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12~2009-12我院资料完整的37例面中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根据螺旋三维CT重建显示的骨折情况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或半冠切口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均取得了满意的面形和功能恢复。结论:开放复位固定是面中部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螺旋三维CT重建对面中部骨折的治疗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倪文庆  卜寿山  戈伟 《口腔医学》2012,32(10):638-640
[摘要] 目的 探讨面中部多发性骨折的手术路径和临床处理。方法 采用头皮冠状/半冠状切口结合下睑下切口和/或前庭沟切口手术路径治疗52例面中部多发性骨折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2年,评价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发生,获得较理想的面部外形和良好的咬合关系。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分支损伤,3个月后功能恢复。没有出现永久性面神经分支损伤病例。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部位获得较良好的对位。结论 本研究显示,冠状切口结合辅助小切口治疗面中部多发性骨折,有手术视野显露清楚、入路隐蔽,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冠状切口术后颞部凹陷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62例眶颧复合体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冠状切口人路,紧贴颞深筋膜浅层深面翻瓣,术后观察骨折复位及颞部凹陷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解剖复位,面中部畸形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后3~6个月出现患侧颞部凹陷。结论:冠状切口术后颞部凹陷的主要原因在于颞浅脂肪垫的萎缩.采用紧贴颞深筋膜浅层深面翻瓣可以减少冠状切口术后颞部凹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冠状切口结合局部小切口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新龙  周志江 《口腔医学》2010,30(4):255-256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结合局部小切口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39例住院病例,经冠状或半冠状切口,结合唇颊沟切口、睑下切口切开复位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颧面部畸形等症状均得以矫正。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结合局部小切口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治疗的方法和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0-2006年78例面中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手术根据螺旋CT三维重建的骨折情况采用冠状切口、口内上颌前庭沟切口、眶周小切口、耳前发迹内小切口及原开放性伤口进行组合进路行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固定。结果:78例患者手术创口皆I期愈合,面部外形恢复满意,部分患者配合1~2周颅颌牵引后,咬猞关系、张口度恢复正常,头皮处无明显瘢痕,术后眶下区麻木感、眼球内陷下沉、复视或视力障碍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面中部骨结构的重建是以面部垂直向和水平向骨支柱结构的重建,面部固有宽度、高度和突度的恢复为目的,同时恢复咬合功能.治疗要兼顾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6.
经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治疗复杂面中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行复杂面中部骨折坚强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8例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行面中部骨折解剖复位,Mini或Micro钛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结果:28例均一期愈合,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无面神经的损伤。结论: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的坚强内固定技术大大减少了传统的面中部复杂骨折治疗所带来的复位不准确、固定不可靠、术后遗留面部畸形等并发症,使面中部解剖结构得以重建,提高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36例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136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49例行眶底手术治疗,21例有眶底骨缺损的患者采用自体骨、钛网或多孔高分子聚乙烯进行眶底重建。结果136例骨折患者的面部外形和功能显著恢复,术后未发生永久性严重并发症,仅2例出现切口局部感染,1例暂时失明,经及时治疗后痊愈。结论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的首选诊断方法是CT;治疗原则是恢复眶底的解剖形态和眶腔容积,还纳疝入上颌窦的眶内容物,植入修复材料重建眶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面中部骨折术后面神经损伤恢复的情况。方法 同时有2个医生对10例面中部骨折合并面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检查,术后1、2个月复查,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1~2个月,10例患者面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面神经在面中部骨折中损伤的原因是骨折块的移位,使神经受压或牵拉,手术可以减轻面神经所受压力,使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7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就诊的268例口腔颌面骨折患者(下颌骨骨折53例;上颌骨骨折78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137,其中伴有颧骨颧弓骨折81例),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应用微小型钛板作坚固内固定骨折固定术。 结果268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均Ⅰ期愈合。患者的咬合关系及张口度均恢复良好。术后半年复查骨折愈合良好,所有钛板无移位或断裂等。 结论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固定效果好,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面部畸形得以改善,能早期恢复颌骨功能,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С�пڽ�·����ڹ̶����ƿ�ǻ��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7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就诊的268例口腔颌面骨折患者(下颌骨骨折53例;上颌骨骨折78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137,其中伴有颧骨颧弓骨折81例),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应用微小型钛板作坚固内固定骨折固定术。结果268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均Ⅰ期愈合。患者的咬合关系及张口度均恢复良好。术后半年复查骨折愈合良好,所有钛板无移位或断裂等。结论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固定效果好,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面部畸形得以改善,能早期恢复颌骨功能,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头皮半冠状切口在面中份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面中份复杂骨折手术切口设计和坚固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6例面中份复杂骨折病例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和坚固内固定,术后对骨折复位、面形、咬合关系、张口度、面瘫等项目进行评估。结果:运用该方法治疗面中份复杂骨折86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6个月复查,面部外形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张口度全部恢复正常,X线或CT复查骨折段均达到解剖复位。结论:头皮半冠状切口隐蔽安全,不影响美观,术野暴露清楚,便于直视下操作,坚固内固定稳定,组织相容性好,是治疗面中份复杂骨折的一种理想切口。  相似文献   

12.
