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儿科近年收治的3例LC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3例分别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腹股沟肿块进行性增大及双颌下肿块伴反复发热入院;均无特异性改变,皆有不同程度误诊误治,曾误诊为髋关节滑膜炎、淋巴瘤及颌下腺炎等。3例均经活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LCH,其中2例为单系统多病灶型,1例为多系统多病灶型;1例有1处特殊部位受累(脊髓受压),1例存在多个器官受累(造血功能、肝、脾、肺)。3例中1例予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1年病情平稳;1例予诱导治疗6周,后家长自行中断维持治疗,现失访;1例放弃治疗出院。结论临床遇及原因不明发热、贫血、反复肺部感染、肝脾淋巴结增大及溶骨性骨损害等表现患者均应考虑到LCH,宜尽快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3.
组织细胞增生症 x,以往称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在儿科较少见。临床医师对本病重视与认识不足,当有内脏受侵伴有感染时临床表现复杂,难于鉴别。现将误诊5例分析如下,以吸取教训。病历摘要例1:男,10个月。因反复发热伴咳嗽5个月,某医院摄胸片后诊“肺门淋巴结结 相似文献
4.
【病例】 女 ,1 5岁。因左颈部无痛性肿物进行性增大 5 0天入院。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 ,予抗感染、抗结核治疗 1月余无好转 ,肿物继续增大。查体 :意识清 ,无贫血貌 ,左颈部肿物直径约 5cm大小 ,表面无红、肿、热、痛 ;肝右肋下 1 5cm ,质软 ,脾不大。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 7 0×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84,异型淋巴细胞 0 0 2 ,红细胞 4 46× 10 12 /L ,血红蛋白 8 5 g/L ,血小板 30 0× 10 9/L骨髓象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以粒系为主 ;尿常规正常。胸部、头颅X线片无骨质破坏。颈部肿物活检病理… 相似文献
5.
小儿组织细胞增生症X五例误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89年以来共收治小儿组织细胞增生症 X 5例 ,均误诊。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7个月~ 3岁 ,其中 <2岁 4例。1.2 临床表现 发热及咳嗽各 3例 ,气喘与腹胀各 2例 ,腹泻、面色苍白、多尿及突眼各 1例 ;肝大 4例 (肋下2~ 相似文献
6.
目前,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下称恶组)的报告较多,但以肠道症状为突出表现(有人称肠型恶组)并从外科角度报告者不多。我科曾诊治4例病人,确诊过程颇多曲折,兹报告于后。病例简况例1:女,30岁。因右下腹痛25天,发热20天,发现右下腹块4天,于1978年7月20日急诊入院。腹痛为持续性。体温38~39℃。曾抗痨治疗,无效。体检:肝、脾未触及,右下腹有一个7×5×5cm包块,质中,有压痛,边界不太清楚。 相似文献
7.
8.
23例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恶组)是系统性、进行性、浸润性非典型组织细胞增生的恶性肿瘤[1,2]。恶组细胞可广泛浸润全身各组织器官,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被误诊。本文对我院1985~1995年入院时误诊为其他疾病的23例恶组病人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1.1性别和年龄:男13例,女10例。年龄12~71岁,平均45.9岁。其中<20岁1例,20~40岁8例,41~60岁10例,>60岁4例。1.2临床表现及入院诊断:见表1。病程<1个月10例,1~3个月11例,7个月1例,另有1例为13个月。23例均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或弛张热及贫血,全身衰竭较明显。4… 相似文献
9.
勒-雪病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 5月~ 2 0 0 0年 8月 ,我们收治勒 -雪病 5例 ,均因早期误诊 ,延误治疗致病情恶化。为降低误诊率 ,现将原因分析如下。1 病历简介 例 1:女 ,2 5天。出生第 3天发现四肢及臀部皮肤有多个脓疱。入院后体温在 38~ 39℃之间 ;躯干及四肢皮肤有散在出血点、小脓疱 ,额部发际有小丘疹伴渗出和结痂 ;心肺无异常 ,肝右肋下 3cm,脾左肋下 4cm。Hb88g/ L,WBC8.2×10 9/ L,P0 .5 6 ,L 0 .44 ,BPC89× 10 9/ L。血培养阴性。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骨髓涂片检查 :感染骨髓象。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经抗感染治疗无效。最后做皮疹印片… 相似文献
10.
