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芳 《内蒙古中医药》2014,(12):102-102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措施,以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选取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303例,用药前无严重的肝肾器质性疾病,肝功能正常。用药12周后共60例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遵医嘱予调整药物剂量;B组除了调整药物剂量外,还增加了合理饮食、心理辅导、定期检查等一系列针对性治疗措施。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且B组不良反应减轻程度明显好于A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应用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不良反应发生后,及时加强干预,能有效减轻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正>依降脂治疗方法分7大类干预组:①他汀类药物组(13个试验);②烟酸类药物组(2个试验);③贝特类药物组(12个试验);④胆酸鳌合剂类药物组(8个试验);⑤n-3脂肪酸类药物组(3个试验);⑥激素类药物组(8个试验);⑦饮食控制治疗组(16个试验)。荟萃分析的结果:①只有他汀类药物组冠心病死亡率明显降低,他汀类药物组  相似文献   

3.
从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mevastatin)gqc始,到目前上市的治疗高脂血症的常用他汀类药物有:包括洛伐他汀(lo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贝伐他汀(bervastatin)及尼伐他汀(niavastatin)。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引起或加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的进程,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凋脂药物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之一,他具有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同样具有激活成骨细胞,促进骨合成代谢作用,并且不同浓度剂量对骨合成代谢作用也不同,这一特性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汀类即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已经被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具有良好调脂疗效的一类调脂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他汀类药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已成为调脂治疗的"里程碑"药物,在调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稳定冠脉斑块等方面的作用已经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降脂作用和各种降脂外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他汀类药物的某些多效性也可能在某些疾病中具有有害性,其安全性不容忽视.对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要作出全面的风险评估并进行定期随访,以达到安全使用和最大获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即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已经被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具有良好调脂疗效的一类调脂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他汀类药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已成为调脂治疗的“里程碑”药物,在调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稳定冠脉斑块等方面的作用已经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降脂作用和各种降脂外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他汀类药物的某些多效性也可能在某些疾病中具有有害性,其安全性不容忽视。对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要作出全面的风险评估并进行定期随访,以达到安全使用和最大获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卒中致残率高,再发率高,死亡率高,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且为国家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进展性不可逆转的疾病。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大量的临床试验显示,他汀类药物强化调脂能够减慢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显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他汀类药物是新一代调脂药,可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使胆固醇合成受到限制。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脂水平,而且具有多效功能,可稳定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继发出血、血栓形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在现代临床上主要用于动脉粥样硬化与预后状况改善方面,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也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影响着药物临床效用的发挥。现阶段,医学界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与不良反应研究不断深入,为临床上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提供了药用指导与经验参考,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他汀类药物使用中肌肉不良反应、神经系统损伤、肝脏功能不良反应、肿瘤新发等不良反应研究中仍存在争议。本文着重就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梳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使用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7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使用他汀类药物,对照组采取非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肌酶(CK)及心肌酶同工酶(CK-MB)、低密度脂蛋白(LDL)、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死亡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血液的CK、CK-MB、LDL水平和死亡率、再发心梗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风险低。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2例出现肝功能损害,1例出现轻微的肌无力症状,均在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梗患者有明显疗效,能够减少死亡率和发展为CHF的可能性,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治疗高血脂症(HLP)可能诱发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方法:以29例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HLP发生ADR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出现ADR患者的性别、年龄、使用药物类型、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出现ADR的他汀类药物为辛伐他汀(22例)、阿伐他汀(4例)、氟伐他汀(2例)、洛伐他汀(1例);≥60岁的患者为高发群体(16例),男性多于女性;ADR可累及患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与附件等全身器官。结论:他汀类药物作为治疗HLP的关键药物,可诱发ADR现象,临床医师应当谨慎用药,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A(3—hydorxy-coen—zymeAHMc—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是参与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因而他汀类药物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自从1987年洛伐他汀上市以来,已有多种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并且成为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本文就是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作一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黄家辉  叶旻泓  周欣 《中草药》2021,52(4):823-827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及预防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抗结核药物、肝损害、肝损伤等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和维普医学数据库,收集2015—2020年抗结核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患者1 267例,男性患者799例(63.06%),女性患者468例(36.94%),患者年龄14~90岁。原发疾病均为结核病,发病时间为用药后7~90 d。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乏力、皮疹、发热为主,有症状者694例(54.78%),无明显症状者573例(45.22%)。其中轻度肝损害患者839例(66.22%),中度肝损害患者346例(27.31%),重度肝损害患者82例(6.47%)。停药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后,治愈1 142例(90.13%),好转122例(9.63%),死亡3例(0.24%)。结论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1.03%,轻中度肝损害大多愈后良好,但要警惕重度肝损害及肝衰竭的发生。进行抗结核治疗时,须定期复查肝功能,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有利于患者肝功能恢复,从而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降低结核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硫普罗宁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保肝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凯西莱)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保肝作用。方法观察组采用凯西莱口服与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抗结核方案为2HSR2/4HRZ。对照组仅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疗程中血清ALT及TBIL的变化。结果观察组ALT异常及ALT与TBIL同时异常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凯西莱可以预防与对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3.
