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病毒抗生素17997体外抗HIV及体内抗SIV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997为由我国云南省土壤中分离的一株链霉菌所产生的广谱抗病毒抗生素。在淋巴细胞培养内,17997对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不同株有抑制活性,IC50为0.018~0.15μM,与叠氮胸苷(AZT)耐药株无交叉耐药,且与AZT有协同作用。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急性感染的恒河猴模型内,腹腔给药及皮下给药均能降低血浆内病毒滴度,缩短病毒血症时间,以腹腔给药效果较皮下给药佳且有量效关系。结果说明17997在实验条件下有抗SIV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全血分离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全世界有超过4千4百万人口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其中包括200多万的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是HIV感染患儿常见表现之一,最终会影响感染儿童的终身高。随着抗病毒治疗的进步,尤其是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联合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出现,以及相应各种内分泌疗法的发展,HIV感染儿童的身高有了一定的改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探讨抗病毒药物对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30例HIV/AIDS患者按抗病毒治疗时间的长短分为3组,抗病毒治疗时间在1~3年的为A组,4~6年的为B组,7~10年的为C组。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常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抗病毒治疗前后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及C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及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心电轴左偏、左室高电压的发生率抗病毒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IV病毒及高强度的抗病毒治疗会影响心电活动,与患者病程进展及抗病毒治疗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7.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率快速增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HIV重叠感染成为一种临床易见疾病.HBV/HIV重叠感染使HBV和HIV的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进而相互影响病情进展,使得HBV/HIV重叠感染患者的抗病毒...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及长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病毒学、免疫学效果以及梅毒复发和/或再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进行初始ART的HIV/AIDS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ART后病毒学、免疫学效果以及梅毒复发及再感染情况。结果?共纳入728例HIV合并梅毒感染者,其中99.6%为男性,97.7%为同性性传播感染者,ART时间中位数为950(691,1217) d,从诊断到开始ART的中位时间为15.5(8.0,41.0) d,诊断至开始ART时间≥180 d以上的患者占14.7%(107/728)。经过治疗,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了242(130,369)个/μl,99.3%(723/728)的患者HIV载量控制在400拷贝ml以内。经足量、规律驱梅治疗6~12个月后,梅毒复发和/或再感染率为18.4%(134/728)。结论?HIV/AIDS合并梅毒患者经长期ART后病毒学、免疫学效果良好,梅毒的复发和/或再感染率较高,梅毒足量规则治疗的同时,加强性健康宣教和定期随访复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补骨脂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体外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及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活性及作用。方法运用CCK-8试剂检测补骨脂正丁醇部位不同浓度对MT2细胞的细胞毒性。分别以HIV-1BK132和SIVmac251感染MT2细胞为体外实验模型,以细胞病变效应(CPE)、套式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病毒核糖核酸(RNA)相对量和上清中病毒载量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估补骨脂正丁醇部位体外抑制HIV-1/SIV的作用及量效关系。结果 CCK-8比色法测定结果显示,补骨脂正丁醇部位最大无毒性浓度为32μg.mL~(-1)。CPE结果显示,当病毒对照组有大量合胞体(+++)形成时,仅补骨脂正丁醇部位32μg.mL~(-1)浓度组及16μg.mL~(-1)浓度组未见合胞体形成(-),与正常细胞对照组和阳性药对照组相当(-),其余各浓度组均有不同程度合胞体形成。RT-PCR结果显示,与病毒对照组相比,补骨脂正丁醇部位在8~32μg.mL~(-1)浓度范围时,对HIV-1/SIV感染MT2模型中细胞内HIV/SIV RNA的相对量及上清中HIV/SIV病毒载量均有显著的下调作用(P0.01),且在16~32μg.mL~(-1)浓度差异尤为显著(P 0.001),与阳性药对照组相当(P 0.05)。结论补骨脂正丁醇部位对HIV-1 BK132/SIVmac251诱导MT2细胞病变效应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细胞内及上清液中的HIV/SIV量有显著的下调作用,且在8~32μg.mL~(-1)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和总结云南省成人和青少年AIDS抗病毒治疗10年结果,讨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南省的治疗人数和覆盖率都有了显著增长,在50 241例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截至2013年12月底仍然继续治疗的占82.3%;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患者的失访、停药和病死率显著高于性途径感染者;患者的治疗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治疗期间的病死率越高;1年的治疗队列中,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患者的终止治疗率低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患者;治疗第1年的患者治疗保持情况不佳,停药、失访和病死率较后期的高;治疗6个月以上的患者有82.9%达到病毒检测不到水平;耐药率低于5%;接受治疗患者的病死率逐年下降,已经低于2%。结论云南省抗病毒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扩大治疗的策略和目前情况下仍然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患者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后病毒学、免疫学及肝纤维化指标长期变化特征。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HIV/HCV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DAAs结束治疗后144周随访期间病毒学应答率、外周血CD4 ...  相似文献   

12.
13.
据Medscape.com10月6日报道(原载Alcohol Clin Exp Res 2006:30:1781-1790),在有规律地饮入酒精的猕猴中酒精毒性的增加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病进展更快。研究认为这与人类感染HIV病毒的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14.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明显降低了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HIV-1被抑制于不可检测水平,CD4T细胞数明显增加,部分免疫功能重建,肺孢子虫、弓型虫、分支杆菌、真菌等并发感染明显得到控制。虽已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猿猴的模型以及人体实验中证实,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在控制HIV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HIV/HBV合并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有3.7亿-4亿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由于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因而有部分患者合并HIV感染。在欧洲,约8%的HBsAg阳性患者合并HIV感染。性传播和/或静脉注射毒品是最为普遍的传播方式。在HIV感染者中,HBV感染引起的肝脏损害是影响病情进展和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6-2019年吉林省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孕产妇人工终止妊娠及抗病毒治疗(ART)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用卡方检验对HIV感染的孕产妇人工终止妊娠及ART相关因素暴露情况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结果 2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云南省文山州、临沧市两市州2010-2019年HIV感染者确诊HIV感染后不同启动抗病毒治疗时间对病毒抑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云南省两市州新启动ART的患者并为在确诊HIV感染后1年内启动ART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IV感染诊断距启动病毒治疗时间间隔,分为≤7天组...  相似文献   

18.
李敬云 《传染病信息》2019,32(6):490-495
近年来,全球HIV耐药毒株发生和流行的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高收入国家呈稳定或下降趋势,而在广大中低收入国家仍呈上升趋势。预计2030年全球将有3300万人终生接受抗病毒治疗,极易出现治疗疲劳,保持良好的依从性是现实的挑战,存在由于漏服药物致使耐药毒株出现和流行的巨大风险。为了有效应对耐药,应做到:①加强病毒载量监测以预防耐药发生,及时发现病毒反弹,在多个耐药突变出现前改善依从性或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耐药突变积累。②改进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建立简便的即时检测方法,最好与病毒载量即时检测试剂联合应用。③加强对耐药毒株流行的监测,做好治疗前耐药、获得性耐药和耐药早期预警监测。④研究新型防治策略的耐药问题,包括暴露前后预防和急性期治疗的耐药发生规律。⑤建立可有效减少耐药的新型防治模式,优化治疗服务,确保药物供应不中断,最大限度保持治疗减少脱失,有效评估、促进和保持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加强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20.
蒙江明 《内科》2010,5(4):421-423
从1981年美国报道第一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开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在全球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