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修复踝部感染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踝部感染软组织缺损患者22例。所有病例经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确定感染。创面扩创后行封闭负压引流术,创面清洁后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部皮肤缺损。皮瓣面积为8 cm×7 cm~15 cm×11 cm,带2~3 cm 宽3~7 cm 长筋膜蒂。旋转点位于外踝尖上3~7 cm。结果:21例皮瓣未发现感染迹象。22例皮瓣中17例全部成活,成活率77%。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踝部感染软组织缺损具有控制感染快、皮瓣成活率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促进腹部带蒂皮瓣成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7年2月,选择20例手部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挤压伤8例,热压伤8例,电烧伤4例,单纯皮瓣修复10例,皮瓣+植皮修复10例,腹部皮瓣蒂部、皮瓣边缘缝合部位、皮片移植区全部应用VSD敷料覆盖,皮瓣蒂部放置负压引流管2-3条,持续负压吸引,术毕无需纱布覆盖包扎,术后10-21天断蒂,比常规断蒂时间3-4周,缩短了1-2周.结果:20例腹部带蒂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淤血肿胀现象,10例移植皮片全部成活,6例皮瓣蒂部皮肤出现红肿渗液,予以换药处理.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保护皮瓣,促进腹部皮瓣血运建立,提高皮瓣的成活率以及缩短断蒂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严重污染创面的疗效及护理。方法使用VSD材料对10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严重污染创面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结果3例病人持续负压引流5~7d,创面经植皮后再次进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后植皮全部成活,创面愈合,3例病人持续负压引流7~10d后,创面经植皮加带蒂皮瓣修复术创面愈合,2例创面经植皮纱包加压包扎植皮成活治愈。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不仅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的优点,而且还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促进组织水肿消退,负压下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同时抑制细菌的生长,并与周围环境隔离,减少外来感染的可能,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3月,由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同一组医师应用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9~52岁,平均32.5岁。所有患者无周围血管疾病,所有撕脱皮肤均为逆行撕脱,无明显挫伤或仅有轻度挫伤,撕脱皮肤均较完整,有较好的软组织床或虽伴有肌肉断裂但经修复后软组织床良好,所对应的皮下组织无大面积的骨和肌腱外露,皮瓣撕脱面积为:(4 cm×5 cm)~(15 cm×18 cm)。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调整负压,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敷料的颜色、管型、气味,保持负压封闭引流敷料持续负压吸引通畅、有效,术后1周打开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记录皮瓣的颜色、质地、弹性、感觉情况,评估皮瓣成活情况。 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0个月,2例失访。3例皮瓣远端局部发黑经换药后愈合。成活皮瓣近端及中部色泽、质地、弹性、感觉等与正常皮肤无异,远端皮瓣色泽暗,质薄,弹性差,皮肤感觉迟钝或无感觉。 结论 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学习曲线短,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修复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87例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负压引流组(n=43)清创后采用VSD修复创面,常规换药组(n=44)清创后采用传统换药方法修复创面,Ⅱ期行中厚皮片植皮或皮瓣移植术封闭创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负压引流组感染控制时间、清创至Ⅱ期封闭创面时间短于常规换药组,清创后3d、1周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常规换药组,术后植皮/皮瓣成活情况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治疗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方法,精心护理和有效的VSD管理对创面及早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对狭长窄蒂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5只,12只大鼠背部两侧各设计制作1块皮瓣,皮瓣设计为:蒂宽=蒂长=0.8 cm,蒂部所携带直径为3.5 cm的皮瓣,形状类似"乒乓球拍",建立皮瓣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另3只大鼠,冲洗骨髓腔,密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EGM-2MV培养液)培养出EPC;鉴定细胞CD34、CD133、vWF及VEGFR-2表型,并将目的细注射移植于皮瓣,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皮瓣进行大体观察,测量皮瓣成活面积,计算局部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注射EPC的皮瓣的存活面积以及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部位(P〈0.05)。结论 EPC移植于狭长窄蒂皮瓣后,加速皮瓣缺血缺氧组织再血管化,改善皮瓣缺血缺氧状态,扩大皮瓣成活面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在手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创面修复中应用疗效.方法将40例各种原因致手部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病人,在创面清创后由于骨外露、肌腱外露、神经外露或口污染严重、坏死组织不能彻底清除者伤不能或不宜I期修复而利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覆盖创面,使用持续负压压力为250~350mmHg,术后7~9天拆除负压引流I期修复创面,11例病人由于骨外露、2例伸肌腱外露、3例腕部屈肌腱及正中神经外露采取游离皮瓣或者腹部带蒂皮瓣,7例伤口直接缝合,1例手背皮肤逆行撕脱伤修薄成全厚皮后原位回植加负压引流,16例中厚皮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40例病人均为1次使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无1例创面感染,术后手部肿胀较轻,伤后平均24.6±8.2天创面愈合,38例I期愈合,2例II期手术修复愈合.16例游离中厚皮移植全部成活创面I期愈合.11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9例皮瓣成活良好创面I期愈合,2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2天血管危象坏死,再次手术均采取腹部任意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成功创面愈合,7例伤口直接缝合伤口I期愈合,1例手背皮肤撕脱伤负压引流后10天拆除VSD后皮肤成活,40例病人创面均能顺利修复.结论手外伤创面经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有利于手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创面修复,技术简单,疗效好,并能减轻病人换药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面下内侧蒂臀部深筋膜皮瓣联合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修复骶尾部压疮时,设计以创面下方内侧为蒂的臀部深筋膜皮瓣联合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压疮12例,皮瓣切取面积6 cm×5 cm~13 cm×7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0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延期愈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创面下内侧蒂臀部深筋膜皮瓣联合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压疮是一种方法简单、易掌握、效果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合肌皮瓣转移修复压疮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入院带入深度压疮的患者38例采用清创并置管冲洗、负压封闭引流14~21d、二次手术皮瓣修复的方法治疗深度压疮,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保持有效引流、正确的体位、密切观察皮瓣血运、加强营养支持。