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诊断,以及CD117、CD34、SMA、S-100蛋白、波形纤维蛋白(Vim)、结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了35例手术后经病理确诊的GISTs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D117、CD34、SMA、S-100蛋白、Vim、结蛋白等抗原标志物的表达,分析对GISTs的诊断意义.结果 35例GISTs发生于胃11例、小肠11例、腹腔5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腹胀、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肿瘤组织中CD117、CD3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和91.4%,显著高于SMA、S-100蛋白、Vim、结蛋白的表达(P<0.001),也显著高于在平滑肌瘤中的表达(P<0.0001);GISTs中结蛋白的阳性表达率2.9%,显著低于CD117和CD34(P<0.05);也显著低于在平滑肌瘤中的表达(P<0.001).结论 GISTs多发生于胃和小肠,胃肠镜、超声内镜和CT检查对间质瘤有较大诊断价值.而CD117阳性、CD34阳性及结蛋白结蛋白阴性对GISTs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和CD3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技术对24例胃肠道间质瘤行分析。结果: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83%和74.16%,且呈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确诊间质瘤最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6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表明,膀胱癌中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而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PCNA-LI呈明显上升趋势;P53蛋白过度表达或PCNA高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3蛋白非过度表达或PCNA低表达组,说明: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PCNA是判定膀胱癌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117和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22例GIST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和真性平滑肌瘤组织(对照组)中CD117和CD34的表达,并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GIST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在光镜下主要由数量不等的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呈束状和弥漫性排列而成,形态较多样。GIST组织中CD117、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83.3%,对照组真性平滑肌瘤组织中CD117和CD34均无表达。GIST主要发生在胃(54.6%,12/22)和十二指肠、小肠(36.4%,8/22),腹膜后少见(9.1%,2/22)。结论:CD117和CD34是诊断GIST比较有特异性的抗体,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胃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法(ABC)测定94例胃癌石蜡包埋标本。结果 ①胃癌膜不同病理状态下PCNA指数差异显著(P〈0.01);②PCNA指数同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与肿瘤的生长方式、组织类型、浆膜层受侵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117和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和CD34在46例GISTs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和24例真性平滑肌瘤(对照组)中的表达,并观察GISTs的病理学特征。结果:GISTs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在光镜下主要由数量不等的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上皮样细胞多呈弥漫片状、束状或巢状排列,两种细胞可按不同比例混合性或单一性组成肿瘤的实体。GISTs组织中CD117、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84.8%,对照组真性平滑肌瘤组织中CD117和CD34均无表达。GISTs主要发生在胃(52.2%,24/46)和小肠(26.1%,12/46)。结论:CD117和CD34是诊断GISTs比较特异性的抗体,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8.
①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抑制因子 (P5 7Kip2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表达与乳癌预后的关系。②方法 以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38例乳癌组织P5 7Kip2 和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③结果 在 138例乳癌组织中P5 7Kip2 蛋白阳性 5 5例 (39.86 % ) ,其中低表达 39例 (70 .91% ) ,高表达 16例 (2 9.0 9% )。PCNA低指数表达 6 3例 (45 .6 5 % ) ,PCNA高指数表达 75例 (5 4 .35 % )。P5 7Kip2 蛋白的表达与乳癌组织腺管形成、细胞核多形性、核分裂象计数和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χ2 =5 .11~ 11.0 1,P <0 .0 1) ;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P5 7Kip2 蛋白高表达组生存期长于低表达组 (χ2 =6 .93,P <0 .0 1) ,PCNA高指数表达组生存期短于低指数表达组 (χ2 =5 .13,P <0 .0 5 ) ;P5 7Kip2 阳性并PCNA低指数表达组、P5 7Kip2 阳性并PCNA高指数表达组、P5 7Kip2 阴性并PCNA低指数表达组和P5 7Kip2 阴性并PCNA高指数表达组生存期依次缩短 (χ2 =7.32 ,P <0 .0 1)。④结论 P5 7Kip2 和PCNA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更准确地判断细胞增殖活性和预后 ;P5 7Kip2 在乳癌中的不同表达水平可能与不同的调控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s)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病理科保存的GSTs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AP表达;另取GSTs高、低恶性度患者新鲜肿瘤组织,进行FAP蛋白芯片分析,分析FAP与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8例符合标准的病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FAP表达于GSTs细胞的胞浆,阳性表达率为42.9%,在正常胃组织中不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及核分裂象数的患者中,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而在不同肿瘤长径和危险度分级患者中,FA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长径较大和中高危险度分级的肿瘤,FAP阳性表达率更高。FAP蛋白芯片分析结果显示,高恶性度GSTs组织中FAP表达量较在低恶性度GSTs组织的表达上调8.4倍。FAP表达与常规免疫组化指标之间无明显关联性。生存分析示:核分裂象数、肿瘤长径、术后服用伊马替尼(IM)及FAP表达,影响中高危GSTs患者无复发累积生存率(RFS)(P 均<0.05)。Cox多因素回归示:核分裂象数、肿瘤长径、术后服用IM及FAP表达,是影响中高危GSTs患者RFS的独立因素(P 均<0.05)。结论 FAP表达于GSTs细胞的胞浆,而在正常胃组织中不表达。FAP可辅助评估中高危GST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PCNA表达与分级、分期关系非常显著(P均〈0.01);复发组和死亡组之间PCNA表达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均〈0.01)。提示,PCNA的高表达在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复发和恶化方面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乙军  施鑫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Z):10-12