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入路可吸收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显露复位颧弓骨折段后应用可吸收接骨板对21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坚强内固定,应用面形、张口、伤口愈合情况评价手术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开口度正常,颧面部及眼部畸形明显改善,伤口甲级愈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以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入路,可吸收接骨板行颧眶复合体骨折坚强内固定,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耳颞切口联合可吸收板治疗颧弓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耳颞切口,显露复位颧弓骨折段后应用可吸收接骨板对8例单纯颧弓粉碎性骨折病例进行坚强内固定,通过面形、张口度、伤口愈合情况及X线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8例患者除1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形对称,切口甲级愈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以耳颞切口入路,可吸收接骨板行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颧弓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面中部复杂骨折手术切口设计和骨折复位顺序。方法 :对 62例面中部复杂骨折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 ,术后对面形、面部比例、牙合关系、张口度、面瘫、脑脊液鼻耳漏、复视、X线和CT等项目进行评估。结果 :5 7例中 5 2例术后面部外形恢复正常 ;出现面中、面下比例异常的 44例患者全部恢复正常比例 ;41例中 3 7例术后牙合关系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48例出现张口受限病例全部恢复正常 ;62例患者中 47例术后X线复查达到解剖复位 ;3 4例中术后CT复查 2 4例达到解剖复位 ,10例为基本复位。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和正确的复位顺序是手术能够达到解剖复位的关键 ;上颌骨高位骨折一般采用Le -FortⅠ型截骨复位 ,恢复术前牙合关系 ;鼻眶筛骨骨折鼻骨和内眦韧带复位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微创治疗颧骨骨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15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经口内径路切开复位及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1、3、6月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面部皮肤无瘢痕,无面瘫症状和术后感染。结论:口内入路治疗颧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髁突骨折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采用手术治疗的116例髁突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髁突摘除术,随访3个月至3年,复查内容包括患者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症状、面型和X线检查。结果:外形和功能均显著恢复,113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占97.4%;115例张口度恢复正常,占99.1%;X线复查髁突骨折解剖复位率94.8%;15例儿童患者恢复良好,无下颌骨发育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是治疗髁突骨折的较好方法,严重移位或脱位的儿童髁颈和髁颈下骨折应采用可吸收接骨板进行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重睑切口在颧额缝骨折内固定入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骨折段移位明显、伴有面部塌陷或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患者,行局部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颧额缝采用双重睑切口入路,术后评价骨折复位固定、功能和畸形改善、术后瘢痕等情况。结果 所有骨折复位固定方便,患者颧面部外形满意,功能改善明显,术后瘢痕隐蔽。结论 双重睑切口作为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内固定其中的手术入路,既能达到骨折复位,又能减少创伤,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下颌下小切口入路用于髁突颈部骨折复位固定的疗效。方法:纳入研究病例26例,术前确诊为髁突颈部骨折并且具备手术适应证。于下颌角位置做小切口,分离并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于该神经上横断咬肌后1/3,骨折断端暴露后,解剖复位并钛板固定。结果:26例患者均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开口度和开口型均正常,面部对称,无面神经损伤。结论:下颌下小切口入路利用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下颊支之间的解剖间隙,在髁突颈部骨折治疗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颧上颌复合体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之一,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颧上颌复合体骨折在面中部骨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骨折后不仅引起局部凹陷畸形,甚至导致开口受限、复视等功能障碍。作者结合文献复习和临床经验,对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手术入路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讨论。认为眉侧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入路,可以避免冠状切口的种种弊端。此法可在直视下开放复位,较好地暴露颧骨、上颌骨连接处及眶下区骨折,切断颧骨咬肌附丽,松解颧骨骨折块,再进行内固定,效果良好。手术后瘢痕小,面神经功能无损伤,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不同固定方法对下颌骨骨折治疗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下颌骨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探讨各种骨折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l1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颌间结扎、颌间结扎加钢丝骨内固定、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对其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骨折严重程度与固定方法及并发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三种不同的骨折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其中骨折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度相关。单纯颌间结扎治疗下颌骨骨折方法简单,但限制开口时间长,功能恢复慢,产生的并发症多;颌间结扎加钢丝骨内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但口外切口增加了面神经下颌缘支误伤的可能性,限制开口时间长;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方法对牙周及颞下颌关节影响小,不限制开口或早期就开始下颌骨运动,功能恢复快;但如钛板放置不当,会导致牙根或下牙槽神经的损伤及术后咬合紊乱的发生。结论 小型仗板坚固内固定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且口内切口隐蔽无损伤面神经的风险,疗效明显好于单纯颌间结扎或颌间结扎加钢丝骨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