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51岁。体检发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6·4×109/L。骨髓穿刺活检病理示增生性骨髓像,以粒系中晚幼增生为主。染色体检查有Ph1染色体,结合骨髓涂片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一度恢复正常。4个月后患者出现发热和全身疼痛,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4·3×109/L。骨髓涂片示增生增高,巨核细胞少见,全片可见大量原幼稚细胞,占75%;该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POX)(-),中性粒细胞AKP积分386分/100个。外周血涂片分类:中性粒细胞20%,淋巴细胞44%,单核细胞2%,原幼稚细胞31%。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全身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液分析仪白细胞相关指标,如白细胞数(WBC)、未成熟粒细胞(IG%、IG#)、幼稚细胞(OTHER%、OTHER#)、白细胞分类散点图,在白血病初步筛查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血液分析仪白细胞检测异常初诊患者,记录其外周血液中WBC、IG%、IG#、幼稚细胞数、白细胞分类散点图等资料。另外,抽取患者骨髓进行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分析进行白血病确诊和分类。根据最终诊断将55例患者分成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组3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组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15例,统计分析各组白细胞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AML患者幼稚细胞百分比、IG%明显增高,WBC正常或中度升高;CML患者WBC、IG%、IG#明显增高,但幼稚细胞增高不明显;ALL患者WBC明显增高、幼稚细胞百分比轻度增高、IG%、IG#一般不增高。白细胞分类散点图都有一定的异常,各组患者均有特征性的散点图异常。结论通过白细胞相关指标的综合分析,为白血病筛查和初步分类提供理论依据,给临床进一步检查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强调全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仍然需要进行血涂片镜检分析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镜检进行白血病细胞检查。结果检出白血病30例,其中27例与骨髓诊断一致,另3例未查骨髓(因患者拒查),但治疗后有缓解。结论血涂片分类可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M3和M7型等。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血液时,不能忽视血细胞形态学镜检,以防止白血病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典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临床和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不典型CML临床资料及血象、骨髓涂片、骨髓病理切片的特点.结果:不典型CML常伴头晕、乏力、发热、出血等症状;血象改变特异性不高,尤其白细胞可高可低,亦可正常;骨髓涂片和病理切片均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拉系增生为主,并有多系病态造血.结论:不典型CML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易误诊,综合分析外用血系骨髓象及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血病初诊患者外周血形态学检查中幼稚细胞检出对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64例白血病初诊患者作血常规检测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作形态学检查检出幼稚细胞。结果 64例白血病初诊患者幼稚细胞检出率为75.00%,未检出率为25.00%。在未检出幼稚细胞的病例中56.25%为低白细胞患者,其中漏检1例占未检出幼稚细胞病例的1.56%,误诊1例,占1.56%。结论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对白血病的诊断极为重要,应重视外周血涂片未检出幼稚细胞的原因,加强幼稚细胞形态学学习,防止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6.
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一种亚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红白血病是否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个独立亚型,从临床实验及病程进展方面对21例红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患者合并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者分别为42.9%、81%、81%。外周血分类显示85.7%患者有幼稚粒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52.4%患者有幼稚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骨髓涂片显示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细胞占58.3±8.0%,原始粒细胞占NEC58.0±18.4%;66.7%患者有病态造血,与典型AML不同。在病程中52.4%患者发生疾病转型,转为RAEB/RAEB-T和AML-M2,19例在确诊M6后接受化疗,11例有效(57.9%),其中CR10例、PR1例,CR中位维持6个月、PR2个月,但CR患者绝大多数伴有骨髓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中数生存期在初诊M6和MDS转化为M6组分别为13.0±13.3和2.3±1.3月。结论:临床诊断急性红白血病与典型AML有许多差异,可能大部分是以红系过度增生为表现的MDSRAEB和RAEB-T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565例白细胞减少患者骨髓象与诊断关系。方法对协作医院2013年元月至2014年6月565例初诊患者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加相应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对比分析。结果565例白细胞减少骨髓报告共计有33种明确诊断或提示性诊断意见,其中明确诊断227例占40.18%,白细胞减少与粒系增生有关诊断共计173例占30.62%,其它提示性诊断165例占29.20%。结论近三分之一病例是骨髓粒系造血功能发生了异常。白细胞减少患者也与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的白血病中不是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为主,慢性白血病也可以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型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应引起临床医师与检验工作者高度重视。粒细胞减少患者多伴有其它一系或二系减少,应系统诊断,全面治疗。  相似文献   

8.
