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137例经过诊断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对新生儿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137 例 CAP 共检出阳性病例 112例,总检出率 81.8% .结论:病毒是引起 CAP 主要病原,其中 RSV 最常见;h MPV 检出明显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军民 《中原医刊》2007,34(3):45-46
目的 调查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留取呼吸道标本(痰或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并采用血清学方法、聚合酶链方法及尿抗原测定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 80例患者病菌学检测阳性38例(47.5%),其中细菌阳性25例(31.2%),非典型病原体15例(18.7%),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3例(3.7%)。结论 嗜血杆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除了细菌性感染以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占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5左右,因此经验治疗宜选用对常见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梅州地区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分布规律及耐药菌发病状况。方法择取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广东省梅州地区5个社区收取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00例,取所有患者鼻咽部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并抽取静脉血清采用解脲脲原体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法对呼吸道病原谱Ig M抗体进行检测,观察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200份标本中135份阳性标本,占67.50%,其中总病毒阳性率56.29%,总细菌阳性率42.22%,混合感染13.33%;其中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30例副流感病毒(PIV),29例腺病毒(ADV),9例柯萨奇病毒(COXV),1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肺炎链球菌,1例支原体感染,其他细菌3例。结论 CAP主要病原为RSV,低龄婴幼儿(<6个月)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且易发于春、冬两季。  相似文献   

4.
赵海峰  付研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58-359,361
目的:了解我院南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5例符合CAP诊断标准的患者留取痰或血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血中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抗体等非典型病原体。结果:193例细菌培养显示,病原分离阳性79例(40.9%);200例血清学检查,在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中以肺炎支原体感染最为常见。结论:CAP的病原谱及其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24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分布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为CAP的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4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集痰、支气管吸出物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学和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结果:247例患者中,共有128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混合感染20例(15.6%)。居前3位的病原体分别为肺炎支原体39例(26.4%),流感嗜血杆菌23例(15.5%),肺炎链球菌17例(11.5%),肺炎衣原体17例(11.5%)。同时应用PCR和血清学两种方法对标本进行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33/39)、23.5%(4/17)和14.3%(1/7)。就诊前有无使用抗菌药物对于苛养菌检出率的影响显著。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仍是CAP最常见的致病细菌,但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CAP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应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联合PCR方法或尿抗原检测,可以增加非典型病原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银川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309例CAP患儿采用一次性无菌收集器负压抽取深部呼吸道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做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7株,阳性率28.16%。检出细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32.18%)、肺炎克雷伯菌(22.99%)、金黄色葡萄球菌(10.34%)、流感嗜血杆菌(10.34%)、大肠埃希菌(9.52%)、鲍曼不动杆菌(4.59%)、阴沟肠杆菌(4.59%)、产气肠杆菌(1.19%)、铜绿假单胞菌(1.19%)。肺炎链球菌主要见于3个月至5岁儿童,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杆菌1岁内小儿多见,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发生于1岁以上儿童,大肠埃希菌多见于3个月以下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生素有多重耐药性。结论本地区儿童CAP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各年龄段儿童感染的病原菌有所不同。最常见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素耐药,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国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鸿江  朱莲娜 《广西医学》2003,25(8):1456-1458
社区获得性肺炎 (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 (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1) 。当今抗生素时代 ,CAP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是世界上第六大致死原因 (2 ,3 ) ,而成为重要的难题 ,特别由于社会老龄化、免疫损伤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菌素耐药率的上升 ,CAP面临许多新问题 ,即使在微生物诊断技术已很完善的今天 ,在诊治 CAP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仍然是 :40 %至 5 0 %的病人无法分离出致病菌。CAP的致病源是什…  相似文献   

8.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老年患者常见、多发病,老年患者由于脏器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同时伴有多器官病变,一旦出现CAP,预后常较差。国内文献报道,老年人CAP发病率1.6%~11.6%,占老年感染性疾病的50%~6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制定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SCAP患者105例,统计各病原体比例、患者病死率、多重耐药菌所占比例等,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CAP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嗜肺军团菌。在死亡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分析显示病原菌以敏感菌株为主。患有肿瘤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风险更大。结论急诊SCAP患者病原学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病原菌以敏感菌株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非典型病原体整体比例偏低,其中嗜肺军团菌为非典型病原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死亡患者中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全球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明确CAP的致病微生物能够指导最佳的抗感染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且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学价值。传统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如微生物培养、尿病原体抗原检测等简便、普及性高,但受时效性、敏感性、标本运输处理、分离培养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近年来微生物核酸分子检测技术快速发展,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的核酸分子扩增检测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目标病原体基因片段,敏感性、特异性高。二代测序技术为呼吸道微生物检测带来了重大变革,能同时测定许多病原体的保守基因序列,使对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传统检测方法的继续改良与核酸分子检测手段的不断创新,多种检测手段的优化组合,将为临床CAP的诊断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病原学信息。同时,下呼吸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有望揭示CAP发生发展与呼吸道微生物组变化的关系,使CAP的临床诊疗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111例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峰  赵美华 《河北医学》2010,16(11):1309-1311
