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有创血压监测在危重患者血压监测中的可行性及监测效果.方法 将96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有创血压监测组和无创血压监测组,每组48例.有创组采取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置管24~72h的直接连续的监测血压,无创组直接采用传统监测方法.记录两组间监测其间血压和心率异常发生频次和血压水平波动情况.结果 有创组发现心率>100次/T或<60次/T的发生频次明显高于无创纽(p<0.01),血压异常发生频次出舒张压<60mmHg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其余各项发生频次有创组均明显高于无创组;但是有创监测组收缩压和舒张压72小时波动幅度小于无创组结论有创血压监测更能准确直观地反应患者的血压,为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还可避免反复穿动脉穿刺、具有良好的临床监测效果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症患者不同病理状态下有创与无创血压测量值间的差异性及其相关性。方法 将100例重症患者根据入科时无创血压检测收缩压水平分为三组:A组(SBP<90mmHg)、B组(90mmHg≤SBP<140mmHg)、C组(SBP≥140mmHg),同时进行桡动脉IBP和肱动脉NBP监测,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A组,有创收缩压及舒张压均相应显著低于无创检测值(P<0.05);②B组,IBP和NBP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组,有创收缩压值显著高于无创收缩压值,而有创舒张压的值显著低于无创舒张压值(P<0.05);④两种检测方法间相关性分析显示:A组患者相关系数为0.595-0.492,C组患者相应为0.633-0.650,而B组患者达0.816-0.837。结论 不同病理状态下IBP与NBP存在一定差异,对休克及高血压的重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以利于及时准确的了解血压和组织灌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重症心脏病人术后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对比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玲 《安徽医学》2004,25(4):339-340
目的 探讨在重症心脏病人术后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的误差及原因。方法 选取重症心脏术后病人 80例对患者进行 2 4小时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监测比较 ,在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时 ,选取同一例上肢动脉 ,将监测所得的结果按 8小时分为一组 ,每 5分钟测压一次 ,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在术后 16小时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在术后 16小时以后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重症心脏术后病人早期的有创血压与实际血压值有一定误差 ,在临床治疗时 ,应结合病人实际情况 ,作出合理判断  相似文献   

4.
林明晓  柯燕娜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65-16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IABP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预防并发症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分析,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76%、住院时间(9.2±3.4)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根据其病情早期给予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和病死率,且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无创和有创血压监测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危重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快、手术风险大,有创血压监测可以持续、准确并动态的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判断体内血容量、心肌收缩力、外周血管阻力,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对430例行大手术患者进行有创和无创血压同步比较监测,并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有创血压(IBP)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分A、B两组,各75例患者,均进行CBP治疗,其中A组采用有创血压监测,B组采用无创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CBP治疗过程中心律失常、意识改变、血压下降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及CBP被迫中断次数、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和预计治疗时间完成率的情况。结果A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创血压监测可以有效地减少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意识改变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治疗的连续性和抢救成功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创血压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优势.方法:对136例危重及重大手术患者行有创血压监测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顺利完成有创血压监测,全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有创血压监测能提供连续、动态、准确的动脉血压数值,对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保障危重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应用有创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2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无创血压监测,观察组实施有创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死亡、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不同时间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死亡概率为9.68%,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数据为3.23%,均较对照组数据而言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室时血压情况对比性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小时、2小时、4小时以及8小时血压水平均有对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血压监测应用于ICU中,效果较佳,可在很大程度促使患者康复,降低死亡及并发症风险,可准确测定血压,有利于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9.
赵玉红 《求医问药》2011,9(6):120-121
大型、急危重手术患者手术风险大、病情变化快,遇到血压过低、脉弱、烦躁、心房颤动时,无创血压显示不够满意,波动范围大,而有创血压监测可以持续、准确并动态的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判断体内血容量、心肌收缩力、外周血管阻力,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可为抢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节约时间。我科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240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了有创和无创血压同步比较监测,对照研究有创血压监测的临床效果。证实有创血压监测比无创检测更能真实的反映患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全麻患者、危急重患者、循环功能不全以及需长时间进行手术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采取有创血压监测。保证患者的麻醉手术安全。提高麻醉医生的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慧 《海南医学》2003,14(10):109-110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扩张型心脏病6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1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3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接受动脉测压的病人均为循环功能衰竭者。  相似文献   

