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腹泻人群隐孢子虫(CPS)的感染情况,为防治隐孢子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对粪便进行染色、镜检。结果 腹泻人群CPS杂率为5.66%,其中儿童为6.13%,成人1.02%;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感染率 4.56%和8.25%。结论 温州确有隐孢子虫病存在,婴幼儿为隐孢子虫多发人群组,慢性腹泻感染率明显高于急性腹泻  相似文献   

2.
王前江  张静 《新疆医学》1995,25(3):187-188
联合运用高倍镜直接观察发现“折光性弱的圆形体”和改良抗酸染色方法对新疆塔里木地区1124名儿童的粪便标本进行隐孢子虫感染的调查,查出隐孢子虫感染者53例,感染率4.7%,53例感染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除IgA均值增高外,其它免疫球蛋白的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路明  陈有贵 《徐州医学院学报》1994,14(3):207-209,218
观察了24例隐孢子虫病儿童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粪便SIgA。结果表明:CD4+细胞在隐孢子虫清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循环和局部抗体可能无有效抗隐孢子虫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2004年和2005年夏秋季节,收集齐齐哈尔6个区、县330例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粪便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6个区、县330例腹泻患者的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3.33%,其中学龄前儿童的感染率最高,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9.09%。分别在龙江、林甸、富裕、富区查出隐孢子虫。结论隐孢子虫流行分布广泛,学龄前儿童及老人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隐孢子虫在青岛地区的发病情况及其致病性。②方法抽样调查青岛市(市内、市郊)腹泻病人及散居人群,收集其粪便标本,用金胺-酚染色法及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对该虫阳性者进行随访并查其家庭成员。③结果共调查3655人,隐孢子虫检出率为2.4%,其中腹泻病人、散居人群、阳性者家庭成员检出率分别为2.2%,1.9%和8.6%.男女检出率分别为2.5%和2.2%.成人和儿童检出率分别为0.7%和3.3%.市区和郊区分别为2.0%和3.0%.儿童高于成人(χ2=25.79,P<0.01),市郊高于市区(χ2=3.88,P<0.05)。阳性者的临床症状随隐孢子虫卵囊数量的增多而加重。重度感染者家庭成员检出率与其他两类人群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χ2=24.29,P<0.001)。④结论青岛地区人体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较严重,其中重度隐孢子虫感染者为危险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青岛地区人体隐孢子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隐孢子虫在青岛地区的发病情况及其致病性。方法 抽样调查青岛市腹泻病人及散居人其粪便标本,用金胺-酚染色法及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对该虫一者随工查其家族成员。结果 共调查3655人,隐孢子虫检出率为2.4%,其中腹泻病 、散居人群、阳性者家庭成员检出率分别为2.2%,1.9%和8.6%,男女检出率分别为2.5%和2.2%,成人和儿童检出率分别为0.7%和3.3%,市区和郊区分别为2.  相似文献   

7.
采用金胺-酚染色法及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对青岛地区969例儿童粪便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检查,共发现阳性者26例,感染率为2.7%,其中一乡村为7.9%.隐孢子虫感染率性别间、学龄前儿童与小学生间无显著差异,但乡村与城市间有极显著差异.人际传播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徐州市区和农村6个点隐孢子虫感染调查,≤15岁儿童5089例,隐孢子虫卵囊阳性89例,各点均有发现,平均感染率为1.75%(0.7~5.06%)。<4岁婴幼儿感染率明率高于4~15岁儿童(P<0.01)。部分病例血常规和免疫学检测,半数以上有贫血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腹泻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本组64%(57/89)出现腹泻,但亦发现较多的无症状带虫者。病例家人和畜粪便亦检获到隐孢子虫卵囊。  相似文献   

9.
<正>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1976年Nime 等首先发现人体病例。我国南京地区1986年首先在腹泻儿童粪便标本中检出隐孢子虫卵囊。我院于1990年7~8月份对肠道门诊2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粪标本进行检测,发现隐孢子虫卵囊阳性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1岁。以腹泻1周于1990年7月11日就诊,大便为稀或稠便,7~8次/d,无脓血,不发热。粪常规镜检脓细胞少量,粪  相似文献   

