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肾盂输尿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3D-MSCT)在肾盂输尿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上尿路肿瘤患者进行3D-MS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男53例,女20例。年龄48-78岁,平均63岁。其中肾盂癌44例,输尿管癌29例。结果3D-MSCT诊断肾盂癌44例,重建图像表现为肾盂或肾盏内软组织密度影,肾盂或肾盏腔内偏心性充盈缺损;输尿管癌28例,可疑输尿管占位病变1例,曲面重建(CPR)图像表现为输尿管管腔内软组织影,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偏心狭窄或闭塞,上方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肿瘤大小0.5cmx0.5cm~5.8cm×6.0cm。结论3D-MSCT可对肾盂输尿管癌进行直观立体观察,受肾功能影响小,是诊断肾盂输尿管癌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腔外良性病变压迫所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优势。方法21例良性病变压迫所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其中纤维索带压迫7例,异位血管压迫1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压迫3例。术前均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确诊后采用后腹腔镜下解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外在压迫,行肾盂成形术。结果手术均顺利且证实术前诊断,手术时间1~3h,平均94min;出血量50-120mL,平均95mL;术后住院时间5—7d,平均5.6d。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肾脏、输尿管积水明显好转。结论CTU对良性病变压迫所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特殊价值。后腹腔镜下解除压迫,行肾盂成形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肾迷走血管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20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肾迷走血管的起源、致病机制及其所致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手术证实为肾迷走血管压迫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多以肾区间歇性或持续性胀痛、隐痛为首发症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带状压迫截断征和输尿管扭转征是本病的较典型影像学征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肾积水,手术以选择性保留迷走血管的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为主,术后2~6个月随访,1例术后1个月出现急性肾盂肾炎,其余肾脏及输尿管积水均减轻;术后1~10年随访(平均6.2年),除1例行肾切除术,19例患侧肾脏积水均明显减轻,肾功能良好。结论:肾迷走血管经肾盂肾尿管连接部前方或后方进人肾下极者均可造成该处梗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有较大价值,选择性保留迷走血管的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仍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总结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94例;肾盂输尿管高位连接14例;迷走血管压迫12例;纤维索条压迫15例.行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术46例;非离断性肾盂成形术74例,其中单纯纤维索条松解术7例,肾盂剪裁加连接部松解术6例,肾盂Y-V成形术55例,肾盂瓣输尿管连接部成形术6例.肾切除15例.结果:115例随访3~60个月, 其中非离断性肾盂成形术69例,42例肾积水明显减轻( 60.9%),14例无明显变化,13例加重;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术46例, 41例肾积水明显减轻( 88.6%),3例无明显变化,2例加重.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O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和逆行肾盂造影(RP)在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均先后行CTU和RP,以输尿管镜或开放手术或(和)病理检杏结果为标准,两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0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患者中。肿瘤6例,先天性狭窄9例,结石8例,良性狭窄17例。CTU和RP诊断准确率均为92.5%(37/40)(P〉0.05),病因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36/40)和57.5%(23/40)(P〈0.05)。结论:CTU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和病因符合率高,较RP有更好的病因诊断价值,可作为IVU显影不良者的首选补充检查方法,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需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采用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2~4 h,平均(2.5±0.3)h;患者术中出血量25~60 mL,平均35.5 mL;术后住院7~12 d,平均7.5 d。所有患者于治疗3个月后,进行影像学复查,患肾未见肾盂分离、肾盂积水均消失。同时患者腰痛、血尿等症状也均完全消失。结论开放离断性肾盂输尿管形术具有操作方便,适应证广泛,术后肾脏排泄和形态改善明显,远期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的13例UPJ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7例,女6例,年龄11—47岁。钬激光腔内切开失败1例,高位输尿管开口1例,狭窄段〉2cm或UPJ完全闭锁3例,单纯重度肾积水4例,异位血管压迫2例,合并肾盂结石2例。结果1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200min,平均175min;出血量60~110ml,平均7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d(5~8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随访3—19个月,UPJ吻合口无狭窄,肾积水、肾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梗阻的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可以替代开放手术,成为腔内切开治疗失败、高位输尿管开口、异位血管压迫或伴有重度肾积水、结石的UPJ梗阻患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1994年10月~1998年10月共收治23例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UPJO)病人,均行手术治疗,Anderson—Hynes术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利用64层CT在血管造影(CTA)、尿路造影(CIU)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进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多时相期CT增强扫描.CTA、CTU影像检查.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CTA及CTO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1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获得确诊.其中3例平扫发现肾内伴发结石,CTA发现2例异位血管压迫.CTU很好的显示了狭窄的位置和狭窄长度,所有患者行开放或微创手术,影像结果和手术探查一致.