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喂养方式对0~1岁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3种喂养方式对0~1岁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对比不同喂养方式超重及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选择在我院定期健康体检0~1岁的婴儿,采用前瞻性调查.以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母乳和配方奶喂养)和人工喂养组;定期测量其体格生长指标.比较3组婴儿体格生长情况、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结果 男性婴儿身长和体质量1~3月均为母乳喂养组最大;从4月龄开始人工喂养有超过其余两组的趋势,体质量在10~12月龄时、身长在8~12月龄时大于母乳喂养组(P<0.05).女性婴儿体质量从2月龄开始人工喂养组最大,3~12月龄时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身长从3月龄开始人工喂养组最大,4~12月龄时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的总体发生率在前3个月为母乳喂养组最高,从4月龄开始以人工喂养组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的总体发生率除第2月以外,均是人工喂养组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喂养儿肥胖及超重总体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母乳喂养可能对预防肥胖的发生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薇  吴康敏 《四川医学》2010,31(4):454-456
目的了解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3种喂养方式对1岁内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对比不同喂养方式超重及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在我院建卡的婴儿,定期(3、6、9、12个月)测量其体格生长指标并按照WHO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比较3组婴儿体格生长情况、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以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部分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结果男童在3、9、12个月龄体重以人工喂养组最重,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龄组以母乳喂养组为最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0,P〈0.05);女童在各年龄组体重均以人工喂养组最重,在9、12个月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1、6.39,P〈0.05)。超重的发生率在3个月龄为母乳喂养组最高,6个月龄以部分母乳喂养组最高,9个月龄后以人工喂养组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的总体发生率除6个月龄以外,均是人工喂养组最高,在9、12个月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喂养儿肥胖及超重总体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母乳喂养可能对预防肥胖的发生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择健康婴儿246例,根据其生后前4个月的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在生后的42 d、3个月、6个月龄时分别测量其体重和身长及6个月时的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3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在42 d、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各组婴儿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婴儿体重低于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2,P<0.05);混合喂养组婴儿贫血发生率高于母乳和人工喂养组(P<0.05).结论: 母乳喂养的婴儿6个月时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混合喂养和母乳喂养婴儿的生长模式可能存在差异;混合喂养组婴儿6个月时出现贫血,可能与生长过快及铁吸收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巨大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做儿童保健的巨大儿前瞻性队列377例,其中出生后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队列155例,混合喂养队列142例,人工喂养队列80例。并于出生后1~6、8、10月和12月时测量身长、体质量,利用年龄别体质量的Z评分值评价其生长速度,身长别体质量的Z评分值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母乳喂养队列的体质量在10月龄和12月龄时较其余2个队列要低(10月龄时F=4.015,P=0.021;12月龄时F=5.093,P=0.008)。3个队列的身长在各个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队列的生长速度都呈现负增长,但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队列的超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巨大儿在1岁以内的生长速度呈现负增长;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喂养方式能够使巨大儿的体格发育均衡,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可能潜在影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不同喂养方式的7个月婴儿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7月龄婴儿的健康体检结果即体格发育、智力发育、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182名7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测量婴儿身长、体重情况及发育商、血红蛋白水平,并将其分为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及混合喂养三组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婴儿身长、体重、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婴儿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配方奶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36,P〈0.05);母乳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4%、18%高于配方奶喂养组(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P〈0.05)。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7个月龄婴儿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影响不明显,对血红蛋白影响显著,母乳喂养贫血发生率高,应注意加强母亲孕期及哺乳期的铁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宁波市象山县婴儿肥胖检出率及喂养状况。方法对本地区478名12月龄婴儿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肥胖情况和喂养方式。结果肥胖率为9.83%。出生后至12月龄单纯母乳喂养构成比逐渐下降,混合喂养和单纯人工喂养的构成比逐渐上升,9个月后混合喂养构成比下降,人工喂养构成比最高。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婴儿肥胖率越低,而在4~6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儿肥胖率较低。单纯母乳喂养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最低。不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添加辅食时间的婴儿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时间长对婴儿肥胖有保护作用。结论早期添加配方奶粉及辅食喂养导致婴儿早期肥胖可能性增加,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时间长可降低婴儿的肥胖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不同喂养方法对生后6个月内婴儿身长、体重的影响。方法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婴儿385例(分为3组: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3组婴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分别于生后42天、4个月、6个月进行身长、体重的观测。结果生后42天纯母乳喂养组的身长、体重增长值均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后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组体重和身长均高于混合喂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后4个月、6个月母乳喂养组身长与人工喂养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体重与人工喂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婴儿母乳喂养比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母乳喂养有利于促进婴儿的体格发育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许德芳 《广西医学》2011,33(7):867-868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母乳喂养组55例,婴儿出生后4个月内给予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组137例,出生后即给予混合喂养。