10.
1989年至1990年,在鲁中南部分地区进行了人体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共粪检1835份,查出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15例,平均感染率为0.82%;其中14例为5岁以下的儿童,仅1例为成人。并对发病情况和流行因素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黔南地区隐孢子虫病的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对1946份人粪和48份动物粪便标本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黔南地区隐孢子虫病感染率为2.11%;农村居民感染率为2.50%,城市居民感染率为0.29%;12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为5.55%,成人仅0.95%;婴幼儿患者占总病例数的46.34%。结论:首次报道黔南地区隐孢子虫病并非少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张国强  胡晓斐  续力云  吴丽萍 《浙江医学》2016,38(23):1864-1867,1875
目的探讨鳕鱼皮寡肽(codskinofoligopeptide,CSO)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20、40、60、80mg/ml)CSO处理体外培养的BGC-823,72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分别于24、48、72h,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50%细胞抑制率(IC50);处理后24h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改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CSO处理后,镜下BGC-823数目减少。CCK-8检测结果显示,BGC-823数目减少呈剂量、时间依懒性(均P<0.05),并且CSO对BGC-823作用24、48和72h的IC50分别是87.34、68.14、44.55mg/ml。对照组BGC-823存活率为(86.62±10.32)%,60mg/ml组BGC-823存活率为(24.18±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GC-823晚期凋亡率为(1.81±0.35)%,60mg/ml组BGC-823晚期凋亡率为(55.84±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1期,对照组BGC-823细胞分布为(61.13±10.32)%,60mg/ml组BGC-823细胞分布为(79.74±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期,对照组BGC-823细胞分布为(23.04±8.64)%,60mg/ml组BGC-823细胞分布为(10.42±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2期,20mg/ml组BGC-823细胞分布为(9.96±2.68)%,40mg/ml组BGC-823细胞分布为(6.93±1.25)%,60mg/ml组BGC-823细胞分布为(9.84±3.79)%,与对照组BGC-823细胞分布(15.83±5.8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SO可阻滞BGC-823生长周期,促进BGC-823凋亡,抑制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粪便镜检脂肪球与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5187例腹泻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同时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5187例腹泻患儿中检出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1287例,阳性率为24.8%。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粪便镜检出脂肪球882例,阳性率68.5%。轮状病毒阳性组与阴性组粪便镜检脂肪球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33.6,P〈0.01)。结论:粪便镜检脂肪球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儿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和孟鲁司特钠颗粒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者组患儿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2组患儿均治疗2个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后Th17细胞和Tr细胞水平,并计算Th17细胞与Tr细胞的比值(Th17/T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使用儿童肺功能仪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变异率;分别于治疗前后收集并培养2组患儿新鲜粪便,观察肠道菌群分布情况。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评估患儿临床疗效;所有患儿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温运颗粒对婴幼儿脾虚泻粪便短链脂肪酸的调控情况。方法 以30例脾虚泻患儿为腹泻组,30例健康儿作为对照组,以粪便为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脾虚泻患儿粪便中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呈明显降低趋势;温运颗粒能显著提高患儿粪便中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水平。结论 温运颗粒可能通过调节短链脂肪酸进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内环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成年非病人人群排便习惯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Fang X  Lu S  Pan G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1):1287-1290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成年非病人人群的排便习惯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地区常住人口中对成年人进行2486份问卷调查,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其中1952例非病人人群的排便频率、大便性状、排便时间以及异常排便情况。结果 在1952例非病人人群中,每日排便1次者占84.17%,平均排便次数为7.09次/周,大使为成形软便和半成形便占89.86%,93.08%的非病人人群排便为每日3次至每周3次成形软便和半成形便;大部分人(77%)为早上和上午排便;便秘、腹泻和排便伴有腹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74%、1.08%、7.38%;排便频率和性状无性别和年龄差异。结论 北京地区成年非病人人群的排便频率与西方人接近,93.08%排便属正常。人们对异常排便的理解存在差异,有必要参照国际标准并根据国人的排便情况统一便秘和腹泻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在不同日粮钙磷含量时 ,实验比格犬钙磷的表观吸收、真吸收量及钙磷需要。方法 消化试验及平衡试验。结果 当日粮含钙量从 0 5 2 %提高到 1 0 2 %时 ,粪钙排泻量明显增加 (P <0 0 5 ) ,肠钙吸收量各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当日粮含磷量从 0 39提高到 0 87%时 ,粪磷排泻量明显增加 (P <0 0 5 ) ,除 0 39%低磷组外 ,其余各组肠磷吸收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犬随尿排泄钙、磷量较少 ,因此各组均表现为钙、磷的正平衡。结论  0 5 2 %的日粮钙含量及 0 39%的日粮磷水平可以满足成年比格犬对钙、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白癜风的临床特点及易患白癜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个体化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就诊于本院皮肤科门诊的1040例白癜风患者分为儿童组271例(年龄≤ 12岁)和成人组769例(年龄>18岁)。通过标准化的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对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71例儿童白癜风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1,与成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和成人组高发季节均为春夏季。儿童组中节段型及限局型白癜风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组(P<0.05),而散发型、泛发型和肢端型白癜风比例则低于成人组(P<0.05)。诱发因素方面,儿童组以皮肤病及外伤为主(14.76%和13.28%),成人组以精神因素居多(29.39%)。儿童组伴发晕痣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组(P<0.05),儿童组患儿白癜风家族史阳性者所占比例与成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白癜风临床特征与成人比较有一定差异。儿童易患白癜风的危险因素主要为皮肤病、外伤和晕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丽水地区部分腹泻患儿轮状病毒(RV)和腺病毒(Adv)感染情况的分析,探讨本地区流行特征及发病规律。 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来浙江大学丽水医院就诊的1 133例腹泻患儿粪便,利用胶体免疫层析技术,快速诊断患儿粪便里的RV和Adv抗原,分析轮状病毒、腺病毒和双重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时间分布特点。 结果 1 13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222例,感染率为19.59%;腺病毒23例,感染率为2.03%;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17例,感染率为1.50%。男患儿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0.18%(134/664)、腺病毒感染率阳性率为2.79%(18/664)、双重感染的阳性率为1.96%(13/664);女患儿为18.76%(88/469),腺病毒感染率阳性率为1.07%(5/469)、双重感染的阳性率为0.85%(4/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轮状病毒阳性率随患儿年龄增加而下降(P<0.01),6~12月年龄组患儿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38.05%)。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为11月至次年2月,共检出阳性144例,占64.86%(χ2=57.745,P<0.001);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5~6月,共检出阳性14例,占60.86%(χ2=113.900,P<0.001);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2月至次年1月,共检出阳性12例,占70.58%(χ2=24.852,P<0.001)。 结论 轮状病毒为本地区致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并且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要重视小月龄的婴幼儿腹泻感染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检查,选择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临床的诊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病细菌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资料,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年来儿科住院部326例腹泻病患儿进行大便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并对细菌性肠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细菌病原学检查阳性68例,77株,阳性率20.86%。致泻性大肠杆菌23株,白色念珠菌13株,普通变形杆菌12株,奇异变形杆菌10株,枸橼酸杆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志贺氏痢疾杆菌2株。致病菌多为耐药菌株,但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