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种植术后3 ~ 4年慢性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患者的种植疗效差异。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2例,共植入48枚种植体,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牙周健康患者25例,共植入34枚种植体,观察植入后3 ~ 4年种植体周围情况,测量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MBL)情况,记录改良出血指数(mBI)、牙周探诊深度(PD)、种植体存留率,并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慢性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均获得100%的种植体存留率。慢性牙周炎组的MBL为[(0.25 ± 0.56)mm],与牙周健康组[(0.34 ± 0.49)mm]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 730,P = 0.416)。慢性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的PD分别为(1.63 ± 0.78)和(1.49 ± 0.6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 901,P = 0.415)。 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3 ~ 4年时观察种植效果与牙周健康患者无明显差别,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仍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牙周炎与牙周健康患者牙列缺损行种植修复后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牙列缺损患者44例,共植入种植体80颗,慢性牙周炎患者病情稳定后植入种植体40颗(牙周炎组),牙周健康者植入种植体40颗(牙周健康组),计算2组修复后5年种植体的存留率,测量种植体周骨吸收量,对2组的种植体存留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2组种植体周骨吸收量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牙周炎组及牙周健康组种植体5年存留率分别为95.0%、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05)。牙周炎组及牙周健康组种植体周骨吸收量分别为(2.34±0.72)mm、(1.76±0.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边缘骨吸收显著增加,为种植修复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12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全颌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对经牙周治疗的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拔除剩余牙齿后同期植入种植体并采用全颌种植义齿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对12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治疗,控制病情后,拔除剩余牙齿并同期植入种植体,5~6个月后行全颌种植义齿修复。根据临床、X线检查和患者主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共计108枚种植体植入20个牙弓,其中37枚种植体即刻植入拔牙窝内。种植体平均承载3年,所有种植体均无松动。2枚种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有进行性骨吸收,其中1枚为即刻植入拔牙窝内的种植体。除2枚有进行性骨吸收的种植体外,其余种植体周围的骨吸收高度平均为(1.33±0.10)mm。108枚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8.1%,37枚即刻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7.3%。结论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治疗后拔除剩余牙齿并同期植入种植体,采用全颌种植义齿修复,可减少牙槽骨的吸收、缩短种植修复疗程,在定期的口腔卫生维护下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CP)患者种植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CBM、CNKI、VIP、协作网图书馆、MEDLINE、EMBASE相关研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用Stata12.0进行分析,合并OR及其95%CI作为效应指标评价CP种植义齿存留率,合并SMD及其95%CI作为效应指标评价CP种植义齿修复后检测指标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边缘骨吸收(MBI)、附着丧失(AL)、龈沟液量(PISF),发表性偏倚以漏斗图显示,Egger’s test检验漏斗图的不对称性。结果:12篇文献513个研究对象共计693枚种植体纳入分析,CP种植体存留率合并OR(95%CI)=1.305,P=0.291,CP组种植体平均存留率=94.9%,对照组种植体平均存留率=98.7%,无统计意义,mPLI、mSBI、PD、MBI、AL及PISF合并SMD(95%CI)=-2.367、1.43、0.429、0.303、0.926、6.221,各项检测指标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MBI和PD作为关键研究指标,结果有统计意义,认为即使在良好的牙周治疗下种植体骨水平也会因CP存在而丧失,依靠种植体周围骨支持的种植体存留率无统计意义,随时间延长,MBI及PD会加大,进而影响种植体稳定性,使种植体存留率存在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截止到2019年12月。由2名研究者收集所有关于牙周基础治疗(牙周非手术治疗)对于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影响的文献,并且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了6项研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牙周基础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CRP水平[MD=-0.58,95%CI(-1.13,-0.02),P=0.04]和IL-6水平[MD=-2.76,95%CI(-5.15,-0.37),P=0.02],但TNF-α水平[MD=-3.87,95%CI(-8.79,1.05),P=0.12]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慢性肾病伴牙周炎的患者在规律治疗肾病的同时行牙周基础治疗,不仅能够缓解其牙周炎症状况,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全身的部分炎症因子的状态,有利于慢性肾病和牙周炎的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平台转移技术与平台匹配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BM、CNKI等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及文献追溯收集1991~2014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或未发表的有关平台转移技术与平台匹配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合成文献14篇包含1 331颗种植体,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台转移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显著小于平台匹配组[MD=-0.51,95%CI:(-0.72-0.30),P<0.01]。亚组分析显示,植入物-基台直径差>0.45 mm(单侧)更有利的种植体边缘骨保存。结论:现有的有限数据表明,平台转移技术相对于平台匹配技术更利于种植体边缘骨保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CNKI、VIP等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研究质量和提取数据,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牙周基础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MD=0.38,95%CI(0.14,0.61)]、空腹血糖[MD=2.53,95%CI(1.98,3.09)]和总胆固醇值[MD=11.78,95%CI(5.01,18.56)]。在降低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8.