结论 64层CT尿路和血管三维重建,可作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术前评估的常规方法.其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腔内手术治疗并比较各种腔内手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UPJO)的疗效.方法 UPJO患者102例.男56例,女46例.平均年龄31(6~62)岁.左侧53例,右侧49例.102例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证实.肾盂分离平均28(20~46)mm,重度积水21例、中度63例、轻度18例.采用腹膜后径路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中打开肾周筋膜,以肾下极为标志游离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狭窄部分,肾盂输尿管端端连续吻合并留置双J管.结果 102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20(70~1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50~10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平均8.5(6~14)d.102例随访平均9(3~15)个月,经B超复查肾积水消失30例,72例肾盂分离较术前平均减少12(8~26)mm.IVU检查85例吻合口无狭窄.结论 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UPJO有效、可行,可以替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造成肾积水的肾轴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造成肾积水的肾轴旋转异常。方法通过CT增强检查及三维重建回顾分析近2年来两家医院50例UPJO合并肾积水的肾轴,测量其冠状面侧夹角(LA)、横切面后夹角(PP)、矢状面前夹角(AA)。结果 CT三维重建测量肾轴显示,肾内型肾盂,肾积水的肾轴旋转无明显异常。肾外型肾盂,积水未超过中线,肾轴冠状面侧夹角减小,横切面后夹角增大,矢状面前夹角无明显变化。肾外型肾盂,积水超过中线,肾轴冠状面侧夹角减小更明显,横切面后夹角减小(甚至水平状),矢状面前夹角无明显变化。结论 UPJO引起肾积水的肾轴有旋转异常,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异常旋转患肾的辩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观察脑动脉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下正常国人脑动脉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正常国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脑动脉图像,观察脑动脉的形态及其类型,统计各动脉的变异情况。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占14.73%,缺如占5.43%,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男性多于女性(X^=5.85,P〈0.05);前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66.67%;后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49.61%,且女性多于男性(X^2=6.00,P〈0.05);胚胎性大脑后动脉的显示率为9.30%,混合供血型大脑后动脉的显示率为6.20%。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脑动脉解剖和变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两镜联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肾造瘘通道和经尿道通道顺行和逆行两个方向分别置镜,以斑马导丝为引导,通过球囊扩张、冷刀切开、钬激光切开等手段处理狭窄,术后经导丝放置双J管,留置肾造瘘管。结果42例患者手术中无中转开放手术及大出血,术后无尿外渗并发症发生,术后8周拔双J管,顺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显示原狭窄段得到解除,拔肾造瘘管后随访24~36个月,平均30个月,40例患者行IVP检查,结果见患侧肾及输尿管显影良好、原狭窄段通畅无梗阻,均达到临床治愈,2例患者再次出现狭窄,行二期两镜联合手术后狭窄解除。结论两镜联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术式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放大镜下吻合的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5~48岁。B超及尿路造影显示UPJO伴有肾积水,其中B超提示重度肾积水4例,中度6例,轻度2例。IVU显影良好9例,显影差3例。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00~180min,平均127min;出血量30~100ml,平均70ml;术后住院时间5~8d,平均5.6d;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经B超和IVU检查,UPJ吻合口无狭窄,肾积水减轻,肾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O的较实用、微创的手术,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盂切开取石术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行肾盂切开取石术后出现.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患者,通过经皮肾造瘘在床边C臂X光机监视下行腔内穿刺复通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扩张穿刺通道后留置形状记忆合金网状金属支架,术后服用泼尼松片,3个月后复查肾造瘘管造影,了解复通情况.结果:16例患者复通效果良好,其中术前患肾GFR30 ml/min组的成功率为88%(15/17),术前患肾GFR<30 ml/min组的成功率为16.7%(1/6),顺利拔除肾造瘘管.结论:通过经皮肾造瘘行腔内穿刺复通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闭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离断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在我院行后腹腔镜辅助离断肾盂成形术患者22例,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18-37岁,平均26岁。其中重度肾积水3例,中度10例,轻度9例。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无1例转为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为(92.9±16.3)min,术中出血量为(18.9±6.3)ml,术后住院时间为(8.0±1.3)d。术后尿漏1例。经随访,术后3个月肾积水明显缓解率为95.5%。结论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离断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迷走血管压迫导致输尿管肾盂连接部狭窄(UPJ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因肾脏迷走血管压迫导致的UPJO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患侧腰部胀痛症状,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和(或)磁共振水成像(MRU),和(或)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UPJO并肾积水,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1例患者出现发热,1例患者出现漏尿,经治疗后均好转,其余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1月拔除双J管,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18月,显示患肾积水显著减少,患者腰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对包括肾脏迷走血管压迫在内的各种导致UPJO的病因,均可开展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