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易发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15例采用全系膜直肠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技术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7例,瘘口愈合时间为(24.2±11.3)天;2例采用手术重置引流管顺利痊愈;保守治疗15例,13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比例不高,手术技巧、术前准备、全身状态及引流等是吻合口瘘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33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吻合口瘘的治疗措施。结果共有18例患者(5.4%)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诊断发生吻合口瘘的中位时间为4.5 d。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6 cm、老年人、肥胖为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吻合口瘘后,有8例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1,0例患者采取了手术治疗。结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6 cm、老年人、肥胖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易出现吻合口瘘,治疗方法应根据病人临床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并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98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例数,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导致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3.47%,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后发现,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术前体重指数、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肠道准备、肿瘤TNM分期.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主要和患者术前自身因素、术前肠道准备及肿瘤进展有关,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吻合口漏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在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吻合口瘘的产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112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直肠癌患者中11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9.82%,其中9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复杂,但是通过术前个人营养状况的调整、良好的肠道准备、术后保持骶前引流通畅等措施,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吻合口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吻合口瘘发生后,骶前引流管冲洗、控制感染、营养支持非常重要。结果:吻合口瘘首选保守治疗,其次手术治疗,关键是综合治疗。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16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吻合口瘘发生于术后3~4 d者2例,术后6~8 d者12例,术后9~11 d者2例。有14例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感染不重,经保守治疗后愈合。有2例全身中毒症状和急性腹膜炎体征者,行回肠造口术。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与术前肠道准备,术前个人营养状况,术中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吻合口张力有关;术前良好的肠道准备,术后营养支持和保持骶前引流通畅至关重要。发生了吻合口瘘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能自愈。注意术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一些技术细节,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2008年6月150例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直肠癌中19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7%,1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吻合口瘘是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术前调整个人的营养状况、良好的肠道准备、术中严格的操作、术后保持骶前引流通畅等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对吻合口瘘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能治愈,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选择合适时机行结肠造口以转流粪便,待瘘口封闭后再次手术还纳造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吻合口瘘的防治提供依据,从而降低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61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89%(18/261)。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射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放化疗)(OR=3.498,P=0.024)、联合其他器官手术(OR=10.834,P=0.003)与术后吻合口瘘相关。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其他器官手术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6年收治的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297例,男165例、女132例,发生吻合口瘘25例(保守治疗20例,手术治疗5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关系。结果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营养状态(NRS 评分)、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分期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而年龄和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众多,有必要对高危人群制定围术期治疗方案以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分析2002-2007年156例直肠癌前切除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结果:156例患者中10例发生吻合口瘘,经横结肠造瘘、营养支持、充分引流均痊愈出院.结论:直肠癌行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广泛应用,直肠癌的远期疗效得到极大的改善,然而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却没有明显的降低,本研究旨在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行直肠前切除的39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38例)和无吻合口漏组(357例)。对可能影响吻合口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  结果  纳入研究的行直肠前切除的患者共395例,其中发生吻合口漏的有38例(9.62%),经统计检验发现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性别(P=0.005)、闭合直肠远端订仓个数(P=0.031)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3.145,95% CI:1.344~7.356,P=0.008)和闭合直肠远端订仓超过2个(OR=2.083,95% CI:1.026~4.229,P=0.042)是直肠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9.62%,对于男性和闭合直肠远端订仓超过2个的患者有较高的吻合口漏风险。应尽量减少闭合直肠远端订仓的使用个数,从而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99年6月~2009年6月我院行直肠癌前切
除手术患者628例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 分析影响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28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共
