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首因效应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文芳 《护理学杂志》2007,22(11):64-65
目的:对本、专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教育体系是否会对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产生影响。方法:采用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应用方便抽样法对95名本科和106名专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专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总分分别为297.84±46.53、286.70±40.21,处于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低值,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其中6个方面显著高于专科护生(P〈0.05,P〈0.01)。结论: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优于专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培养模式、知识结构及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层次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静  崔焱 《护理学杂志》2008,23(5):8-10
目的 比较不同层次护理本科生(下称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建立不同层次护理本科生的培养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问卷,对本科第二批次(本二)和本科第三批次(本三)在读2004、2005级共307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二和本三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分别为294.89±25.55和286.10±23.65,本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项目得分(除系统化能力及求知欲外)高于本三护生(P<0.01,P<0.05);各班级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各项目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护生均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不同层次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不同.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养成与整个护理教育过程息息相关,护理院校应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各层次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应变能力现状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TDI-CV)和应变能力测试问卷,对409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90.18±24.86,应变能力得分为82.92±16.43,其中70.90%的本科护生应变能力较强。不同性别、年级本科护生的应变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本科护生的应变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正相关(P0.01)。结论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整体较强,年级、性别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可影响本科护生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汉语和非汉语系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培养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表和自制评判性思维影响因素调查表对170名汉语系和172名非汉语系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汉语系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性格类型、是否能够排除外界干扰,阅读新文学、人际关系学类书籍,教师在课堂中贯穿评判性思维有关;非汉语系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独立性人格以及阅读武侠类书籍有关(P0.05,P0.01)。结论影响汉语系和非汉语系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因素不同,应针对影响因素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升神经外科本科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出科考核成绩.方法 将在神经外科实习的200名护理本科生按照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采用改良OTD联合微格教学法进行带教.比较两组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研究组护生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OTD联合微格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养护生将评判性思维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358名本科三年级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08名)和对照组(1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见习3个月,实验组组织开展医院志愿者活动3个月后见习,见习结束后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两组护生(有效评价资料分别为200份和145份)的评判性思维进行测量.结果 实验组寻求真相、开放思维、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及认知成熟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生基于Gibbs反思循环圈撰写实习反思日志的效果.方法 按照进入临床实习的时间将本科护生分为对照组62名和观察组63名.两组均采用传统临床带教,对照组每周撰写心得体会,观察组基于Gibbs反思循环圈按描述、感受、评价、分析、总结和行动计划6步每周书写实习反思日志.结果 实习10个月后,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各维度评分及床边护理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对实习带教总体评价及建立临床思维,提升理论知识、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循证能力方面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临床实习中,护生基于Gibbs反思循环圈撰写反思日志,有利于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其临床实践综合能力,并赢得护生对实习带教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不同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将136名高职护生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86)。对照组实施传统"2+1"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1+1+1"教学模式,实施前后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实施后观察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282.85±25.48)显著高于对照组(271.56±28.10),两组在分析能力、求知欲及总分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高职"1+1+1"教学模式能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但尚存在薄弱环节。在护理教学中要注重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不断促进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实习末期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目的探讨实习末期护理专业学生(下称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104名实习末期护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临床能力问卷调查,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为295.37±37.93,护生临床能力总分为153.32±19.64,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25~0.80,P<0.05、P<0.01).结论批判性思维能力可影响护生的临床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促进护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从而提高护生的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58名本科三年级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08名)和对照组(1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见习3个月,实验组组织开展医院志愿者活动3个月后见习,见习结束后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两组护生(有效评价资料分别为200份和145份)的评判性思维进行测量。结果实验组寻求真相、开放思维、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及认知成熟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