12.
有创血压(ABP)监测, 可以直接监测血压的变化, 比袖带监测更能准确、及时地反应血压变化, 是常用的监测手段.但ABP 为侵入性监测手段, 在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及加强护理,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006年10月~2008年7月,我科对58 例危重病患者进行了ABP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晖  赖银清 《当代医学》2009,15(33):114-114
有创血压的监测适用于休克、重症疾病、进行大手术或有生命危险的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监护,其他存在高危情况患者的监护。有创血压建立是监测患者血压、心脏功能及有效循环血容量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ICU患者有创血压的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ICU患者有创血压的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16例外科ICU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的连续动态监测及护理。结果:本组均未发生并发症,94.2%的患者于术后16~96h拔出导管,余患者也于14d内拔出导管。结论:护理人员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有创动脉压监测准确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危重症患者床旁有创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与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IBP)监测的一致性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0例危重患者,同步进行右侧桡动脉IBP和双侧肱动脉NIBP监测。依据IBP水平分为3组:A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90 mmHg,116例;B组,SBP 90~140 mmHg,172例;C组,SBP≥140 mmHg,212例。采用Bland-Altman分析、Spearman分析评价NIBP与IBP监测的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1)一致性分析显示A组患者有创SBP值与无创SBP值间差值平均水平为-2.9 mmHg(左肱动脉)及-5.6 mmHg(右肱动脉),B组为4.5 mmHg及1.9 mmHg,C组达20.0 mmHg及17.3 mmHg。A组超一致性上限、下限范围发生率为0%、3.4%(左肱动脉)及0.0%、4.3%(右肱动脉),B组为1.7%、3.5%及1.7%、2.3%,C组达2.0%、0.0%及2.0%、0.0%。(2)一致性分析显示A组患者有创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值与无创DBP值间差值平均水平为-3.5 mmHg(左肱动脉)及-5.8 mmHg(右肱动脉),B组为-3.2 mmHg及-3.5 mmHg,C组达0.3 mmHg及1.2 mmHg。A组超一致性上限、下限范围发生率为6.0%、1.7%(左肱动脉)及3.4%、2.6%(右肱动脉),B组为1.2%、2.9%及1.7%、3.5%,C组达2.4%、4.2%及3.3%、2.8%。(3)相关分析显示A组患者无创SBP与有创SBP间rs为0.105~0.108,B组达0.417~0.444,而C组降至0.144~0.166。DBP间比较,A组为0.409~0.427,B组达0.598~0.617,C组为0.546~0.596。结论:危重症患者低血压及高血压状态下IBP与NIBP间相关性显著下降,低血压状态下NIBP监测值易高估患者实际血压水平,而高血压状态下表现低估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6.
霍明  侯宇  李爽  郑晓梅 《吉林医学》2009,30(14):1480-1480
有创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是将动脉导管置于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IBP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窄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直观。IBP监测为心内直视手术后的重要监测手段,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力,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及早发现动脉压的突然变化,有利于医务人员根据动脉压的瞬间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相似文献   

17.
宋稳丹 《吉林医学》2011,32(27):5665-5665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差异,寻找合理的监测方案。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分析对比其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所得结果,比较其中差异。结果: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在心脏手术后8 h内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h后及舒张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手术后8 h内宜采用有创血压监测,其结果更接近于真实值,而8 h后可用无创血压监测替代有创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8.
田旻  蔡越 《实用医技杂志》2013,(12):1341-1342
<正>近年来,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并且对检测患者具有良好的检查作用,为了有效的控制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因素,对患者的身体体征检测具有良好的意义,对我院于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0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分析和控制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因素取得了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有创动脉血压的护理,体会有创血压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入住ICU危重症患者进行持续性左桡动脉血压监测.结果:60例患者均未出现意外脱管、导管堵塞、感染、空气栓塞、出血及血肿、远端肢体坏死等护理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2h至7d.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精确、灵敏,提供了可靠的24小时持续动态血压数值,加上桡动脉穿刺简单,导管维护方便,创伤小,对于需要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者可以减少反复穿刺为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在ICU危重症患者中建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2月9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动脉留置针对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外周动脉进行穿刺,将留置针导管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压管道与压力监测仪相连,监测动脉压力和波形,将数据与患者的同肢体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数据相对比,观察两组在血压数据的差异性。结果有创动脉血压值比无创动脉血压值高5~20 mm Hg(1 mm Hg=0.133 kPa),与无创动脉血压的变化同步,而且可实时连续监测血压。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较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可以准确、实时、连续监测血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使医生正确、及时地评估病人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及时指导和调整治疗计划,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