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使用COX-2抑制剂对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前应用COX-2抑制剂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3月15日,同时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期刊.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RevMan 5.2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6个RCT文献,合计2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性:与对照组相比,术前使用COX-2抑制剂镇痛在置换术后1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WMD=-0.60,95%CI(-0.83,-0.37),P<0.00001]、24 h的VAS[WMD=-0.74,95%CI(-1.29,-0.19),P=0.008]、48 h的VAS[WMD=-0.43,95%CI(-0.61,-0.26),P<0.00001]均降低.术后试验组在膝关节静息状态下第1天的改良数字疼痛评分(MNPRS)[WMD=-0.50,95%CI(-0.70,-0.30),P<0.00001]、第2天MNPRS[WMD=-0.55,95%CI(-0.65,-0.45),P<0.00001],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状态下第1天MNPRS[WMD=-0.82,95%CI(-1.26,-0.38),P<0.00001]、第2天MNPRS[WMD=-0.71,95%CI(-0.82,-0.60),P<0.00001]均较对照组降低.同时试验组能降低术后第1天[WMD=-1.35,95%CI(-1.92,-0.79),P<0.00001]、第2天[WMD=-1.60,95%CI(-2.68,-0.52),P=0.004]的吗啡需要量.②安全性:术前使用COX-2抑制剂镇痛术能降低置换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RR=0.35,95%CI(0.15,0.84),P=0.02],但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RR=0.83,95%CI(0.54,1.28),P=0.40]、嗜睡[RR=0.63,95%CI(0.05,7.67),P=0.72]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术前采用COX-2抑制剂能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且降低吗啡的需要量,同时也可降低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目前重度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而且降低手术满意度,所以有效术后镇痛对于TKA极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超前镇痛、椎管内麻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非阿片类药物等六大类镇痛方法的综合选择和组合,主要是提出多阶段(术前、术中、术后)、多节段(图1)、多模式(六大常规镇痛法)的镇痛选择理念,为临床多模式镇痛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疗效。方法本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术后给予静脉镇痛采(PCIA);B组:术前给予多模式镇痛,术后给予PCIA;C组:围手术期给予多模式镇痛,术后未给予PCIA。记录各组术后吗啡或杜冷丁的用量,静息时疼痛VAS评分;患者满意度,总的疼痛程度及副作用;患者术后2d,14d,6周的被动活动度及术后3个月WOMAC评分。结果(1)B组与C组术后2—8h静息时的疼痛VAS评分、术后24h总的疼痛程度无统计学差别,但显著低于A组;术后24h总的满意度,术后2d,14d被动活动度亦无统计学差别,但优于A组。(2)C组围手术期吗啡所用量明显低于A组和B组。(3)三组术后6周被动活动度、术后3个月WOMA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4)C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结论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能明显减轻TKA术后24h的总疼痛程度,提高总体满意度,术后可以不必用PCIA,能明显改善术后2~14d的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功能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效果,探讨最佳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112例择期初次行膝关节置换术的重度疼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予以康复一体化护理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56例。纳入标准:骨关节炎初次置换手术者,重度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排除标准:有其他严重疾病和其他膝关节疾病史;精神障碍者等。分别记录并比较入院1 d(T0)、7 d(T1)、及出院后1个月(T2)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评分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T0、T1时间段,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评估以及肢体运动能力得分比较无差异(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2时间段的膝关节评估得分、肢体运动功能均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6.363,5.563;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分比较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2.602, P <0.05)。 结论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可较好地促进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恢复,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术后6周连续应用环氧化酶乏(COX-2)抑制剂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探索TKA术后镇痛的新方法。方法选取73例即将接受TKA的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以及在术后2周内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常规口服塞来昔布,术后2周出院,出院后实验组继续口服塞来昔布直至术后6周;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胶囊至术后6周。观察术前、术后3天、2周、6周、6个月、12个月疼痛改善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2周的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随访至术后6周、6月、12个月时,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73、2.89、3.21;P〈0.01)、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98、2.66、2.81;P〈0.01)。结论TKA术后连续6周口服环氧化酶-2抑制剂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骨关节炎是骨关节方面常见疾病,而髋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由于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贫血发生率高和出血量大,故安全、有效的血液管理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目前髋膝关节置换血液管理贯穿于围手术期各个环节,大致为术前纠正贫血、术中控制出血和术后改善贫血,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方式,减少围手术期出血、贫血及输血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本文通过分析、总结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方面相关国内、外文献,综述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与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接受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联合应用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及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联合组,20例),另一组术后单独应用PCIA(PCIA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联合组患者返病房后即刻及其后每6h经留置的股神经阻滞管注入0.25 s/ml罗哌卡因20ml.PCIA组只连接静脉PCIA装置,芬太尼浓度10μg/ml,每次自控输注2 ml,无背景输注,锁定时间5 min.