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母胎血脂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32例高龄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产次、孕前及产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及出生体重。测定孕妇待产时空腹和新生儿脐血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分析母胎血脂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经产妇母血TG值低于初产妇(P=0.027)。孕期增重过多组的TG、TC及HDL值高于增重适宜组和过少组(P分别为0.001、0.001、0.046)。孕前BMI≥25kg/m~2组的TG值高于正常组和消瘦组(P=0.002);产前BMI≥28kg/m~2组的TG及TC值高于正常组及超重组(P均0.01)。经产妇组脐血中TG值低于初产妇组(P=0.022);男婴TG、TC值高于女婴(P=0.009及0.013);孕期增重过多组脐血TG值高于增重适宜组及过少组(P=0.002);新生儿出生体重3400g组的TG及TC值高于出生体重≤3400g组(P0.01)。孕期增重及产前BMI与孕妇血脂升高相关,产前BMI≥28kg/m~2是血脂升高的危险因素(aOR=7.304,95%Cl为2.23~23.923);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脐血血脂升高相关(aOR=12.719,95%Cl为4.599~35.178)。母血与脐血TG和TC相关(r分别为0.524和0.377,P0.01)。结论:高龄孕妇血脂水平与产次、孕前BMI、产前BMI及孕期增重密切相关,且影响胎儿血脂水平。孕期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血脂异常升高,从而降低新生儿血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保护素基因启动子区163A/G和950T/C位点的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09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的成都市汉族孕妇共166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孕妇8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健康足月孕妇81例(对照组).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测定两组孕妇骨保护素基因启动子区163A/G和950T/C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对两组中不同等位基因孕妇的血压、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骨保护素基因启动子区163A/G、950T/C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孕妇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163A/G位点的基因型为AA、AG、GG,等位基因为A、G;950T/C位点的基因型为TT、TC、CC,等位基因为T、C.(2)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163A/G、950T/C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子痫前期组中163A/G位点AG+ GG基因型孕妇血肌酐水平[(76±24)μmol/L]明显高于AA基因型孕妇[(56±18)μmol/L],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040±721)g]显著低于AA基因型孕妇[(2520±810)g],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163A/G位点的AG+ GG基因型孕妇血尿素、血肌酐、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身长等临床指标与AA基因型孕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重度子痫前期组中950T/C位点的TT基因型孕妇收缩压[(153±16)mm Hg(1 mm Hg =0.133 kPa)]、24 h尿蛋白定量[(4.0±2.5)g]均显著高于TC+ CC基因型孕妇[分别为(145±17)mmHg及(2.9±1.8)g],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中950T/C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孕妇各临床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163A/G位点的G等位基因孕妇比携带A等位基因者更具有重度子痫前期遗传易感性;携带950T/C位点的T等位基因孕妇比携带C等位基因者也更具有重度子痫前期遗传易感性.提示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Lu Y  Hao X  Weng X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0):603-605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及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孕妇体重及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以及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C 肽、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 (IGF Ⅱ )等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5 0例孕 37~ 38周正常妊娠妇女 (研究组 )及其新生儿、2 9例健康未妊娠妇女 (对照组 )的血瘦素水平 ,并同时测定新生儿脐血C 肽、胰岛素、IGF Ⅱ的水平等。结果  (1)妊娠晚期妇女血瘦素水平为 (13.6 2± 3.6 8) 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的 (6 .6 0± 3.0 4) μg/L及新生儿脐血瘦素的 (8.0 5± 4.6 1) μg/L。 (2 )妊娠晚期妇女血瘦素水平与本身体重及体重指数明显相关 (r分别为 0 .33、0 .35 ,P<0 .0 5 ) ;妊娠晚期妇女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无明显相关 (r=0 .10 ,P >0 .0 5 )。 (3)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其体重、体重指数明显相关 (r分别为 0 .5 4、0 .49,P <0 .0 0 1) ;而与妊娠晚期妇女血瘦素水平无明显相关 (r=0 .19,P >0 .0 5 )。 (4 )对照组妇女血瘦素水平与其体重、体重指数明显正相关 (r分别为 0 .72、0 .78,P <0 .0 0 1)。 (5 )新生儿脐血C 肽为 (0 .86± 0 .35 ) μg/L ,胰岛素为 (8.49± 4.76 )mU/L ,IGF Ⅱ为 (0 .2 18± 0 .0 76 ) μg/L ;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C 肽明显相关 (r=0 .37,P <0 .0 5 )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多态位点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VEGF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对VEGF基因的-634G/C(rs2010963)、+936C/T(rs3025039)、-2578C/A(rs699947)及-1154G/A(rs1570360)4个位点进行评价,累计病例组1945例,对照组20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VEGF基因的-634G/C位点,基因型CC发生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风险高于基因型GG[P=0.03,OR=1.29,95%CI(1.03,1.63)];携带等位基因C妇女的发病风险高于携带等位基因G[P=0.02,OR=1.14,95%CI(1.02,1.27)]。+936C/T位点的CT、TT基因型及携带T等位基因发生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风险高于CC基因型及携带C等位基因的女性[CT vs CC基因型:P0.0001,OR=1.40,95%CI(1.18,1.65),TT vs CC基因型:P=0.02,OR=1.72,95%CI(1.11,2.66),T vs C等位基因:P0.00001,OR=1.52,95%CI(1.30,1.78)];两组的-1154G/A、-2578C/A各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基因-634G/C(rs2010963)、+936C/T(rs3025039)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发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分娩年龄对妊娠期体重增长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1563例孕妇,记录其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妊娠期体重增长、新生儿出生体重。根据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公布的妊娠期体重增长推荐值,按孕前BMI分为4组:18.5kg/m~2(293例),18.5~24.9kg/m~2(1060例),25~29.9kg/m~2(177例),≥30kg/m~2(33例);再根据妊娠期体重增长值,将每组细分为体重增长不足、增长适宜、增长过多3个亚组。