发生吻合口漏54例(8.6%,54/628)。患者术前有糖尿病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术中没有行预防性近端肠造口、肿
瘤下端距肛缘距离≤7 cm、肿瘤病灶直径>5 cm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并且肿瘤下端距肛缘距离≤7 cm是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肿瘤较大、合并糖尿病及营养不良是直肠癌术后吻合
口漏的危险因素, 行保护性近端肠造瘘可以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明  寇卫军  寇明文  张文博 《重庆医学》2017,(36):5123-5125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因素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吻合口漏的总发病率为5.7%(9/15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BMI、术前合并疾病、肿瘤分期、部位、病理类型、术前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不影响吻合口漏的发生率(P=0.694).术后放置经肛直肠减压管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P=0.047).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显示术后腹泻是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22,P=0.001).结论 术后早期腹泻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放置经肛直肠减压管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徐尔侃  华汉巨  李念  黄雄  皮健 《四川医学》2011,32(6):835-838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有无合并心血管肺疾患、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短、单双吻合技术、肿瘤侵犯肠管周径、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距下切缘距离、肿瘤是否侵出浆膜、肿瘤大体或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肿瘤分期的吻合口瘘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预防性末段回肠袢式造口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适应证。方法我院胃肠外科在1999年9月至2009年6月间对482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其中69例患者同时行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A组),未行预防性造口者413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瘘总发生率为1.87%(9/482);A组与B组在年龄、TNM分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性别、高中低位直肠癌比、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血运偏差、肠道准备欠佳、双吻合器钉合欠佳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男性比例、低位直肠癌比例、行新辅助放化疗比例、吻合口血运偏差患者比例、肠道准备欠佳患者比例、双吻合器钉合欠佳患者比例较B组高。结论应用末段回肠袢式造口预防高危患者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学习曲线中并发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方法:将179例直肠前切除(Dixon) 术患者按手术团队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初学组63例、开放组55例和腹腔镜成熟组61例,对3组患者术后并发吻合 口瘘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吻合口多次切割对腹腔镜初学组和腹腔镜成熟组的影响,同时分析男性、高龄、肥 胖、营养合并症、吻合口位置5种危险因素对3组的影响。结果: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另外2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多次切割显著影响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对腹腔镜成熟组没有明显影响;除 肥胖因素外,其他4个因素对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都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因素对开 放组、腹腔镜成熟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技术缺陷是初学团队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 瘘的主要原因,初学团队应尽量避免选择男性、高龄、肿瘤位置低及有营养合并症的高危患者进行手术,以降低术 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预防性造口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性造口与吻合口漏发生的关系.方法:对长海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施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吻合口高度≤6 cm)的270例病例进行研究,共有113例施行预防性造口(41.9%),将临床及病理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0.0 软件对是否预防性造口患者的吻合口漏发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低位前切除的患者中20例发生症状性吻合口漏,发生率7.4%.症状包括:腹痛(37%)、脉搏增快(53%)、发热(47%)、白细胞升高(53%)、盆腔引流液性状改变(68%)、肛门流脓血性液(26%)、其他(10%),平均年龄57.8岁,吻合口高度皆≤6 cm,没有病例因吻合口漏死亡.其中预防性造口组发生4例漏(3.5%),未造口组发生16例(10.2%),P=0.04.在有术前放疗史的24例患者中预防性造口率达到75%,其中18例预防性造口者无一发生漏(0/18),而未造口者却有2例漏(2/6),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4.在做保护措施的142例低位前切除病例中,漏发生率为4.9%(7例),而剩余未做任何保护性措施的128例中吻合口漏发生率却高达10.2%(13例),P=0.10.有预防性造口的4例吻合口漏皆经保守治疗缓解,而未造口的16例漏中有8例因症状严重需手术干预,其中1例发生弥漫性腹膜炎.两组平均进食时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但两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P=0.24)及住院天数(P=0.91)皆无明显差异.结论:吻合口漏仍是目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预防性造口可以明显降低高危人群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考虑到吻合口漏有其不可预见性,建议吻合口高度低于6 cm的低位前切除病例行预防性造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间11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为因变量,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5.2%(6/115),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平面距肛缘≤5cm、体重指数≥25kg/m2、手术时间≥270min是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909、7.911、8.553.结论:吻合口平面距肛门≤5cm、体重指数≥25kg/m2、手术时间≥270min的患者易发生吻合口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使用国产一次性单吻合器行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外科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2004年10月采用国产单吻合器行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7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72例中Dukes分期:A期18例,B期29例,C期25例。9例(12.5%)出现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5例(6.94%),伤口感染2例(2.77%);切口疝2例(2.77%);低位前切除45例中,3例(6.67%)控便不良,有正常便意.可控制半成形便.对稀便及水样便控制较差。结论:应用国产一次性单吻合器技术进行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安全性好,经济实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成功率高.对预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