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高度再丢失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锦乐  林壹冰  陈金光 《当代医学》2009,15(27):107-108
目的通过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高度再丢失的原因,指导手术及患者康复,避免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膝内外翻等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0年--2008年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随访病,Ⅷ4例。以高度丢失≥0.5cm或轴性对位〉5°标准,共3)例出现高度再丢失的原因。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高度再丢失原因多样性,主要原因为内固定不当、早期负重、创伤严重、合并韧带损伤,骨质疏松等。  相似文献   

2.
胫骨平台骨折为关节内骨折,伤膝关节面均有不同程度塌陷和移位,晚期可引起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生;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恢复关节面。我科于2005—2008年共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2例,  相似文献   

3.
周伯华 《中外医疗》2011,30(34):56-57
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高度丢失的原因,并以此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各类胫骨平台骨折普查,对进行随访的87例术后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的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 随访1~2年,平均16个月,有24.1%发生平台高度丢失。判定标准:平台塌陷〉5mm或轴向对线不良〉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高度丢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胫骨平台骨折术中恢复平台高度,术后适当功能锻炼是保持平台高度不丢失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高强度的胫骨平台骨折往往是由于顿挫伤引起的,同时伴有严重的软组织的损伤。固定技术需要临床医师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和准确的判断力。有效的外科手术并不一定总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内固定、外固定、混合固定和关节镜辅助技术。有效的高强度骨折术后管理仍然是困难的,富有挑战性的,因为术后会伴有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关节僵硬、关节强直、深部的感染、创伤性关节炎、骨的畸形愈合和骨不连。对这些高强度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人及早的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能够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就是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并发症做一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潘志军  袁中兴 《浙江医学》1993,15(5):270-271,273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常见的损伤,我科1966年~1989年共收治78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78例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14~68岁,平均38.2岁。新鲜骨折64例(82%),陈旧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9例(11.5%)。根据X线片示Ⅰ型(外髁劈裂型)8例,Ⅱ型(外髁塌陷型)16例,Ⅲ型(外髁劈裂塌陷型)24例,Ⅳ型(双髁骨折)11例,Ⅴ型(内髁骨折)5例,无X线摄片资料的14例。伴有半月板损伤14例,交叉韧带损伤10例,侧副韧带损伤7例,腓骨小头骨  相似文献   

6.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情况。对照组按常规功能锻炼的方法,观察组早期采用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高强度,低频率,最大幅度的锻炼方法。两组在膝关节屈曲功能上有显著结果,P〈0.05。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曾淑瑾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99-199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后康复护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60例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相同的基础护理,康复组另加以康复护理,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估系统分别评估术后6个月,18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60例均获随访,按照HSS评分,康复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于术后6、18个月分别是72.0%和8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对策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7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按照Schatzker分类,分别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术后根据Rasmussen's评价标准作疗效评定,并对患者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70例获随访,另6例失访,有6例出现术后的并发症;根据Rasmussen's评价标准,70例患者总的优良率为91.43%。结论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及复合伤情况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而且及早采取措施,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胫骨近端的关节内骨折,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压缩与移位,同时可合并半月板、十字韧带、侧副韧带损伤,如早期康复锻炼不当,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疼痛、关节活动障碍。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对58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康复措施,使膝关节功能最大限度改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沿用传统的康复方法;实验组采用早期综合的康复措施,即心理康复、早期主动锻炼、早期使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医生被动膝关节伸屈练习、电脑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以及蜡疗等。结果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6.37,P<0.01)。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实施早期综合的康复措施能使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胫骨平台骨折疗效不佳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疗效不佳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收集1992年10月至2002年2月间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65例,除10例外余均行手术治疗,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者术中给T或L支撑钢板固定。结果:随访12个月至10年,平均50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总不良率20%(1992年10月至1997年10月间不良率为21.9%),其中复杂性、陈旧性骨折,内固定器械选择不当,固定时间过长,术后锻炼不当,伴有软组织损伤或合并髁间突骨折,特别是交叉韧带和软骨损伤(经修补)等胫骨平台骨折的不良率较高。结论:伤后手术时机的选择、骨折损伤程度和手术复位的质量是减少不良率的重要因素。尽量争取早期手术,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不能遗漏韧带或半月板损伤),足量植骨,解剖复位后坚强内固定及早期不负重的功能锻炼是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疗效不佳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避免方法。[方法]1999年8月—2005年9月治疗的62例SchatzkerⅣ—Ⅵ型骨折中,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评判术后疗效为可和差的21例进行综合分析。2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伤后到手术的平均时间为4·8d(1~12d),18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其中5例运用自体髂骨移植;3例采用闭合撬拨中空螺钉固定。[结果]评为可的18例中,SchatzkerⅣ11例,Ⅴ4例,Ⅵ3例;差的3例中Ⅳ—Ⅵ型各占1例,术后伴有切口裂开、感染或切口皮肤坏死。随访时间平均33·8个月(6~72个月),主要出现膝关节疼痛,内外翻,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等。[结论]影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疗效的因素有骨折分型与治疗方案不一致、关节功能锻炼不及时、手术时机不当、关节面复位的质量与术者的心理因素等。  相似文献   

