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结果]随访3~6个月,本组30例,优21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3.33%。[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是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7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行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的36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其中伸直型34例,33例为GartlandⅢ型,1例为GartlandⅡ型;屈曲型2例.行经皮穿针内固定28例,小切口穿针内固定8例.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6例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至一年,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骨折术后再移位,无血管损伤,无感染.术后肘关节功能优23例、良9例、中4例、差0例,优良率88.9%.并发肘内翻3例,发生率为8.3%.医源性神经损伤2例,4个月内症状消失.结论 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方法容易掌握,临床效果良好,特别是对 GartlandⅢ型骨折多可避免手术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儿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辅以石膏夹板固定2周,4周后拔除克氏针,行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结果56例患儿获得随访6~24个月。按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40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96.4%。结论儿童闭合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加小切口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行闭合复位穿针加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28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伸直型27例,均为GartlandⅢ型,屈曲型1例。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8例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1年,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骨折术后再移位、血管损伤及感染。术后肘关节功能优24例,良2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2.9%。并发肘内翻1例,发生率为3.6%。无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闭合复位穿针加小切口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方法容易掌握,临床效果良好,特别是对GartlandⅢ型骨折多可避免神经损伤及手术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5.
吕乔  刘卫华  阮安培 《中国医药导报》2012,9(7):157-158,160
目的评价几种常用的穿针方式在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近6年来经我院手术治疗的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74例,均经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依据穿针方式分为三组。通过对各组正位平片中Baumann角进行比较,评价各种穿针方式的稳定性,并应用Flynn评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经比较,各组术中及骨愈合时正位片的Baumann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肱骨小头骨化中心与侧位片肱骨干的关系亦均未发生变化;各组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评分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年至2019年1月中4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患儿,均接受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儿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86±0.37)周,没有患儿出现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的情况,仅有1例患儿闭合复位期间出现尺神经损伤。患儿术后提携角丢失角度、肘关节伸屈度减少角度为(5.21±1.69)°、(4.89±1.57)°,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好,安全性高,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对53例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行手术治疗,其中采用闭合经皮穿针固定46例,采用切开复位穿针固定7例。均为3枚针固定,外侧穿针35例,交叉穿针18例。结果:参照HSS功能评定标准,优45例,良8例。结论:GartlandⅢ型移位骨折复位后采用克氏针内固定非常必要,可以减少肘内翻,且不必过度屈肘,避免Volkmann挛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既往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历的回顾分析,总结影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分析2016.9-2017.12期间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历98例。以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B组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B组需满足条件为:①入院后术前行早期骨折牵引简单复位。②如术中手法复位不满意,可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③手术时机选择在患肢轻度肿胀期间(受伤后8小时内或3天消肿后),对于以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与上述三个因素相关。结论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早期行骨折简单复位,在肿胀较轻时段进行手术,如术中手法复位不满意,可采取克氏针撬拨方法复位后继续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基本可避免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后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笔者自2004年使用此方法以来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4例,其中伸直尺偏型21例,屈曲型3例。结果:随访3~16个月,优18例,良6例,术前2例尺神经损伤,均在2个月后恢复,优良率100%。结论:后牵引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成功率高,经皮穿针采用先内后外可避免肘内翻的发生,利用触摸推移手法穿针可最大程度避免尺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内侧入路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典型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4例。术前查体不伴有血管神经损伤。15例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9例行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肱骨远端形态恢复。其中闭合复位组2例,切开组1例出现关节活动受限,但屈伸功能受限<10°;闭合复位组1例出现迟发型尺神经麻痹,术后3.5个月逐渐恢复。两组的肘功能屈伸活动度和提携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和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议先行闭合复位,两次复位不成功者则改用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11.
[背景]分析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固定方法及手术时机与疗效的相关性.[病例报告]选择1999年5月至2007年5月间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2型以上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为对象.骨折分类采用Gartland方法进行,2型者为44例,3型为32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闭合复位.治疗结果判定采用Flynn评价方法进行,术后未见发生骨不连及医源性尺神经麻痹的病例,发生肘内翻畸形者为4例,活动范围减小者为3例.骨折固定时使用克氏针数量、插入方向、受伤至手术时间差异与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及肘内翻畸形等均无显著性相关.[讨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可行手法复位经皮外侧2枚克氏针平行固定,手术时机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2.