两组均在术后48 h内记录患者运动及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肢运动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记录术后24、48、72和96h的体温、膝关节屈曲度.结果 术后4 h,联合组患者的VAS显著低于PCIA组(P=0.026);48 h时运动和静止状态下,联合组患者VAS均显著低于PCIA组(P=0.031).术后4h,联合组患者的运动阻滞程度显著高于PCIA组(P<0.001);术后24、48 h,联合组患者运动阻滞完全消退.联合组患者术后48、72和96 h的体温明显低于PCIA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CIA组.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是一种安全有效、镇痛效果良好的多模式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Sun TZ  Lü HS  Guan ZP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0):708-711
目的探讨对血友病关节炎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及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1997年2月至2006年2月在血液内科的配合下,在围手术期行凝血因子Ⅷ和Ⅸ活性水平及抑制性抗体监测,强化凝血因子替代补充,我们对4例血友病关节炎患者共6个膝关节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术后平均随访4.4年,记录关节功能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处理。结果血友病关节炎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可以使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步行距离、上下楼梯和坐位起立等功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术后早期3个膝关节出现关节内血肿或肌肉出血,其中1例患者因凝血因子Ⅷ抑制性抗体形成,单侧膝关节出现伤口愈合问题,1例患者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患者发生静脉循环危象。术后晚期1例患者出现双肘关节出血,但无晚期感染、假体松动、移位和断裂。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可以为重度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是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因子Ⅷ或Ⅸ活性,监测抑制性抗体形成,防止各种早期和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主动运动训练方式对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54例,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两组,分别采用不同运动方式训练,即常规运动训练组和强化主动运动训练组。两组患者康复周期均为术后1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3、5、7 d记录改良Barthel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估,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 d在MBI、Berg评分中强化主动运动训练组均比较常规运动训练组有明显提高(MBI:t=-20.108, P<0.01;Berg:t=-13.335, P<0.01);强化主动运动训练组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术后7 d均比常规运动训练组大(AROM:t=-4.288, P<0.01; PROM:t=-4.232, P<0.01)。 结论强化主动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平衡功能、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局部浸润镇痛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拟行初次单侧TKA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局部浸润镇痛组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于术前3天给予塞来昔布口服(200 mg,2次/d),于手术室进行术侧股神经阻滞(3.3 g/L罗哌卡因30 ml)。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局部浸润镇痛组于术中假体安放完毕后行切口局部浸润镇痛(2.5 g/L罗哌卡因60 ml+0.1 mg肾上腺素);无局部浸润镇痛组不做切口局部浸润镇痛。术后均不使用静脉患者自控式镇痛泵。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清醒后2、6、12、24、48、72 h及出院时的静息与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24、48、72 h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局部浸润镇痛组术后各时点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术后2 h至48 h静息VAS及24 h以后运动VA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部浸润镇痛组术后24、48、72 h及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优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早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哌替啶35.0 mg/例)少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哌替啶66.7 mg/例),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30,6.7%)低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7/30,23.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4 d)少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6.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股神经阻滞联合局部浸润镇痛为主的多模式镇痛在初次单侧TKA术后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章权  章建华  童培建 《中国骨伤》2014,27(4):283-286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就诊,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需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术前口服塞来昔布,术中行膝关节腔周围注射,术后口服塞来昔布、硫酸吗啡控释片.试验组术后增加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患者于术后24h开始做膝关节功能锻炼.记录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活动角度、不良反应等.结果: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39±0.69,2.79±0.51,2.16±±0.52,1.07±0.57,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0±0.86,3.22±0.58,2.53±0.54,1.38±0.52.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2周,试验组患者的膝关节被动活动角度分别为(30.67±3.65)°,(39.17±3.96)°,(47.83±4.86)°,(93.67±7.30)°,(107.67±7.51)°;术后72 h及1、2周主动活动角度分别为(29.83±5.33)°,(78.33±8.24)°,(95.17±5.94)°;均高于对照组的(28.67±3.92)°,(36.83±4.25)°,(45.17±5.17)°,(89.83±7.25)°,(103.17±7.37)°和(24.17±10.26)°,(73.83±9.07)°,(91.33±7.42)°.