结果:经清创、置管灌洗、负压封闭引流14~21d ,压疮创面肉芽新鲜,无脓性分泌物,转移皮瓣成活,创面均愈合。结论:VSD引流技术结合肌皮瓣移植封闭深度压疮的创面,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经济负担,患者能及早治愈康复,从而减轻护理工作负担,提高医疗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深度压疮的护理.方法 对11例应用VSD治疗深度压疮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并加强营养和疼痛护理.结果 11例患者行负压吸引平均使用9天,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一次性愈合1例,植皮6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4例;皮片及皮瓣均完全存活,局部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缩短压疮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减少治疗费用.良好的护理可促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去铁胺(DFO)对小鼠糖尿病随意性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黑鼠被链脲佐菌素诱导成糖尿病后,在其背部制成1 cm×3 cm随意性皮瓣,将DFO用PBS溶解后,腹腔注射,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和激光多普勒分析皮瓣的成活率和血流状况。结果:DFO组皮瓣的存活面积(88.44±6.56)%明显大于PBS介质组(61.64±7.63)%(P0.01)。激光多普勒结果显示,DFO处理组皮瓣各部分血流值均大于PBS组(P0.01)。结论:DFO能够增加糖尿病C57/BL6小鼠背部随意皮瓣的血流量和存活面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随意型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白鼠为实验动物,在其背部形成7cm×2cm的任意型皮瓣,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即刻腹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术后即刻腹膜下注射NAC,并分别于术后1,12,24和48h取皮瓣组织作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术后3h皮瓣组织TNFα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学检查发现实验组皮瓣组织结构的破坏较对照组轻,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术后1h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24和48h炎症细胞计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1和P<0.01);两组术后3h皮瓣组织浸润的炎症细胞中均有TNFα表达,实验组为弱阳性,而对照组为强阳性。结论:腹膜下注射NAC可以提高大鼠背部随意型皮瓣成活率,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少炎症细胞在皮瓣组织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SD大鼠背部皮瓣的影响,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以手术形成大鼠背部任意瓣(2 cm × 9 cm)为模型,应用比色法和硫代巴比妥法观察术后24 h组织中髓过氧化物(MPO)活性及丙二酰二醛(MDA)含量,评价rhEPO对MPO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应用大体观察法,测定术后7天皮瓣存活率,评价rhEPO对皮瓣成活率的影响:光镜下观察CD34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评价rhEPO对皮下微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rhEPO可明显降低术后24 h时MPO活性和MDA含量(P<0.05),提高术后7天的皮瓣成活率(P<0.05),增加皮下微血管生成(P<0.05).结论:rhEPO是通过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提高皮瓣存活率.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手部指动脉神经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方法:按Litter法,在手指残端设计皮瓣,分离血管神经蒂,以增加皮瓣推进距离,用于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自2000年以来,应用45例,指端创面长度1.5-2.4cm。结果:45例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类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特别适用于一期修复伴肌腱缺损的创面。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Perforator flaps are used extensively in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s.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flaps are used for repairing sacral defects,but the tension required for direct closu...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逆行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并观察皮瓣的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结果:临床应用3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肿胀、青紫及张力水泡,皮瓣面积5.0cm×4.0cm~20.0cm×8.0cm,术中观察腓动脉穿支的位置均在外踝上5.0~7.0cm范围内。随访12~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度瓣血供可靠,手术简便,可切取范围较大,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跟外侧动脉供血的带小隐静脉及足背外侧皮神经的足外侧轴型皮瓣修复足跟部伴骨骼、肌腱外露的深度小创面的价值。方法以外踝与跟腱连线中点弧形向前至第5跖骨头为皮瓣轴心线,向两侧延伸形成皮瓣,以外踝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为皮瓣旋转轴点,按足跟部创面面积、形状设计皮瓣。皮瓣长宽较创面大1~1.5cm,旋转点到皮瓣距离较至创面距离长2~3cm。皮瓣最大面积8cm×6cm,最小6cm×3cm。共修复足跟部深度小创面12例。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良好,感觉恢复好,患足功能良好,远期无压疮及溃疡形成。结论以跟外侧动脉供血的带浅静脉及皮神经的足外侧皮瓣血运好,皮瓣的成活率与质量高。术后皮瓣感觉恢复好,耐磨,远期无压疮及溃疡形成,是修复足跟部伴骨骼、肌腱外露小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8.
用能量为2.39J/cm~2的He—Ne激光照射豚鼠背部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对皮瓣的成活及过氧化脂质含量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表明:He—Ne激光照射可降低皮瓣内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减轻皮瓣损伤程度,提高成活质量;最佳照射时间为5~7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川芎嗪对缺血皮瓣发挥保护作用的合适剂量。方法:家兔16只随机分为4组,于兔背部设计8 cm×2 cm任意皮瓣,切取、剥离后原位缝合。对照组(A组)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4 ml/kg,术后用药组分别予以川芎嗪15、30、60 mg/kg(B、C、D组)。术后第7天处死白兔,测量皮瓣成活面积,分析不同剂量的川芎嗪与皮瓣成活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第7天皮瓣远端均发生坏死,近端成活。随药物剂量增加,C、D组皮瓣成活面积及成活率均高于A、B组(P<0.05~P<0.01);A组与B组和C组与D组皮瓣成活面积及成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剂量使用川芎嗪治疗可提高局部缺血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