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血管性痴呆相关成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国际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28(6):544-546
对经脑CT、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证实为血管性呆的病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持续性高血压是最危险的危险,合并糖尿病者,可促使大动脉或微血管的粥样硬化,致使痴呆早发。大灶性病损发生于左侧,小灶性病损好发于基底节区,且其血管性痴呆发生率高。提示:皮层病灶、体积大的病灶,多复发性及多灶性脑梗死与呆关系密切。多发笥脑梗死可引起和加萎缩,而脑萎缩、脑室扩大的程度与血管性痴呆的严重程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媛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35(2):145-146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 (VaD)与脑梗死的关系 ,以明确脑梗死部位及大小在血管性痴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国际通用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随机收集门诊及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CT及核磁分析。结果 多发性脑梗死、双侧脑梗死 (皮层及皮层下 )、颞叶梗死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多发性梗死及梗塞部位对VaD有重要诊断价值 ,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孔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12):726-728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的评分变化。[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HDS评分均有所提高,ADL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对中老年缺血性中风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8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如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通脑汤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精神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等评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MMSE平均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5432,P〈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42,P〈O.05)。治疗前后监测两组血、尿、大便常规,血压、血糖、肝肾功能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河南医学研究》2017,(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25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能力,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郭国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6)
对经脑CT、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证实为血管性痴呆的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持续性高血压是最危险的因素,合并糖尿病者,可促使大动脉或微血管的粥样硬化,致使痴呆早发。大灶性病损发生于左侧,小灶性病损好发于基底节区,且其血管性痴呆发生率高。提示:皮层病灶、体积大的病灶,多复发性及多灶性脑梗死与痴呆关系密切。多发性脑梗死可引起和加速脑萎缩,而脑萎缩、脑室扩大的程度与血管性痴呆的严重程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止性脑梗死(SCI)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对血管性痴呆和非痴呆病人各126例进行CT或MRI检查,比较两组SCI的发生状况。结果 VD组中发现SCI 53例(42.1%),非痴呆组中发现SCI 22例(17.5%),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SCI与V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河南医学研究》2018,(2)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开封美宝空分医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吡拉西坦能提高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河南医学研究》2019,(21)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治疗的78例脑梗死后VD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接受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39例接受吡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MMSE、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36/39),高于对照组的71.79%(28/39)(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82(5/39)]与对照组[7.69%(3/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及MMSE评分,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血Hcy和hs-CR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状况分为痴呆组和无痴呆组,各54例,另选取54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进行血Hcy和hs-CRP检测及认知功能损害评定.统计脑梗死后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血Hcy和hs-CRP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状况.结果 痴呆组患者Hcy、hs-CRP与非痴呆组相比明显较高,MoCA评分明显较低(P<0.05).非痴呆组患者Hcy、hs-CR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MoCA评分明显较低(P<0.05).使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系数检验,痴呆组患者Hcy和hs-CRP浓度与MoCA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321、-0.424,P<0.05).结论 Hcy和hs-CRP直接影响老年人脑梗死后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状况,属于该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2009年2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71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通脑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平均得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MMSE平均得分提高更明显,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认知损害与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对1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和13例认知正常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评估其认知功能;同时依据年龄相关白质改变的评分方法,对脑白质病变定性评分,并分析白质病变与认知损害的关系.结果 认知正常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分别为(28.2±1.7)分、(17.6±3.6)分,MoCA得分分别为(22.4±5.1)分、(12.3±3.7)分,两者密切相关(P<0.01),但MoCA总体得分明显低于MMSE.随着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脑白质病变的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视空间和执行能力的下降.结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其脑白质病变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记忆、视空间和执行能力的下降.MoCA量表对血管性痴呆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09~2011年间收治的35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将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单纯的吡拉西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19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9.5%,对照组16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68.8%.结论在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效果较好,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脑血管因素所导致的脑实质损害引起的具有以下至少三项精神活动受损: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其它认知功能(如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的痴呆综合征。本文就近6年来收治的VD患者102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研究VD临病因及相关因素,提高对VD的认识,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第二常见痴呆类型。血管性痴呆由多因素参与,其中脑梗死是最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试验证实,安理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笔者联合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河南医学研究》2016,(11)
目的探讨通脑汤与西药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1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55例。西药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脑汤,对治疗前后患者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改善,联合组神经损伤程度评分较西药组低(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5%,西药组为83.6%,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采用通脑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