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眼外肌增粗是眼外肌病变常见的表现,我们回顾了我院几年来20例眼外肌增粗的病例,就其MRI表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眼外肌增粗是眼外肌病变常见的表现,我们回顾了我院几年来20例眼外肌增粗的病例,就其MRI表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眼外肌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眼外肌疾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将低温冷冻的固定健康成人眼眶沿标志线以0.5cm层厚,利用国产MJ-346B型电动带锯铸连续断层.结果:观察和测量了正常人眼外肌在眶尖平面至眼球后极5个连续断面上的宽、厚、横断面积及其与视神经、眶壁的位置关系。结论:眼外肌正常位置及此5个断面上的一些测量值在斜视和眼型Graves’病的严重并发症-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眼外肌受累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9年9月–2020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眶病专科门诊就诊,经CT和/或MRI证实眼外肌受累的2170例TAO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2170例TAO患者中,男性932例,女性1238例;年龄6~8...  相似文献   

5.
介绍兔眼外肌肌电图的测量方法,测定了兔103条眼外肌运动单位电位的平均电压及时程。上、下、内、外直肌的平均电压及时程分别为:92.59μv和2.35ms,98.40μV和2.04ms,96.25μv和2.08ms,93.68μv和2.15ms。并测量了11只家兔的眼上、下、内、外直肌的长度,宽度及止点的平均值,观察了眼外肌的解剖特点。此工作为眼肌电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提供了正常的参考数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眼外肌疾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将低温冷冻的固定健康成人眼眶沿标志线以 0 .5cm层厚 ,利用国产 MJ- 346B型电动带锯做连续断层。结果 :观察和测量了正常人眼外肌在眶尖平面至眼球后极 5个连续断面上的宽、厚、横断面积及其与视神经、眶壁的位置关系。结论 :眼外肌的正常位置及此 5个断面上的一些测量值在斜视和眼型 Graves′病的严重并发症 -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组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病变,临床特点主要为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流图异常,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虽然多年来许多临床医师一直寻求一种有效药物或手术疗法,但由于该病的确切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无定论,迄今尚无特殊疗法.眼外肌植入术是一种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手术,现笔者仅对该手术进行综述. 1 术式提出 1956年Campos首先推出用外直和/或内直肌束植入板层巩膜切除后脉络膜处,以重新建立脉络膜血液循环的方法,临床治疗难治的原发性脉络膜萎缩、盘状黄斑变性、老年黄斑变性、近视眼底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和环状视网膜病变.1958年Bumsid经过动物实验后提倡用下斜肌单纯前徙于黄斑区,以增加黄斑血液供应,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1960年Tamesis用下斜肌条植入黄斑区脉络膜上腔,据称对视网膜色素变性、脉络膜变性、高度近视、血管痉挛性视网膜病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为探讨斜视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6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和20例眼球摘除者的眼外肌组织标本,每例标本1/2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1/2标本作超薄切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可见肌纤维排列疏松,肌纤维数量较少,间质成分多。小年龄组中可见萎缩变性的横纹肌细胞和排列混乱的肌纤维。而大年龄组则只有少量萎缩变性的肌细胞排列在大量胶原纤维结缔组织中。电镜下整个眼肌组织结构模糊,肌膜不完整,细胞内结构紊乱,细胞核固缩。且在大龄组中肌丝紊乱,肌纤维弯曲排列、间隙变宽以及空泡样改变更明显。结论: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有明显的改变,且病程越长,肌纤维的损害程度越重。从组织学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共同性斜视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9.
眼外肌断离多见于眶部穿通伤,偶尔也可因医疗操作失误而引起。1970~1996年笔者共为21例外伤性眼外肌断离的患者施行了手术修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眼外肌手术前后眼角膜表面的屈折力及其轴位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眼外肌手术患者28例(45只眼),其中水平直肌手术17例(34只眼),垂直斜肌手术¨例(¨只眼),由同一专职技师,于术前1天和手术后1个月,作角膜地形图检查,并运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水平斜视采用内(外)直肌徙后的术式,垂直斜视采用下斜肌断腱术,分别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前后角膜表面屈光度和轴位的变化.经t检验,p>0.05,表明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讨论角膜的形态受水肿、创伤、疤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角膜曲度的变化与眼外肌的牵拉或压迫眼球有关.眼外肌术后短期内由于肌肉紧张度的改变,球结膜水肿巩膜或结膜疤痕的影响,角膜水平,垂直径线上的屈光力会发生改变.但从远期观察,手术前后角膜表面各点屈折力的差异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本文28例患者的角膜地形图形态均为纵向的,对称或不对称的蝴蝶结形,眼外肌手本后眼角膜最大屈光力的轴向仍落在角膜垂直向范围,与术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斜视患者与正常人睫状前动脉(anterior ciliary artery,ACA)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否存在差异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睫状前动脉的可行性。方法:搜集我院22例斜视患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其眼外直肌睫状前动脉血管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maximum 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并与30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斜视患儿ACA的Vs,Vd,RI值较正常对照组减低,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未出现眼前节缺血症状的斜视患者眼前节的血流灌注量已经有所降低,但尚在机体代偿范围内;应用10 MHz以上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检查睫状前动脉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of brain motion and cerebrospinal fluid(CSF)flow by phase-contrast cine MRI,and to evaluate this technique in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arachnoid cysts and subarachnoid space enlargement.Methods Using a phase-contrast cine MRI pulse sequence,we measured brain motion and CSF flow during the cardiac cycle in 10 healthy volunteers and 10 patients with MRI-suspected arachnoid cyst or subarachnoid space enlargement.CSF stroke volume curve was illustrated according to flow quantification,and 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was traced.The two curv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brain motion was due to the volume difference between arterial and venous blood flow during a cardiac cycle,and thus drives CSF pulsation.Arachnoid cysts and subarachnoid space enlargement carried different curve pattems,demonstrating that phase-contrast MRI and flow quantification can be a useful and reliable technique for 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brain motion and CSF flow.Conclusion Arachnoid cysts can be successfully differentiated using phase-contrast cine MRI from subarachnoid space enlarge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肌肉间不同病理类型软组织血管瘤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肌肉间软组织血管瘤的MR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1例病变中,海绵状血管瘤10例,肿瘤呈高信号,瘤周见低信号环,最大者约13cm;肌肉间血管瘤占6例,MR以T2WI高信号内见不均匀混杂信号为主;蔓状血管瘤3例,主要由动静脉构成,T2WI见点状及条状信号流空影;静脉瘤2例,主要由静脉构成,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成树根样改变。结论肌肉间血管瘤其信号基本反映了组织学病理特征,依据其MR信号特点,结合临床表现,能对大多数血管瘤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肺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医院肺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状态。方法 对医院肺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诊断、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肺真菌感染者匀有严重基础疾病,81例(77.14%)用过抗生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有呼吸道症状者及时作痰培养确诊,培养出真菌111株,白色念珠菌及抗带念珠菌分别为71.17%及10.81%,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别为AMB56.19%,5-FC55.24%、KCZ61  相似文献   