薛敏  刘贺  刘国惠  郭秀娟 《口腔医学》2019,39(4):321-324
目的探讨平台转移种植体在慢性牙周炎与牙周健康患者边缘骨吸收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后牙区接受Ankylos系统种植修复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患者各20例,共植入56颗种植体,随访36~50个月,收集复诊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测量两组的种植体与天然邻牙边缘骨吸收量,评估两组种植体功能负载3年以上颈部年均骨吸收量的变化及差异。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9.2±6.1)个月,无种植体脱落。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年均骨吸收与天然邻牙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牙周健康患者种植体年均骨吸收与天然邻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9)。而两组的种植体年均骨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平台转移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可获得与牙周健康患者相同的理想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锥形锁柱种植体在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行后牙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2种种植方式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种植修复的26例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共植入种植体52枚,其中即刻种植组(A组)28枚,延期种植组(B组)24枚,术后3~6个月完成冠修复,修复后追踪观察时间(14.4±2.3)月,观察种植体存留情况、修复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和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即刻种植组1枚植体因感染取出,延期种植组失败0枚,存留率分别为96.4%和100%;修复后1年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植体近中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027±0.340) mm和(0.024±0.292) mm,远中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011±0.252) mm和(-0.002±0.360) mm;2组患者总体满意度较高,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存留的种植体正常行使功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结论: 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经过完善的牙周系统治疗后,在牙周状况良好的条件下,应用锥形锁柱种植体进行后牙区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在短期内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拔牙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慢性中、重度牙周病患者,在牙周治疗后,随机选择34例拔除患牙后即刻种植41枚种植体;另外34例患者拔牙后3个月延期种植45枚种植体。术后随访2年,评价种植体的存留率、牙周探诊深度、美学评分、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率。结果:种植体脱落情况,即刻种植组3枚,延期种植组2枚,存留率分别为92.68%和95.56%;2年随访期内,仅第3个月的美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控制牙周炎,术中彻底刮除拔牙窝中的感染组织,配合使用抗生素,牙周病患者即刻种植可取得与延期种植类似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并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后牙区种植修复后5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2013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120例,共计患牙232颗,其中慢性牙周炎患者67例为牙周炎组,种植修复患牙112颗;牙周健康患者53例为对照组,种植修复患牙120颗。上部结构修复5年后,比较两组种植体的牙周情况及边缘骨吸收情况。在牙周炎组中,比较种植体与相邻天然牙及吸烟与非吸烟患者的边缘骨吸收情况。结果 上部结构修复5年后,牙周炎组和对照组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牙周炎组种植体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指数及牙菌斑指数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牙周炎组和对照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89 ± 0.68)mm和(0.56 ± 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338,P < 0.05);牙周炎组种植体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明显大于相邻天然牙边缘骨吸收量[(0.45 ± 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172,P < 0.05);牙周炎组吸烟患者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1.23 ± 0.75)mm]大于非吸烟患者[(0.62 ± 0.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763,P < 0.05)。结论 与牙周健康患者相比,慢性牙周炎患者后牙区种植修复后5年的种植体成功率和牙周情况无差异,但边缘骨吸收量明显增加,且吸烟可增加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慢性牙周炎与高脂血症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6年7月,限中、英文,由两位研究者按标准纳入牙周炎与高脂血症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论文,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用GRADE 3.6软件进行证据整体质量等级的评定。结果 一共纳入6个病例对照研究和1个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甘油三酯(TG)的浓度明显高于牙周健康组(MD=50.50,95%可信区间=39.57~61.42,P<0.000 01),血清总胆固醇(TC)浓度也较牙周健康组明显增(MD=17.54,95%可信区间=10.91~24.18,P<0.000 01);并且牙周炎患者血清中TG与TC升高的风险分别是牙周健康者的4.73倍(OR=4.73,95%可信区间=2.74~8.17,P<0.000 01)和3.62倍(OR=3.62,95%可信区间=2.18~6.03,P<0.000 01);而两组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统计学差异不大。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慢性牙周炎与高脂血症是存在相关性的,慢性牙周炎是高脂血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对血清中的TC和TG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状态对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在牙列缺损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5例,牙周健康患者58例为对照组,各植入70颗Ankylos种植体.完成修复的3、6和12个月后,观察并记录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边缘骨吸收量等指标,计算种植体的存留率.