骨巨细胞瘤(giant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一种常见骨肿瘤,由于其高复发率和强侵袭性,备受临床骨科工作者的关注。骨巨细胞瘤血管生成是近年来研究热点,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细胞外基质降解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到关键作用;肿瘤细胞的分化凋亡障碍与无限增殖能力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生物学特征,骨巨细胞瘤生物大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化对判断GCT的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一种常见骨肿瘤,由于其高复发率和强侵袭性,备受临床骨科工作者的关注。骨巨细胞瘤血管生成是近年来研究热点,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细胞外基质降解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到关键作用;肿瘤细胞的分化凋亡障碍与无限增殖能力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生物学特征。骨巨细胞瘤生物大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化对判断GCT的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分析胃间质瘤的大小与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大小与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GST患者(良性9例,恶性34例)的螺旋CT资料和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螺旋CT所示GST的大小同肿瘤的良、恶性及5a内复发、转移有关(P均〈0.05);恶性、高度恶性及5a内复发、转移的病例螺旋CT征象大多表现为瘤体直径大于10cm。结论:螺旋CT对分析GST的大小,判断GST良、恶性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抑癌蛋白p21和p53的表达与胃癌恶性生长的关系,选择8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和胃溃疡蜡块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p21,p53和PCNA的表达。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p53的突变蛋白表达率约为40%,p21蛋白在胃粘液腺癌和低分化及未分化型腺癌表达明显低下,PCN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高。提示胃癌细胞p21蛋白水平(低)和p53的突变与胃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而与胃癌细胞恶性增长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蛋白和 bcl-2 蛋白表达与初治急性白血病 (AL)患者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29 例初诊未治AL患者多药耐药蛋白和 bcl-2 蛋白表达.结果 初治AL患者多药耐药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37.9% 和 83%;bcl-2 蛋白阳性与阴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多药耐药蛋白阳性与阴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药耐药蛋白和 bcl-2 蛋白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多药耐药蛋白可作为预测初治AL患者化疗效果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抑癌蛋白p21和p53的表达与胃癌恶性生长的关系,选择8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和胃溃疡蜡块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p21,p53和PCNA的表达。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p53的突变蛋白表达率约为40%,p21蛋白在胃粘液腺癌和低分化及未分化型腺癌表示明显低下,PCN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高。提示胃癌细胞p21蛋白水平(低)和p53的突变与胃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而与胃癌细胞恶性增长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CD44v6在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宫颈原位癌、宫颈浸润鳞癌及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10例正常宫颈上皮、15例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16例宫颈原位鳞癌、1例宫颈原位腺癌、2 7例宫颈浸润鳞癌、15例宫颈浸润腺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 ,实验结果以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着色部位主要为细胞膜 ,细胞浆不着色或着色较浅。细胞核被苏木素复染成淡蓝色。 (2 )CD44v6阳性表达正常宫颈上皮为 1/ 10 ,宫颈不典型增生为 7/ 15 ;宫颈鳞癌中原位癌为 7/ 16 ,浸润癌为2 0 / 2 7;宫颈腺癌中原位癌 1例CD44v6阴性 ;浸润癌 15例 ,CD44v6阳性表达 2 / 15。 (3)宫颈浸润鳞癌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D44v6的灰度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 [(0 .30 8± 0 .0 2 1)vs (0 .2 73± 0 .0 31) ,P =0 .0 0 6 ]。CD44v6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CD44v6在正常宫颈、CIN、宫颈浸润鳞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加 ;CD44v6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CD44v6阳性可能与宫颈腺癌的不良预后有关 ,其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CD97分子是表皮生长因子二类七次跨膜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seven transmembrane,EGF-TM 7)家族成员之一,作为黏附分子通过与其他细胞表面蛋白及细胞外基质蛋白交互作用而发挥黏附功能[1,2].新近研究表明CD97基因在一些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甲状腺癌和结肠癌的研究最为系统,结果表明CD97与肿瘤细胞分化、生长、浸润、转移有关,并有望作为甲状腺癌和结肠癌诊断和治疗的靶分子[2-5].  相似文献   

19.
CD34抗原在小鼠造血基质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造血基质细胞CD34抗原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意义。方法 用RT-PCR、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BALB/C小鼠骨髓原代培养的基质细胞、传代培养的基质细胞及小鼠胚胎基质细胞系NIH3T3细胞CD34的表达。结果 传代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CD34为强阳性表达,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则表达很弱,NIH3T3细胞的表达强度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 造血基质细胞也有强弱不等的CD34抗原的表达,其表达量的差别是否可能与造血基质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组成及其体外支持造血的能力等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