14.
本院自1995年1月~2005年6月,共进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214例,获得随访185例,现就其原因及防治作一回顾性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底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52例,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5.6岁,除少数病例使用螺钉或螺栓固定,其余均使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 按膝关节kiss评分:优28例,良19例,可4例,差1例。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关键是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恰当的内固定及早期锻炼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强  白云深 《吉林医学》2008,29(23):2199-2200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52例,常规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后,早期采取综合康复治疗。采用Hohl膝关节功能评估系统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按照Hohl评分,结果术后膝关节功能优32例,良13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6.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17.
李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84-84,94
目的 探讨对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老年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需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病人,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给予康复护理,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护理,观察手术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手术后6个月,护理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7%.对照组为70.0%,护理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胫骨平台骨折老年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卫星 《求医问药》2014,(3X):143-143
目的:探讨用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30例患者实施了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束后,观察这30例患者骨折部位的复位情况、康复的优良率和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对这30例患者中的14例患者进行了满意复位,对13例患者进行了解剖复位,对3例患者进行了不良复位。结果显示,在进行满意复位的14例患者中,复位效果为优者有9例,复位效果为良者有4例,复位效果为可者有1例,没有复位效果为差的患者,复位率的优良率为92.9%。在进行解剖复位的13例患者中,复位效果为优者有9例,复位效果为良者有3例,复位效果为可者有1例,没有复位效果为差的患者,复位的优良率为92.3%。在进行不良复位的3例患者中,没有复位效果为优的患者,复位效果为良者有1例,复位效果为可者有1例,复位效果为差者有1例,复位的优良率为33.3%。由此可见,进行满意复位和解剖复位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复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进行不良复位的患者。在患者手术后的25.8±6.9月内,我们对他们的康复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30例患者中康复情况为优者有19例,康复情况为良者有7例,康复情况为可者有3例,康复情况为差者有1例,康复的优良率为86.7%。在这30例患者中,简单性骨折患者康复的优良率为92.3%,复杂性骨折患者康复的优良率为74.2%。结论:用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尚可,但患者的治疗效果会受到骨折的类型、术中软组织的修复情况、关节面的复位质量以及术后采取的康复措施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斌  朱述浪  付小灵 《九江医学》2001,16(4):212-213
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1年5月行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穿刺治疗23例,观察透明质酸钠对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减低关节疼痛程度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容易出现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方法 根据42例内固定失效情况分别采用取出内固定装置、植骨再次内固定,石膏固定等方法治疗.结果 42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效患者经再固定后随访4~17个月,平均10.5个月,膝关节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需根据其临床分型来选择不同的手术内固定方法,积极预防与治疗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