结果:修复后两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其中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3个月后分别为0.44±0.15mm和0.41±0.17mm,6个月后1.01±0.20mm和0.93±0.35mm,12个月后1.13±0.25 mm和1.10±0.24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两组间mPLI、mSBI和PD值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过系统牙周治疗病情稳定后,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后,其短期疗效与牙周健康患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牙周翻瓣术中使用2%盐酸米诺环素处理根面的疗效,为其治疗慢性牙周炎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和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到2017年7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个随机对照实验,共217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翻瓣术(FO)组比较,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翻瓣术(FM)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的探诊深度减少[MD=-0.55,95%CI(-0.84,-0.26),P=0.000 2],菌斑指数降低[MD=-0.08,95%CI(-0.15,-0.01),P=0.03],随访6个月时探诊深度减少[MD=-0.62,95%CI(-1.04,-0.21),P=0.003]方面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在临床附着丧失获得[MD=-0.21,95%CI(-0.47,0.04),P=0.10]方面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翻瓣下机械清创治疗慢性牙周炎中,使用2%盐酸米诺环素处理根面减少探诊深度和炎症控制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应用种植修复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经完善的牙周治疗及2--3度松动牙拔除后所导致的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所采用的单冠,联冠,全颌种植义齿修复的远期疗效.方法:共计十例患者经完善的牙周治疗,病情稳定后延期植入80枚种植体,即刻植入16枚植体,5---7个月种植义齿修复,根据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的X线影像,牙周袋深度及临床检查等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负载后的修复效果.结果:96枚种植体中,其中两枚即刻种植于术后3周脱落,即刻种植成功率87%,种植体的平均存留率为97%,承载3.5年后骨吸收高度平均为1.73+0.13mm.结论:对中重度牙周炎进行牙周治疗,采取慎重态度,运用正确的种植方式,修复方法,则可减少牙槽骨的吸收,并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但同时要坚持定期的口腔护理,但对这类患者的骨吸收还需进一步的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重度牙周炎患者行系统性牙周治疗后上颌磨牙区拔牙后即刻种植和位点保存术后延期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38例慢性重度牙周炎患者导致上颌后牙区牙齿保留无望,经过系统性牙周治疗及复查提示牙周状况良好后行种植治疗,共植入修复体49枚,其中即刻种植组23枚,位点保存术后延期种植组26枚,种植术后3~6个月行修复治疗。观察种植体留存情况及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组织状况。结果:种植体脱落情况:即刻种植组2枚,延期种植组1枚,存留率分别为91.30%和96.15%。两组种植体种植修复后即刻及6月后复查的PD、BI、BOP(+)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种植成功的种植体功能良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结论:慢性重度牙周炎患者经过完善的牙周系统治疗,在牙周状况良好的条件下,上颌后牙区拔牙后即刻种植和位点保存术后延期种植短期内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吸烟对骨内种植体存留率的影响.方法:在PubMed 、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2012年之前发表的涉及吸烟对骨内种植体存留率影响的文献.提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中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6篇文献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为前瞻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吸烟患者骨内种植体丢失的风险高于非吸烟患者(总OR为2.24,95%CI为1.66~3.01,P<0.01),提示其存留率低于非吸烟患者.通过meta回归及亚组分析,未揭示出异质性来源.使用固定及随机效应模型相互替换、排除种植体表面特征分布不均的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无明显改变.结论: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吸烟不利于骨内种植体的存留.本meta分析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所限制,其结果尚待高质量的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重度牙周炎患者拔牙后种植治疗并行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需行义齿修复的重度牙周炎患者12例.术前行完善的牙周治疗,术中拔除余留牙,彻底清创,植入种植体并于手术当日完成树脂临时修复,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术后l、6、12、24个月复诊,评价种植体和修复体存留率及软硬组织状态.结果 植入种植体84枚,上颌50枚、下颌34枚,其中32枚为即刻植入新鲜拔牙窝.3例(4枚)种植体失败,种植体两年存留率为95%,其中上颌92%( 46/50),下颌为100% (34/34);修复成功率为100%.所有的种植失败均发生在手术后6个月内.即刻种植体植入拔牙窝和种植体植入正常牙槽骨两组在植入扭矩及牙槽骨吸收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牙周炎患者行完善牙周治疗后全口种植即刻修复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应用种植修复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经完善的牙周治疗及Ⅱ-Ⅲ度松动牙拔除后所导致的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所采用的单冠,联冠,全颌种植义齿修复的远期疗效。方法:共计十例患者经完善的牙周治疗,病情稳定后延期植入80枚种植体,即刻植入16枚植体,5-7个月种植义齿修复,根据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的X线影像,牙周袋深度及临床检查等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负载后的修复效果。结果:96枚种植体中,其中两枚即刻种植于术后3周脱落,即刻种植成功率87%,种植体的平均存留率为97%,承载3.5年后骨吸收高度平均为(1.73+0.13)mm。结论:对中重度牙周炎进行牙周治疗,采取慎重态度,运用正确的种植方式,修复方法,则可减少牙槽骨的吸收,并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但同时要坚持定期的口腔护理,但对这类患者的骨吸收还需进一步的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注册中心、Medline、EMbase、SIGLE、GreyNet、NTI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血糖控制影响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1991-2011年4月31日。均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然后采用RevMan 5.1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纳入7个研究,共计471例受试患者。结果牙周基础治疗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0.94—0.22,P=0.001)。治疗组牙周袋探诊深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95%CI:-2.26~0.69,P=0.0002)。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有利于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总体血糖水平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