目的:调查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病原学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11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留取呼吸道标本(痰或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结果:111例患者中病原学检测阳性33例(29.73%),其中真菌阳性20例(18.02%),细菌阳性11例(11.71%),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2例(1.80%)。结论:革兰氏阳性菌属仍然是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除了细菌性感染以外,真菌感染的比例呈上升的趋势,因此经验治疗除了选用对常见细菌有效的药物,同时应充分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本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SCAP)的病原学与药敏特点 ,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 -AMS微生物分析仪测定病原菌 ,并用纸片法 (Kirby -Bauer)测定病原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6 9例患者 ,年龄 2 0~ 95岁 ,平均 6 5± 18岁 ,≥ 6 5岁 4 9例 ,占 71.0 %。 91.3% (6 3/ 6 9)患者有基础疾病 ,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 (10 0 % ) ,咳黄脓痰 (86 .9% ) ,肺部出现湿罗音 (10 0 % ) ,高热 (43.5 % ) ,意识障碍 (43.5 % )。所有患者进行了病原学检查 ,5 0例患者培养出 5 4株细菌 ,17例合并真菌感染 ;5 4株细菌中革兰阳性需氧菌 13株 ,以葡萄球菌属为主 ,占 12株 ;革兰阴性杆菌 4 1株 ,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占 11株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9株 ,肠杆菌科 8株。铜绿假单胞菌依次对头孢派酮钠 /舒巴坦钠 (78% )、特治星 (75 % )及泰能 (70 % )敏感 ;肠杆菌科对泰能 (87.5 % )、头孢派酮钠 /舒巴坦钠 (6 6 .7% )与特治星 (6 2 .5 % )敏感。治愈 31例 (44 .9% ) ,好转 10例 (14 .5 % ) ,自动出院 12例 (17.4 % ) ,死亡 16例 (2 3.2 % )。结论 :SCAP多发生于老年人 ;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占 76 .0 % ,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其次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革兰阳性需氧菌占 2 4 %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院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间我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病原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本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达18.33%,其次肺炎克雷伯菌占1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00%,鲍氏不动杆菌占15.00%,大肠埃希菌占6.67%。铜绿假单胞菌除对亚胺培南敏感外,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偏高。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以及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相对偏低。嗜麦芽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三代的耐药率相对偏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林可霉素以及头孢唑啉耐药率极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G^+球菌菌株。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临床医师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78例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基础疾病及并发症多,神志改变、呼吸衰竭及肺功能受损明显,死亡率高,住院时间长(P<0.05);发热胸痛及血白细胞升高不如中年组明显(P<0.05);咳嗽咳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与中年组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较重、症状体征不典型,应予重视和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注射液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化、开放、阳性药物对照和非对照的试验方法,对48例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莫西沙星)、对照组(左氧沙星)和非对照开放组(莫西沙星),分别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 CAP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4.3%;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AP治疗组的细菌学清除率为83.3%,对照组为85.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100%,细菌清除率为92.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大多为轻度一过性,继续用药或停药后缓解和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CAP的临床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较高,是治疗CA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6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68例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病原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 检测CAP患者呼吸道及血液标本的常见病原体 ,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军团菌属占 2 2 .1 % (1 5/ 68) ,肺炎支原体占 1 1 .8% (8/ 68) ,病毒占 1 6 .2 % (1 1 / 68)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 2例、乙型流感病毒 5例 ,副流感病毒 1例 ,腺病毒 1例 ,艾滋病病毒 2例。细菌占 2 .9% (2 / 68) ,有 47.1 % (32 / 68)不能明确病原体 ,混合感染率为 8.8% (6/ 68)。病毒性肺炎、军团菌肺炎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外周血白细胞、胸部影像均无特异性 ,其鉴别需靠病原学检查。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CAP病因主要为非典型病原体和病毒 ,对此类CAP的经验治疗应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7.
吴升  郭知学  王选锭 《医学综述》2009,15(12):1834-1836
反流和误吸导致上消化道和口咽部定植菌被吸入到下呼吸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重要原因。HAP多数由细菌引起,许多由多重细菌引起。革兰阴性杆菌是HAP的主要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菌与医院类别、收治对象、抗生素使用及治疗措施等有关,并随时间变化。HAP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了解HAP的病原学特点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本地区近期引起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方法423例确诊为肺炎的患儿均作痰液细菌培养、间接凝集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血清IgM抗体、免疫层析法测定常见5种呼吸道病毒血清IgM抗体。结果423例患儿中,检出明确病原者181例(42.79%)。痰细菌培养阳性102例(24.11%),其中肺炎链球菌44例(10.40%)、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3.55%)、肺炎克雷伯氏菌11例(2.60%)、大肠埃希氏菌9例(2.13%)、阴沟肠杆菌7例(1.65%)、铜绿假单孢菌6例(1.42%);真菌阳性7例(1.65%)。MPIgM阳性39例(9.22%);CPIgM阳性0例。病毒IgM检测阳性共45例(10.64%),其中柯萨奇病毒(CBV)23例(5.44%)、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8例(4.26%)、单纯疱疹病毒(HSV)12例(2.84%)、EB病毒(EBV)8例(1。89%)、腺病毒(ADV)27列(0.47%),病毒混合感染18例。结论细菌仍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其中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病毒感染以CBV多见,其次是RSV。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主要见于1岁以内的小婴儿,罕见于6岁以上的儿童,MP则是6岁以上儿童肺炎的主要病原,CP感染各年龄段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