The activity of Vitex doniana on the uterine muscle response was investigated. The bark of Vitex doniana was extracted in boiled water at 100 degrees C, and the extracted solution filtered and centrifuged with refrigeration. The extract prepared from the dry powder extract was tested on uterine muscle strip preparations. The bark extract of Vitex doniana was analysed elementally and found to contain much more potassium and phosphate than calcium, magnesium, zinc and iron. The presence of potassium ions in excess may also be partly responsible for the effect of the crude extract on uterine muscle activity. In another study, Vitex doniana extract induced graded uterine muscle contractions and also potentiated the contractile effects of prostaglandins, ergometrine and oxytocin. However, the potentiating effect was not significant on the contractile responses to acetylcholine and potassium chloride. The investigation therefore suggests that the effect of the Vitex doniana bark extract may be not only voltage operated but may act via uterotonic receptors. Therefore, the use of Vitex doniana to control postpartum bleeding after child birth may be justifi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斑马鱼胚胎为研究对象,观察交泰丸水提物对斑马鱼胚胎的生长发育毒性,心脏毒性及肝肾毒性,为交泰丸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方法:生长发育及心脏毒性实验以受精后12 h(hpf)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作为模型动物,以125,250,500 mg·L~(-1)交泰丸水提物培养上述胚胎,于受精后72 h(hpf)观察半数致死量及药物对胚胎心率及心脏形态学的影响;肝肾毒性实验以受精后72 h(hpf)发育正常的斑马鱼幼鱼作为模型动物,以125,250,500 mg·L~(-1)交泰丸水提物培养上述胚胎,于受精后7 d(dpf)观察半数致死量及药物对斑马鱼幼鱼形态学改变,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肌酐含量。结果:生长发育毒性实验中空白组斑马鱼胚胎发育正常,心脏发育完好,心跳均匀有力。交泰丸水提物对斑马鱼胚胎72 h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 023 mg·L~(-1)。与空白组胚胎比较,250,500 mg·L~(-1)交泰丸水提物组可以观察到胚胎头部变小,体长变短(P0.05),眼睛半径减小(P0.05),可见显著心包水肿,心率显著降低(P0.01),静脉窦-动脉球(SV-BA)间距明显增大(P0.05),心房、心室面积均明显减小(P0.05),瓣膜间距(AV channel)距离显著变大(P0.01),入血口距离显著变小(P0.01)。急性毒性实验中,交泰丸水提物对斑马鱼幼鱼72 h的LD_(50)为1 067 mg·L~(-1);与空白组比较,交泰丸水提物可明显降低斑马鱼幼鱼体内ALT活性(P0.05)。结论:该实验发现交泰丸具有明显胚胎发育毒性,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延缓及严重的心脏毒性,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心脏病患者临床用药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薄荷醇是一种高浓度存在于薄荷和欧薄荷精油中的饱和环萜醇。一个多世纪以来,它已广泛用于非处方药、化妆品以及糖果等。然而,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却没有得到足够深入的研究。将结合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薄荷醇不良反应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常用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ADR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记录应用法对心内科 住院病人进行连续一年的前瞻性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监察。结果:1015例监察对象中,108例发生ADRs (10.64%),主要为轻、中度反应,A型反应占90.74%,中途停止治疗者占发生ADRs总数的31.84%;逻辑斯蒂单 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及合并用药数与ADRs的发生有密切相关。结论:常用心血管药物不 良反应发生率为10. 64%,逻辑斯蒂单因素、,因素回归分析有助于确定ADRs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感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种类和给药途径的关系,为临床抗感染类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发生抗感染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312例,统计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并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与药物的种类和给药途径的关系。结果临床患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为皮肤损害症状、消化系统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0.96%、20.83%、9.94%;发生不良反应的抗感染类药物前3位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复方类,发生率分别为32.37%、18.27%、14.42%;发生不良反应前3种途径分别为静滴、口服、肌注,其发生率分别为86.22%、10.90%、2.24%。结论在临床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充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选择恰当用药方式,医护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患者情况,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结合肝癌的临床表现及历代医家对肝癌的认识,提出肝癌的主要病机为瘀毒互结。从虫类药的功用结合肝癌的病机,笔者认为虫类药治疗肝癌的主要优势有攻逐瘀血力量强、以毒攻毒、搜剔经络力胜3个方面。从而为虫类药治疗肝癌提供了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肝毒性损伤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中药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和肝损害病理特点以及预防措施作了综述。指出:加强研究有毒中药,就是通过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基础及临床毒理学研究,为临床提供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精密肝切片技术的野百合碱体外肝毒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精密肝切片技术进行实验条件的优化,并依此技术对野百合碱的体外肝毒性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方法:利用震荡切片机制备肝切片,通过对培养液、切片厚度、pH及不同培养温度等条件下,肝切片MTT还原能力的测定,建立肝切片培养技术,并将肝切片与野百合碱共培养,连续监测法侧定GPT,GOT,LDH,GGT酶活浓度,BCA法测定蛋白含量,观察其对肝切片MTT还原能力及以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精密肝切片厚度在200μm,pH6.8,37℃,BPM培养液中肝切片MTT还原能力最强;野百合碱0.02,0.1,0.5g·L-1与肝切片共培养24h,LDH漏出率显著上升,蛋白含量显著下降;野百合碱3个剂量组与肝切片共培养6h,对MTT还原能力及生化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大鼠精密肝切片在BPM培养基的优化培养条件下,MTT还原能力可维持24h;野百合碱0.02,0.1,0.5g·L-1与肝切片共培养24h,显示出一定的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