试验组19例膝部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环形瘀血性压迹,5例出现局部水泡.结论:将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加压冷敷的镇痛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将本组86例欲行单侧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TKA术后将毛巾包裹的10%盐水冰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冷敷,持续24 h;对照组给予同等规格的常温软包装盐水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外敷,持续48 h;两组均于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均经静脉镇痛泵滴注吗啡行自控镇痛(PCA),疼痛难以忍受时予以肌注吗啡5~10 mg。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静息和活动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隐性失血量、吗啡使用情况、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膝关节活动度( ROM)以及并发症来分析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镇痛效果。结果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患者,其术后36 h内各时间段以及总的吗啡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第一次肌注吗啡的时间亦明显推迟。术后第6、12、24、36 h,试验组静息痛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36 h活动痛VAS评分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 h引流量间接显示,试验组隐性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患者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两周膝关节活动度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在术后伤口愈合、感染发生率、血压、心率、皮疹、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的监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周持续10%盐水冰袋冷敷,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镇痛剂消耗量,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且可以有效减少隐性出血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多模式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分为2组。静脉自控镇痛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6±2.3)岁;多模式镇痛组20例,男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3±1.3)岁。静脉自控镇痛组采用静脉镇痛泵控制性滴入舒芬太尼镇痛,多模式镇痛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膝关节局部注射及丁丙诺啡贴剂联合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48 h内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周HSS评分,评价两种镇痛模式的优劣。结果:术后6、24 h,多模式镇痛组患者VAS评分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术后48 h在运动和静止状态下,多模式镇痛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术后1周多模式镇痛组HSS评分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HSS评分中的功能、疼痛及活动度评分,多模式镇痛组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但肌力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式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理想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运动痛及功能恢复的镇痛的效果。方法本组333例TKA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二组:A组PCA镇痛+氟比洛芬酯,B组PCA镇痛。记录两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镇静状态评分,活动度评分,安全评价指标。结果二组之间VAS评分(t=2.900,P〈0.05)、活动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P〈0.05),镇静状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1.337,P〉0.05)。恶心、呕吐、瘙痒、运动及感觉障碍,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满意度高,可安全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镇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中向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液的疗效。方法将本组48例行TKA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4例行术中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另24例不注射任何药物,两组均在术后48h内使用患者白控镇痛(PCA),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分别记录PCA的用量,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注射组在术后各时段PCA使用量和48h内PCA使用总量比对照组明显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注射组术后在第2、6、10、12、24、36、48小时的静息状态VAS评分和术后24、36、48小时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低(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7、15、42天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中向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液在术后早期可有效缓解疼痛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的骨关节炎病人54例,性别不限,年龄65 ~ 75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成2组(n=27)∶曲马多组(T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2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P组分别于术前12 h及术后12、24、36、48、60、72 h时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T组在相应时间点给予曲马多100 mg.当术后镇痛无效(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进行补救镇痛,分别记录静态和动态时镇痛无效情况.记录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达到90°的时间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术后7、14 d行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组比较,P组静态和动态时镇痛无效率降低,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达到90°时间缩短,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降低(P< 0.05或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12 h及术后间断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可明显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疼痛,有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且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