【病例】男,10个月。因反复咳嗽、呼吸急促40天入院。40天前因咳嗽、气促就诊于外院,查血白细胞6.3×10^9/L,红细胞3.30×10^12/L,血红蛋白88g/L;痰涂片见革兰阳性球菌;检测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肺炎支原体抗体、梅毒抗体、抗HIV均阴性。摄胸部X线片示:两肺弥漫分布斑片状影。按重症肺炎予人血丙种球蛋白、头孢菌素抗感染、对症治疗,咳嗽、气促略减轻,出院。后仍有咳嗽、气促症状,出院2个月未行任何治疗,病后体温波动在36.0~37.5℃,入院前4天咳嗽、气促加重,到我院就诊。患儿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kg, 相似文献
11.
12.
病历介绍患儿男 ,1岁 ,因间断发热 2 0天 ,黑便 2天入院。病初无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多在 38~ 39 5℃ ,不伴流涕、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 ,先后用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氯喹等多种解热镇痛药及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天前出现黑便 ,每次 50克左右 ,每天数次 ,伴进行性面色苍白。查体 :T38℃ ,P1 4 0次 /分 ,R4 2次 /分 ,BP90 /52 5mmHg,贫血貌 ,颈部、右腋下及腹股沟可扪及多个蚕豆大小淋巴结 ,左大腿根部见一皮下瘀斑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脏无异常 ,腹软 ,肝脏肋下 1厘米 ,脾未扪及。入院后检查 :尿、便常规及胸片均正常 ;… 相似文献
13.
恶性组织细胞病16例误诊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童秀珍,洪文德,谭恩勋,原耀光,吴玉山,潘安丽,张国材,彭受华,罗绍凯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的病变可影响全身,也可局限于某一器官,故临床症状很不典型,易被误诊。本文收集了我院1975~1994... 相似文献
14.
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介于良恶性之间,由Langerhans细胞的异常增生所致的一组病变,是一种非典型的细胞增殖性疾病。文献报道极少。我院收治1例成人LCH。现就骨髓形态诊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爱辉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10):953-954
患者,男,37岁,1997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干咳,少许白痰,持续1个月,1年前突然胸闷弊气,发现气胸,无咯血,胸痛,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曾有吸烟史20年,听诊右下肺呼吸音弱,无胸膜摩擦感,右下肺叩诊过清音。(1)X线及CT检查,X线表现: 相似文献
16.
对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误诊为胸骨肿瘤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恶性组织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组)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因而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经骨髓或受累器官找到具有诊断意义的异常组织细胞确诊的恶组21例,其中误诊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7例,女2例,年龄6月~65岁,误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3例、急性坏死性小肠炎2例、肺结核2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胆囊炎1例。9例中2例全身衰竭死亡,3例自动出脘,4例缓解。 相似文献
18.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的组织细胞及其前身细胞呈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由于表现有多样化,缺乏特异性,故易误诊;本例表现为多发性小肠穿孔,外科治疗无效死亡,现报告如下: 患者,16岁,学生,病案号:277694。因阑尾切除术后腹痛,发热1月,加重伴解黑大便2天收入我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2 5岁 ,因寒战、发热、咳嗽、咳痰 2 0天于 2 0 0 0年 5月 2 0日入院。 2 0天前 ,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寒战 ,随之发热 ,呈不规则热 ,体温高达 3 9.2℃。咳嗽、咯白色粘痰 ,量不多。在外院诊断为“肺内感染” ,并给予头孢唑林钠、甲硝唑等抗生素及对症治疗 7天 ,仍不见好转 ,且病情加重而转入我院 ;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我科治疗。患者既往健康 ,查体 :T :3 8.5℃ ,P :95次 /分 ,R :2 0次 /分 ,Bp :1 4 .5/8kPa,神清语明 ,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无黄染 ,口唇苍白 ,两下肺可听到少许细湿罗音 ,心率 :95次… 相似文献
20.
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 ,简称中线恶网 ,是一种进行性破坏 ,非结核性肉芽肿损伤。此病命名繁多 ,1 991年 WHO将其命名为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 [1 ] 。本病发生于面中线器官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发病年龄 9~ 85岁 ,以 2 0~ 50岁为多见[2 ] 。形特学上以凝固性坏死、复形性细胞浸润及出现异形淋巴细胞为特征 ,不伴有血管炎和巨细胞肉芽肿 [3 ]。临床可分为前驱期、活动期及终末期。中线恶网的预后不佳 ,钱宏报道治疗效果与临床分期相关 [4] ,前驱期优于活动期及终末期 ,前驱期3a和 5a生存率分别为 80 .2 %和 76.5% ,活动期的 3a和 5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