观察两组婴儿4个月6、个月、8个月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结果 4月龄时混合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48.9%(67/137),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组的32.7%(18/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8个月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可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适时、适量、合理添加辅食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7-12个月婴儿生长发育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市妇产医院出生的100例婴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出生前后7个月的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和人工组,每组各50例。在生后9、12个月对婴儿的身长、体重、血红蛋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组的婴儿在出生后9、12个月的身长、体重明显的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婴儿的血红蛋白水平高达(120.1±7.2)g/L,而其贫血率仅为7.8%,远远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母乳喂养组与婴儿智力水平相关的各项参数也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能显著提高婴儿12个月以前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水平,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婴儿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八月龄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与八月龄婴儿贫血、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生,出生体重大于等于2500克小于4000克,且按时建档接受系统管理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三种喂养方式中四个月内母乳喂养对贫血、体重超重和肥胖婴儿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宣传科学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并合理适时添加辅食,从而进一步降低八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母乳喂养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低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1997~1998年对地段内3个月婴儿544例,测定其出生与3个月的体重,按不同喂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母乳喂养者体重增长最快,混合喂养者次之,人工喂养者较差,现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受检儿童属地段系统管理的出生满3个月儿童(除早产儿,足月小样儿、先天性疾患儿),采用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的婴儿共544例。其中纯母乳喂养男性155例,女性167例;混合喂养男性54例,女性50例;人工喂养男性59例,女性59例。1-2 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喂养方式对6个月内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150例在本院出生的满6个月婴儿的喂养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母乳喂养组体格生长优于人工喂养组,母乳喂养组婴儿患贫血、肺炎、肠炎、营养不良、肥胖症疾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结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其中的免疫物质是婴儿6个月前抵抗疾病的重要因素,母子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对101例随机抽样1990年出生婴儿采用WZR-EA型儿童保健电脑,分别在满月、6、12个月进行追踪监测.结果表明,母乳喂养婴儿6个月前体格发育各项指标均高于混合和人工喂养婴儿.且"四病"发病率较低,故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三种喂养方式都应以科学喂养为基础,如此才能发挥母乳喂养的优势,弥补混合和人工喂养的不足;低出生体重儿对其今后发育影响重大,应加强母亲孕期保健,减少低体重儿出生率,进行重点监测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我院出生42d婴儿喂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并进行评价。方法:选择980例足月产婴儿,进行出生时~42d时的喂养方式调查,小儿生长监测,分别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结果:42d婴儿母乳喂养率为70.4%;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儿体重、身长、头围平均增长均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受健康教育者母乳喂养率高达80.5%,自然产者母乳喂养率81.5%,高于剖腹产者。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明显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婴儿缺铁性贫血与不同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婴儿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273例6个月健康婴儿,测定其末梢血血红蛋白,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105人,部分母乳喂养组86人,人工喂养组82人,比较这三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结果 6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母乳喂养为12.38%,混合喂养为2.32%,人工喂养1.19%。结论母乳喂养组婴儿较部分母乳喂养组婴儿及人工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6个月婴儿体格、运动以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76例婴儿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37例)和人工为喂养组(39例),分析2组3个月、6个月时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净增值,比较2组智力发育指数(MDI)以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及贫血情况。结果母乳组2个月~3个月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净增值均明显大于人工喂养组(P<0.05),但是在3个月~6个月期间除身长外,2组体重和头围净增值差别不大(P>0.05)。6个月时母乳喂养组MDI、PDI、贫血率均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体格、智力以及运动等多个方面的生长发育,但是仍然要注意提高母乳营养水平以及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进一步普及母乳喂养率,对洛阳铁路分局辖区813名儿童(1996~1998年出生)就喂养方式与婴幼儿体积发育及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方法 调查6个月内母乳喂养621名为1组,混合喂养113名为1组及人工喂养79名为1组,分别统计其体格发育达标率,佝偻病、贫血、婴儿腹泻及上感的患病率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母乳喂养率76.4%,体格发育达标率51.85%,上感、佝偻病、婴儿腹泻及贫血患病率分别是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讨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对健康婴儿早期体格发育的影响,我们对842名足月新生儿在其生后42d时进行体格发育检查及血红蛋白(Hb)和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使用配方奶粉人工喂养、部分人乳喂养以及母乳喂养等不同喂养方式喂养与6—18个月婴儿身体发育的关系,为合理喂养婴幼儿,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对298名6—18个月健康婴儿根据喂养方式分组,每3个月进行1次发育指标评定,共测3次,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组婴儿在14个月龄时平均体重和平均头围大于人工喂养组和部分人乳喂养组婴儿;但各组婴儿在各个月龄时的智能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6—18个月月龄的婴儿中母乳喂养、部分人乳喂养以及人工喂养对婴儿身体发育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婴儿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本区常住户口967名6个月龄婴儿的喂养方式、婴幼儿体格发育及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967名婴儿中母乳喂养822名(85.01%),人工喂养145名(14.99%),母乳喂养组体格生长发育、患病情况、动作及心理发育均明显优于人工喂养组.结论 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发育,母乳喂养可提高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值得大力提倡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