结果:(1)孕前BMI值越大,妊娠期体重增长超过推荐值的发生率越大(r=0.120,P=0.000)。(2)妊娠期体重增长值随着分娩年龄(B=-0.073,P=0.004)及孕前BMI(B=-0.200,P=0.000)的增加而减少。(3)新生儿出生体重随着分娩年龄(B=0.068,P=0.016)及妊娠期体重增长(B=0.188,P=0.00)的增加而增加。结论:选择适当的年龄妊娠,合理控制孕前体重及妊娠期体重增长,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母血和脐血中脂联素水平与胎儿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2例无母儿合并症、并发症的足月单活胎病例。按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3组:3000g组、3000~3999g组和≥4000g组。分析比较各组的临床指标及母血、脐血脂联素水平。结果:脐血中脂联素浓度比母血高2.90倍,脐血和母血脂联素浓度无相关性(r=0.132,P=0.199)。3组的母血脂联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脐血脂联素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母血脂联素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相关性(r=0.015,P=0.883);脐血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r=0.263,P=0.008)。不同性别新生儿病例的母血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脂联素浓度与孕产妇孕周呈正相关(r=0.201,P=0.045),脐血脂联素浓度与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227,P=0.026),女性围产儿脐血脂联素浓度高于男性(P=0.020)。结论:母血和脐血脂联素浓度无明显相关性;脐血脂联素可能参与了胎儿体重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瘦素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瘦素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100例足月孕妇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大于胎龄儿(LGA)组19例,适于胎龄儿(AGA)组65例,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1例胎盘组织中瘦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1)胎盘组织中瘦素mRNA表达水平为0.97±0.04,与新生儿体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3,P<0.01).其中LGA组(1.01±0.03)显著高于AGA组(0.97±0.02),SGA组(0.93±0.03)显著低于AGA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2)母血瘦素水平为(14.22±7.66)μg/L,与新生儿体重无相关关系(r=0.11,P>0.05).(3)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为(7.58±5.15)μg/L,与新生儿体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P<0.01),其中LGA组脐血瘦素水平为(13.38±6.75)μg/L,显著高于AGA组的(7.40±4.45)μg/L,SGA组为(2.79±1.54)μg/L,显著低于AGA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脐血及胎盘组织中瘦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状态密切相关;母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无关;孕期胎儿瘦素的重要来源是胎盘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褪黑素受体1B(melatonin receptor 1B,MTNR1B)基因rs1083096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选择来自浙江省衢州市妇幼保健院的GDM孕妇87例(GDM组)和同期正常妊娠妇女91例(对照组),应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确定所有研究对象MTNR1B基因rs1083096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并比较2组之间rs1083096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此外,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风险等位基因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的关系. 结果 GDM组rs10830963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和GG基因型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等位基因携带者和GG基因型妇女发生GDM危险性分别是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的1.53倍(OR=1.53,95% CI:1.005~2.324,P=0.047)和2.16倍(OR=2.16,95% CI:1.052~4.434,P=0.034).利用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之后,GG基因型妇女发生GDM的危险性仍然显著增加(OR=2.07,95% CI:1.048~4.372,P=0.02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风险等位基因G与空腹血糖(0.068 mmol/L,P=0.015)水平及HbA1c(0.073%,P=0.028)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MTNR1B基因rsl083096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和GDM遗传易感性有关.rs10830963位点G等位基因为GDM发生的遗传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孕20~24周胎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构建孕20~24周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公式。方法:前瞻性研究2011年3月至5月在江苏省产前诊断中心超声室行中期(孕龄20~24周)胎儿结构筛查的单胎孕妇235例,孕前月经规则。根据身份证记录孕妇年龄,询问并记录孕前体重;测量孕妇身高及超声检查时的体重,根据末次月经确定孕龄;超声测量胎儿生物学参数: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及肱骨;随访孕妇分娩前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及性别。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通过173例建立中孕期预估胎儿出生体重的公式。用已建立的回归方程前瞻性预测62例孕妇的胎儿出生体重,并验证其准确性。结果:单指标:孕妇孕前体重及BMI、行超声检查时体重及BMI、分娩前体重及BMI、中孕时胎儿腹围、股骨长、肱骨长、胎龄以及超声检查至分娩时的时间间隔与出生体重均有一定关系(P≤0.10),故纳入上述参数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出预测胎儿出生时体重的方程:预测的出生体重=-501.14+12.52×时间间隔+34.19×孕妇行超声检查时的BMI+8.61×超声检查时测量的胎儿腹围。通过验证,绝对误差值≤250g者56例,占90.32%,相对误差在10%以下者57例,占91.93%。结论:孕妇中孕期BMI、胎儿腹围超声测量值以及该次超声检查至分娩的间隔时间是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103例GDM孕妇和97例正常孕妇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426A>G及-11377C>G多态位点,并测定40例未经任何治疗的GDM孕妇FINS、FPG、TC、TG、HDL-C、LDL-C、脂联素水平,同时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1)GDM孕妇脂联素基因-11426A>G位点的AG、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822,P=0.012),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283,P=0.001)。-11377C>G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二组孕妇中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2)GDM孕妇脂联素-11426A>G多态性位点AG+GG基因型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AA基因型组(P=0.023),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AA基因型组(P=0.024)。结论:脂联素基因-11426A>G位点多态性可能与GDM的发生有关,G等位基因在GDM孕妇中分布频率增加,A→G突变可能通过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参与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