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HCV感染者IFN治疗前后血清HCV RNA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IFN对丙肝患者病毒血症水平的作用.方法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RTPCR)法定量检测12例慢性HCV感染者(男8例,女4例,HCVRNA阳性,ALT异常持续6个月以上)IFN治疗(IFNa2b3MU,肌注,3次/周,疗程3个月)前后(随访6个月)血清HCVRNA水平.结果慢性HCV感染者12例,3例呈完全反应,6例呈部分反应,另外3例无反应.9例有反应者中4例复发,有反应者治疗结束时血清HCVRNA水平明显下降(517±0408vs206±155,10copies/50μlserum,x±s,P<005),无反应者血清HCVRNA水平未见明显下降(567±058vs45±087,x±s,P>005).3例完全反应者仅1例血清HCVRNA持续阴性,3例无反应者2例血清HCVRNA水平略有下降.结论IFN治疗丙肝有效,但IFN不能有效清除病毒,仅抑制病毒复制,未见治疗前血清HCVRNA水平与复发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2.
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29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采用重组α-干扰素(α-IFN)每日600万单位,疗程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3个月、6个月或1年,2年采集血清,测定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并动态观察其丙氦酸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表明:12例(41.4%)呈持续应答,HCVRNA持续阴转2年以上,ALT亦持续正常;9例(31.o%)呈暂时应答;8例(27.6%)为无应答反应。并提示血液中含有高滴度HCVRNA的CHC患者可能对干扰素治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感染丙型肝炎病素(HCV)后的(HCVRNA)含量与丙型肝炎病情轻重,预后,治疗反应的关系,采用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RT-PCR)的方法,对9例感染了HCV患者的血清进行了HCVRNA的定量检测。结果:6.6×103拷贝1毫升占88.9%,6.6×104拷贝/毫升占11.1%。结果提示:急慢性丙型肝炎及无症状HCV感染者体内均含有较高的病毒滴度,且滴度低预后好,抗病毒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丙型肝炎病毒RNA正负链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目的通过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HCVRNA正负链的检测,来探讨其与丙型肝炎慢性化及干扰素治疗的关系.方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0例,其中干扰素治疗者10例,分离血清及PBMC.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法提取HCVRNA,应用逆转录-巢式PCR技术检测HCVRNA正负链.结果血清正链HCVRNA阳性率为675%,但负链均为阴性,PBMC中正链HCVRNA阳性率为575%,负链的阳性率为350%.其中3例患者血清中正链HCVRNA为阴性,而PBMC中为阳性.10例干扰素治疗者在治疗结束时血清正链HCVRNA60%转阴,PBMC中负链HCVRNA80%转阴,而正链仅375%转阴.结论HCV能在PBMC中存在和复制,这可能是导致丙型肝炎易发生慢性化的原因之一.PBMC中HCVRNA正负链的检测对于临床判断干扰素的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HCV基因型和病毒量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α1型基因工程干扰素(IFN-α1)治疗26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和HCVRNA量和疗效的关系。其中20例作HCV的基因型,结果表明HCVⅠ型中病毒清除反应属A级(完全清除)为4/6,Ⅱ型为0/6,Ⅲ型为5/7,提示Ⅰ、Ⅲ型较Ⅱ型易于清除病毒(P<0.05);基因型和ALT反应关系不明显。26例作HCVRNA,半定量结果表明病毒含量低者,病毒清除反应佳(P<0.05),而和ALT关系不明显。作者认为HCV基因型和血清病毒量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参考指标,定量检测血清中HCVRNA在评价IFN疗效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定用于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测定血清(浆)样本的最佳收集贮存条件。方法 采集HCV RNA阳性的血样按设定的不同条件处理,用荣光定量PCR试剂测定HCV RNA。结果 血凝集后2小时内离心分离血清HCV RNA含量无明显改变(降低10.42%);4小时变化明显(降低40.49%)。采用抗凝剂的血浆管HCV RNA含量显著高于血清管(枸橼酸钠抗凝管高出40.9%,EDTA抗凝管高出53  相似文献   

7.
HCV基因型和病毒量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α1型基因工程干扰素(IFN-α1)治疗26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观察丙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和HCVRNA量和疗效的关系。其中20例作HCV的基因型,结果表明HCVI型中病毒清除反应属A级(完全清除)为4/6,Ⅱ型为0/6,Ⅲ型为5/7,提示Ⅰ、Ⅲ型较Ⅱ型易于清除病毒(P〈0.05);基因型和ALT反应关系不明显。26例作HCVRNA,半定量结果表明病毒含量低者,病毒清除反应佳(P〈0.0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干扰素联合病毒唑的抗病毒效果,用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其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正、负链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的作用。结果显示,在对联合抗病毒治疗有反应的患者中,多数患者ALT降至正常,血清正链阳性率由92.31%降至38.46%(P<0.005),周围血单核细胞(PBMC)中负链阳性率由76.92%降至38.46%(P<0.05),但对PBMC中正链HCVRNA影响不大。治疗停止后,半数以上患者病情复发,病情复发者均为PBMC中正链及负链HCVRNA持续阳性者。提示单纯检测血清正链HCVRNA作为疗效考核及病情转归的判断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检测血清及PBMC中正、负链HCVRN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干扰素联合病毒唑的抗病毒效果与单用干扰素接近,似说明病毒唑并未增加干扰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国华南地区庚型肝炎病毒(HGV)5′端非翻译区(5′UTR)基因序列及非甲一戊型肝炎病人中HGV感染情况。方法:在HGV 5′UTR设计引物,采用逆转录一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GVRNA,对扩增产物进行分子克隆,以荧光法(AppliedBiosystems)测序。结果:63例非甲一戊型肝炎病中6例HGVRNA阳性(9.5%)对其中一株输血后HGV(Ch-S)5′UTR核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本文对沈阳地区61例HCV-RNA阳性血清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为:HCVⅡ型感染占70.5%(43/61),HCVⅢ型感染占27.9%(17/61),HCVⅡ/Ⅲ型混合感染占1.6%(1/61)。初步证明沈阳地区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对91例肝癌病人中HCV-RNA阳性的27例血清基因分型,Ⅱ型占74%(20/27),其余为Ⅲ型。可见HCVⅡ型感染与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