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临床以辨证论治为主,望闻问切、理法方药是主要的诊治方法和理论依据。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变以及医疗知识的普及,现代中医看病常借助现代理化检查手段,尽可能明确所患疾病,然后再辨证分型、拟定治法、遣方用药,或者直接用基本方随症加减。由于中医病的概念是模糊的、笼统的,证的内涵和外延也不确定;而西医病的概念是清晰的、确定的,并具有固定发展变化规律。如果一面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和先进的检测手段去认识疾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一面审察疾病过程中邪正双方斗争的变化,寻找一种新的辨病辨证模式,必将推动中医临床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先病后证,判明邪正消长态势是辨证的关键——论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模式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虚邪实是病证的本质。证的基本要素包括病位、病性、病因及邪正交争的态势。正气的虚损,不外阴(精)虚、阳(气)虚、(宗)气盛、血虚、津液虚;邪气的类别,不外寒型、热型、风型、湿型、郁型。在新的病证结合体系中,强调辨病在先,辩证在后。即先用理化方法检测微观指标,确定病名;再审病程,定邪正,以脏腑定病位,审察邪正斗争的态势,确定证型。这种辨病辩证模式有利于揭示证的本质,建立证的微观辩证体系,寻找到治疗疾病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3.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是正气与邪气作斗争的过程。邪正消长,既是人体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的复杂变化,也是人体在抵抗一切外来的致病因素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综合表现。中医所谓的“邪”,是指一切可能致病的因素;中医所谓的“正”,是指人体能够抵抗邪气的生理功能。邪气和正气的消长过程,尤其是正气的盛衰,是决定受病与否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外因决定于内因的意义,因而成为机体在发病过程中形成虚实证候的关键,同时也是决定治疗方针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4.
5.
对太阳病本证、兼证是否传变进行了596例患者的临床调查,结果证明太阳病本证不内传,太阳兼证则内传,认为这可能就是仲景详论太阳病且重点审辨太阳病兼证的原因所在。同时发现太阳病本证的病愈日期是7.1天,太阳病兼证的平均病愈日期是13.9天,后者是前者的近2倍。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仲景"见病知源"之旨,从腹满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过程中重新全面分析了《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中厚朴七物汤所治之脉证,指出本方所治之腹满是由脾胃虚寒而令胃肠气机不能下行所致,并提出了厚朴七物汤具有温阳补虚,散寒降逆,通利腑气之功. 相似文献
7.
丁元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8):4-5
中风病标实以风、火(热)、痰、瘀为主。其病责在肝胃气机失常;本虚以气阴亏虚为主,病变主要责之脾肾,因此,邪实治在肝胃,正虚调补脾肾便是中风病证治的基本规律。由于标实本虚难以绝对分开,故治肝胃与补脾肾又常相兼并用。 相似文献
8.
<正> 神昏是温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提示病情危重,中医辨证常有邪闭心包及邪蒙心包之分,治之之法,开闭、撤邪则是其关键,现就此略述陋见,敬请同道斧正。一、开闭开闭法主治邪闭心包的神昏证,代表方剂为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由于邪闭心包有热闭、痰闭、瘀结之异,故开闭亦有清热、豁痰、祛瘀之法,其特点可归纳为“透”、“清”、“化”三个方面。(一) 透:邪闭心包、机窍阻闭,开通宣透乃为第一要义,故“透”为开闭的重要特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免疫系统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正”“邪”双重性,并结合将“免疫功能”和“正气”类比的认识,提出“正气化邪”理论用以指导自身免疫病的辨治。“正气化邪”即机体原本用以防御和清除各有害因素的能力或正常功能活动的“正气”,转化为损伤破坏人体的因素或异常机体状态即“邪气”。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过程中,提出先天禀赋、外邪影响下的组织损伤、脏腑经络功能异常、气血津液输布气化失常的化邪条件和成因。自身免疫病具有前驱期为邪气化生而伏、发病期为内外感召而发、全周期邪气扩展的动态性病机,还具有正气化邪的特异性、隐匿性和矛盾性等特点。治疗方面倡导攻补兼施之法贯穿始终,专病专方专药的辨病思想,辨析疾病缓解与发作的动态以调整治疗,观察正气化邪之态势变化进行早期干预的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虚痰瘀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机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中老年的多发病、常见病,是临床常见的内科危重急症。本病大多数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及其他慢性胸疾病或肺血管引起的心脏病。肺心病常年存在,多发于冬春季节并发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13.
育龄期的夫妇婚后同居三年以上并未采取避孕措施而不孕者,称为“不孕”,现代医学称为“原发性不孕”;曾孕育过又间隔三年以上不再受孕者,亦称为“不孕症”,现代医学称为“继发性不孕症”。女子不孕的原因,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属先天性生理缺陷;二是属后天性病理变化。属于先天生理缺陷的,有螺、纹、鼓、角、脉五种。古人认为,没有生育能力,故称为“五不女”。螺,女子阴道似螺丝,旋入内,指阴道发育不全,不能交媾;纹,女子阴道狭窄,盘旋如纹,不能交媾,指先天性阴道闭锁;鼓,女子阴部如蒙鼓皮无窍可通,指处女膜坚韧、闭锁,不能交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 ,在有关消渴或糖尿病的诸文献中 ,从未发现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的记载。自祝谌予先生首创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以来 ,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研究发现 ,血瘀证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证型 ,其发生率为 6 0 %~ 90 %。〔2、8〕近年来 ,诸多学者从病机、宏观辨证、微观研究、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并指导临床的辨证分型 ,遣方用药 ,以及疗效评价 ,取得了一定进展。1 病机探讨古代文献记载 中国古代医学家也曾发现消渴的发病与瘀血有关。瘀血可以产生消渴 ,消渴日久又易产生瘀血。… 相似文献
15.
16.
绝经前后诸证肾虚为致病之本;其治当以补肾气、调冲任为首务。临床治分四型,肝肾阴虚型治以左归饮合大补阴丸化裁;脾肾阳虚型治以异功散合右归丸化裁;心脾血虚型治以归脾汤加减;肝气郁结型治以四逆散合二至丸化裁。 相似文献
17.
王悟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2)
妇女在49岁左右,月经开始终止,称为绝经或断经。此期往往出现一些症状,如经行紊乱,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烘热汗出,五心烦热或浮肿便溏,腰瘦骨楚,倦怠乏力,甚或情志异常等。这些症状的轻重不一地综合出现,有的可连续2,3年之久,即为“绝经前后诸证”,现代医学称“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内经》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充分说明了妇女届近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 相似文献
18.
方法 通过对患者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的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注重情志护理,耐心的解释,尽可能地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顾虑,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鼓励患者自觉配合各种治疗.结果 患者由最初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异常表现到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19.
20.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掌握其辨证施治关键,正确运用补泻之法,可收到较好疗效。病机实中有虚,证候错杂转化:肝郁气滞、正虚邪恋、抗邪无力、疫毒深伏是其主要病机。初起湿热疫毒侵袭肝胆,肝气郁遏,热毒炽盛,木不疏土,脾胃气滞,继而横逆乘脾,脾气虚弱;肝郁日久,因乙癸同源而及肾;若化火伤阴,肝阴耗伤,致肝肾阴亏;若湿盛伤阳,轻者脾阳不足,重者肾阳衰微而脾肾阳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