15.
Kvetny  J.  Puhakka  K.  B.  Rhl  L.  宋虎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59-59
目的:近年来,关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眼外肌体积(EOM)增大与免疫学和临床活性的关系尚无定论,可能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成像方法(超声检查法、CT或者M RI)以及很难确定EOM的体积。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经M RI确定的EOM增大作为眼球突出、自身抗体存在、临床活性及活动期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减压后脑肿大早期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和病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减压后脑肿大早期病理基础。方法: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水肿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于减压后2h、4和6h三个时点,对18只猫作减压后脑肿大动脉DWI检查,每相应时点处死6只猫形成一组,制取脑标本作Evan‘s Blue染色、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减压后2hDWI即显示脑肿大部位为低强度信号区,其范围在减压后4和6h明显扩大,中线向对侧移位加剧;1只猫减压后6h肿大部位原低强度信号区转变为高强度信号区。减压后2h即见脑肿大部位Evan‘s Blue染色,减压后4和6h染色范围明显扩大。减压后2h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全脑微小血管内淤血,但以脑肿大部位为重并伴有微小血管周围间隙明显扩大;减压后6h肿大脑组织内变性坏死脑细胞增多。结论:减压后脑肿大早期(<2h)由充血性脑肿胀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共同构成,6h则可能有细胞毒性脑水肿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肢肌内异位腱鞘囊肿的临床和MRI特点,为临床提供正确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3例经病理证实的四肢肌内异位腱鞘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32例肌内异位腱鞘囊肿位于膝部,9例发生于肘部,7例发生于肩部,5例发生于踝部;45例位置深在,8例位置表浅;均呈长T1长T2信号,24例可见病灶缘“云絮”状或花边状高信号,43例可见病灶内低信号分隔影;增强扫描中,低信号分隔影及囊性部分、囊壁无强化。均未侵犯邻近骨骼。结论囊性病灶中出现均匀一致的窄飘带样无强化低信号分割带及具有光整无强化的囊壁是诊断四肢大关节附近肌内异位腱鞘囊肿比较可靠的征象。  相似文献   

18.
马晓娟  肖飞 《重庆医学》2015,(9):1221-1223
目的:分析因眼外肌瘫痪被误诊为重症肌无力的肌病患者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为眼外肌麻痹的鉴别诊断开阔思路。方法总结2010年10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11例肌病患者,临床均表现为眼睑下垂及复视,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1例患者均存在眼外肌麻痹表现,其中,眼咽型肌营养不良3例,眼咽型远端型肌病2例,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6例。曾在外院诊断重症肌无力,给予溴吡斯的明和(或)强的松治疗无效。肌肉活检可见特征性病理改变。统计学分析发现眼咽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发病年龄较大(P<0.05),肌酸激酶在眼咽型远端型肌病患者中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眼外肌麻痹貌似重症肌无力的患者,需要鉴别某些特殊类型肌病,肌肉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9.
20.
杨忠  徐坚民  单军  马捷  李莹  龚静山 《医学争鸣》2009,(20):2185-2187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淋巴结转移MRI表现及其与蛋白P53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首次放射治疗前行MRI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的NPC患者110例,用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淋巴结转移的MRI表现与P53蛋白的关系.结果:颈部淋巴结双侧转移率为34.0%(17/50),咽后外侧淋巴结双侧转移率为11.4%(4/3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茎突前间隙受累病例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8.4%(30/62),茎突前间隙未受侵犯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2.1%(25/4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茎突后问隙受侵犯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68.2%(30/44),茎突后间隙未受侵犯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0.3%(20/6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深部淋巴结转移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0%(39/50),咽后外侧淋巴结转移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7.1%(27/35).结论:NPC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茎突后间隙的受累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颈部淋巴结转移与P53蛋白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