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研究Ahmed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效果以及临床并发症。方法对13例14眼难治性青光眼实施Ahmed阀植入术。结果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5.85±4.17)mmHg。其中1只眼术后眼压持续不降.在随访末4只眼需加用1-2两种抗青光眼药物后控制眼压。术后前房形成迟缓6眼,引流管口虹膜组织堵塞1眼.角膜失代偿1眼。麻痹性内斜视伴有复视(术后3个月)1眼。结论Ahmed引流阀植入术可作为对难治性青光眼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阀植入治疗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 Ahmed青光眼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例.对他们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等分析.结果 难治性青光眼2例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后,术后平均观察3~18个月,视力提高1行1例,视力无变化1例,术后平均眼压(17.2±4.3)mm H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7例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并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成功18例,部分成功7例,失败2例,有效率为92.6%。并发前房出血1例,早期短暂性高眼压8例。本组患者平均随访8.5个月,治疗后平均眼压为(20.2±7.3)mmHg,低于治疗前的(45.7±7.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降眼压效果明显,有较高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AGV)引流盘包裹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讨论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20例24眼难治性青光眼再手术患者,切除Ahmed青光眼阀纤维包裹,并植入羊膜,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视力等情况,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随访(8·2±4·5)个月,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术后无浅前房等并发症,术后及随访期间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手术完全成功率达84·8%。结论羊膜在Ahmed青光眼阀门植入术失败后再手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联合丝裂霉素C的应用可减少其远期并发症,使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青光眼Molteno引流阀Ⅰ期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Molteno引流阀,植入颞上方球结膜下,追踪观察患者术后的视力、眼压、并发症。结果13眼中术后1月成功率为62%。10眼随访半年以上,成功率为60%。术前平均眼压(42.32±8.12)mmHg,术后1月平均眼压(14.20±8.43)mmHg,术后半年以上平均眼压(21.25±10.12)mmHg。13眼中,发现低眼压、浅前房4眼,暂时性前房出血2眼,引流管与内皮接触1眼。结论青光眼Molteno引流阀植入是目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应注意严密观察有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300例(300眼)玻璃体切割术后青光眼患者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临床疗效,并监测眼压,行裂隙灯、检眼镜检查眼前节情况。结果总成功率为100%,术后眼压7~20 mmHg。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均对症治疗得以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视力不变220例(73.33%)下降80例(26.67%),无失明。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249例,占83%。结论对玻璃体切割术后青光眼患者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有利于控制眼压,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解决青光眼有效治疗措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12例(12只眼)因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Eales 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结果12例患者平均随访8~23个月,眼压控制在5~23 mmHg,视力不变者3眼,9例视力提高,无视力下降者。虹膜面新生血管消退,视网膜无新鲜出血。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6,(3):226-228
目的:比较FP7 Ahmed青光眼房水引流阀与S2 Ahmed青光眼房水引流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医学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59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在经Ahmed青光眼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前、术后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情况,对比分析FP7组36例(38眼)和S2组21例(21眼)青光眼房水引流阀植入术疗效。结果:FP7组和S2组患者的术前眼压分别为(43.00±9.72)mm Hg(1 mm Hg=0.133 k Pa)和(41.70±10.83)mm Hg。术后6个月FP7组眼压(15.72±4.43)mm Hg,成功36眼(94.7%),S2组眼压(18.37±5.78)mm Hg,成功16眼(76.2%)。结论:在控制眼压、手术成功率以及安全性方面,FP7 Ahmed青光眼房水引流阀比S2 Ahmed青光眼房水引流阀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引流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0年6月~2007年1月已行引流阀植入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光眼眼压控制标准6mmHg≤眼压≤21mmHg,该组患者随访6个月,7年,平均24个月,术前眼压40.43+13mmHg,术后末次随诊眼压14.2±6.5mmHg,其中3例用降眼压眼液控制眼压在21mmHg内,术后裸眼视力保留术前视力或有所提高,无1例下降者,并发症:早期低眼压5例.浅前房2例,前房积血3例,3例引流盘包裹。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避免和积极处理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段中.引流阀植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MMC联合Aha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MC联合Aha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17眼17例。结果:术前眼压45.6+8.49mmHg,术后降至20.2+6.84mmHg,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症4例早期术后浅前房,2例前房积血,1例引流管内口堵塞。结论:应用MMC联合Ahamed青光眼阀植入,可以有效地降低难治性青光眼的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刘爱华  徐延山  袁佳琴 《中国药房》2009,(14):1090-1091
目的:观察拉坦前列素治疗常规抗青光眼药不能控制眼压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用其它抗青光眼药眼压控制未达正常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3例36只眼,给予拉坦前列素单独用药或联合噻吗洛尔、毛果芸香碱,用药6个月,观察眼压、视力、视野及不良反应。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组治疗前平均眼压(27.13±5.21)mmHg,治疗6个月平均眼压(16.21±3.45)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前平均眼压(23.25±7.71)mmHg,治疗6个月平均眼压(17.19±3.64)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视力、视野无变化,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对于用其它抗青光眼药不能控制眼压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拉坦前列素单独用药或联合用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对7例7眼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白内障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眼压、前节OCT等情况分别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联合或不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结合视功能情况植入或不植入人工晶体(IOL),部分患者行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患者眼压均得以控制,视力提高4眼,不变3眼。结论对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白内障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眼压、前节OCT等情况作相应处理,术后患者眼压仍可控制,部分患者视力可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虹膜激光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32眼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给予虹膜激光切除术后临床资料,通过视力、眼压观察治疗情况。结果术前眼压25-40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终末眼压为12-21 mmHg,随访期间31眼(96.88%)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0.5者14眼(43.74%),较术前视力≥0.5者3眼(9.38%)明显提高。结论虹膜激光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引流阀植入治疗外伤相关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引流阀植入治疗的眼外性青光眼36例(36眼),观察手术后眼压及并发症等。结果36眼随访6—28月,平均15.9月。术后末次随访时眼压在10~20mmHg之间有34例(94.4%),2例经用激素2次冲洗硅胶管后眼压降至26—28mmHg之间。结论玻璃体联合引流阀植入是治疗眼外伤性青光眼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52只眼)采用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泡及并发症。术后随访(11.6±7.1)个月。结果视力提高15只眼(34.51%),功能性滤泡形成50只眼(96.15%),46只眼(92.00%)眼压8.7~21.87 mm Hg,平均(16.5±5.66)mm Hg,6只眼(11.53%)需联合1种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眼压基本稳定。结论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能有效的长期保留功能性滤泡。  相似文献   

16.
王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436-437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临床所取得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并由门诊医生收住入院的52例54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52例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52例患者术后共有50例52眼眼压明显下降,术前平均眼压为(23.34±2.68)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3.56±2.29)mmHg,并且48例50眼术后前房平均深度(3.89±0.34)mm,术前前房平均深度为(2.46±0.19)mm。结论通过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联合术后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眼压,提高患者视力,从而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已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2例54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对房角粘连区域用粘弹剂钝性分离。房角镜观察手术前后房角变化,前房变化,眼压监测,视野电生理检测,房水流畅系数与压畅比变化,随访3~29个月,平均16.5个月。结果眼压术前(52.87±9.86)mmHg,随访时平均(12.19±3.96)mmHg。房角术后全部开放46眼,部分开放8眼;术前前房深度平均(1.62±0.26)mm,术后平均(1.21±0.14)mm。随诊54眼视野均无缩小;房水流畅系数(C)术前平均0.098±0.005,术后平均0.201±0.03。压畅比(PO/C):术前平均127.32±6.01,术后平均89.3±4.87。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