毛德军  蔡福君  刘延斌 《西部医学》2011,23(8):1502-150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7例复位后稳定采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66例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固定术,4例开放性骨折经清创后仍闭合复位成功。结果 51例得到随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治疗的51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均无明显肘内翻,但有9例携带角减少6°以内。3例术前有神经损伤术后均恢复。结论此方法避免了在固定的过程中,因肿胀消退骨折再移位的问题,减少了肘内翻发生因素;经穿针固定后骨折稳定性强可早期练习活动,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不需极度屈肘位固定,预防Volkmann挛缩的发生;且患儿痛苦少,住院时间短,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内外侧小切口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外侧小切口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本组共42例,均为Gartland Ⅲ型骨折。所有病例均经过急诊手法复位,因对位不理想或骨折不稳定而接受手术治疗。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进路,直视下对合骨折并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石膏固定4周。结果42例均获得半年以上随访。除1例提携角较对侧有10°以上改变,1例肘关节伸屈受限范围〉15°外,其他肘关节活动恢复优良,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肘内外侧进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 Ⅲ肱骨髁上骨折,方便了直视下内外髁的准确对位,避免误伤尺神经,降低了肘内外翻的发生率,隐藏了切口,达到美观作用,而且能够使骨折得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有效避免了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并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崔树森  白伟 《中原医刊》2011,(13):21-23
目的探讨3种治疗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治疗肱骨髁上骨折79例。按Gartland分类进行分型,应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参照Flynn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优良率,对结果进行四格表资料的x。检验。结果本组79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8.8个月。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24例,优13例,良7例,优良率83.4%;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组21例,优11例,良6例,优良率81.O%;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34例,优10例,良10例,优良率58.8%。Gartland分类I型13例,优10例,良1例,优良率84.6%;II型38例,优18例,良14例,优良率84.2%;III型28例,优6例,良8例,优良率50.0%。治疗组间比较: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与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3.84,P〈0.05);Gartland分类组间比较:I型组与III型组之间(χ2=4.47〉3.84,P〈0.05)、II型组与III型组之间比较(X。:8.93〉3.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优良率与治疗方法有密切关系,而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儿骨折的分型做出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肱骨髁上骨折治愈率,减少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自2005-07~2010-07我们采用"拔伸牵引旋转推挤"方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对60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II-Ⅲ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年,按Flyn-nz肘关节评分标准,优50例,提携角减少角度〈5°,活动度减少角度〈5°;良7例,提携角减少角度5°~10°,活动度减少角度5°~10°;中3例,提携角减少角度10°~15°,活动度减少角度10°~15°,发生率5%,优良率95%。结论该手法整复加闭合穿针内固定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邓晓生  邓敏中  邓炜坚 《吉林医学》2010,31(9):1165-1166
目的:探讨不同复位固定法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肱骨髁上骨折儿童12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3例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63例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优42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术后3~5周均获骨性愈合,屈伸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肘内翻1例。对照组优32例,良16例,可10例,差5例。58患儿术后骨性愈合,5例骨折移位,肘内翻2例。两组患者患肘屈伸受限、提携角测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治疗方法,手法简单、疗效确切,具有无创伤、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3型)的方法及疗效的评估。方法:自2001~2007年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3型)56例。平均年龄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7h。氯氨酮或臂丛麻醉,俯卧位,患肢外展置于自制支架,肘窝正好位于支架边缘,前臂与床面垂直,变换角度牵引复位,从肱骨内、外上髁远端钻入克氏针至对侧骨皮质或肱骨髓腔。石膏托屈肘60~70度、前臂中立位固定。结果:术后随访50例,6例失访。随访时间6~24月,平均随访13月。优46例,良3例,中1例。轻度尺偏3例,无Volkmann缺血挛缩,骨化性肌炎1例、针道感染2例,无骨折不愈合。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3型)微创、有效的方法,急诊手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