用药,切忌呆滞。  相似文献   

18.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应用仲景泻心汤方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证指南医案》记录了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诊疗经验,由其门人华岫云等依据叶氏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其辑录运用经方医案数量可观,反映了叶天士的医学思想和思路方法,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提出泻心汤方名,或药物组成确为仲景泻心汤,或虽未明确方名,但明确提出泻心法,且方症具备的案例有22例进行分析,归纳叶天士对仲景泻心汤的临床应用,对继承和发挥张仲景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总结《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治肝特点。滋水涵木,包括厚味滋补下焦、潜阳滋阴、温肾凉肝;肝胃同调,包括培土制肝、养胃阴治肝阳、养胃阴滋肝阴、通补厥阴阳明、甘以缓急、知肝传脾;佐金平木包括养金制肝、清金治肝;以及清肝泻肝、柔肝通络、熄风止痉。  相似文献   

20.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治法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叶天士著《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治法特点。方法:列举三个方面,一是首分胃阴虚/胃阳虚而治,达胃气和顺之效;二是治肝安胃,以肝郁犯胃,肝气犯胃,肝浊犯胃所致疼痛;三是久病入络,根据病因不同,分别治之。对久瘀病深者,用虫类搜剔。结果:叶氏治胃脘痛,机圆法活,辨证准确,用药精巧,效若桴鼓,为后人所推崇。结论:叶氏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多有独创,辨证论治,立法处方条理井然,实补东垣脾胃学说之未及,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