已知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白血病最基础的方法,但外周血涂片用于辅助诊断某些白血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自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进行外周血涂片显微镜分类检查,初诊了48例血液病.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6例.后经骨髓涂片和细胞化学染色均得到证实,并且这些病例均按照相应方案化疗后得到完全和部分缓解,现将部分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形态学病态造血特点。方法以WHOMDS分类标准为诊断金标准,收集2007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6日起期间,诊断的MDS患者165例。非克隆性疾病患者16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骨髓与血片细胞学检查中病态造血特征在克隆性和非克隆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MDS病态造血形态学诊断的主要依据:粒系Auer小体、核出芽、微核;红系核出芽;外周血片中出现巨核细胞、原粒细胞或早幼红细胞。结论细胞形态学是诊断MDS的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早期MDS细胞形态学改变不典型时,恶性克隆处于非显性状态。表达特征亦不明显,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手段,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血片幼稚细胞检出与骨髓象分析情况。[方法]对3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及骨髓象分析。[结果]3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血片检出幼稚细胞81例,其中急性白血病(AL)71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患者8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3例。未检出幼稚细胞患者为299例。骨髓检查主要以再障(AA)为主,其次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慢性肝病、恶性肿瘤、感染及其他疾病。其中急性白血病5例,MDS患者54例。[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片幼稚细胞检出率主要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患者宜早行骨髓象分析确诊。骨髓象分析是明确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是以高嗜酸细胞为特征的克隆性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病变。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按形态学分为3种类型:原始细胞型,幼稚细胞型和成熟细胞型。本病发病急,具有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症状:发热、乏力、贫血、皮肤紫癜,需要排除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结合骨髓涂片和活检以及组化检查。慢性型者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与骨髓活检病理同步检测在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取材术,获取骨髓涂片、活检标本,对我院3374例血液病患者的血涂片、骨髓涂片与活检切片的细胞形态及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骨髓活检的增生度明显高于涂片(P0.05);骨髓活检对急性白血病(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转移癌(MCBM)、淋巴瘤、骨髓纤维化(MF)、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诊断的阳性率高于涂片(P0.05);骨髓涂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感染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活检(P0.05)。MDS粒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活检高于涂片;红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涂片高于活检。骨髓活检观察粒系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巨核细胞异常分布、基质病理改变具有明显优势。结论骨髓细胞形态与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血液病的诊断率、减少漏诊,对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临床诊治中的重要性。方法对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对白细胞(WBC)>25×109/L或WBC<4.0×109/L及血细胞分析仪报警结果有异常的761例血液标本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左移33例,核右移4例,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95例,异型淋巴细胞大于5%的有62例,幼稚细胞7例,有核红细胞20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7例,大细胞性贫血3例,疟原虫2例,血小板计数异常9例。结论细胞形态学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疑似血液病和血液学检查异常情况时,必须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片幼稚细胞检出与骨髓象分析情况。方法对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及骨髓象分析。结果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血片检出幼稚细胞98例(20.4%),其中急性白血病93例(94.9%),主要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M2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ANLLM3a为主,其余5例(5.1%)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未检出幼稚细胞者382例。骨髓检查主要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主,其次为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脾功能亢进等疾病,其中急性白血病(AL)患者25例(6.5%),各急性白血病亚型数量多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S患者47例(12.3%)。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片幼稚细胞检出率主要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有关,患者宜早行骨髓象分析确诊。骨髓象分析是明确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起源于造血干血细胞克隆性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病态造血和向白血病进展的高风险为特征。诊断。MPS的关键是血细胞发育异常、形态学表现病态造血现象。但对于特殊类型MDS用FAB形态学分型常难以做出准确诊断,必须结合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核型改变可作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指标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Hypo-MDS,59例AA患者的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以及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长期随访并比较。结果 Hypo-MDS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粒细胞、有核红细胞、成熟粒细胞颗粒缺如、假Pelger-Huet畸型、成熟红细胞大小明显不均,多形性,而AA患者未见上述特征。Hypo-MDS骨髓涂片红系、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分别占87.5%、62.5%、37.5%,仅20.3%AA患者有单一红系轻度病态造血。16例Hypo-MDS患者中,11例骨髓涂片,所有患者骨髓切片CD34+细胞≥1%,而AA患者CD34+细胞均≤0.4%。Hypo-MDS的异常核型检出率(37.5%)较AA(3.57%)明显增高,且AA均为小克隆异常。结论长期随访中,形态学、免疫化学及细胞遗传学的联合检测是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误诊结果,提高骨髓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的整体水平。方法 用已确诊的骨髓涂片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其他检查结果,定期发放至参控单位进行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结果 形态鉴别能力欠缺导致失误: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少、罕见病种导致失误:多发性骨髓瘤伴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M6)的红血病期;综合分析不全面导致失误:伴幼淋增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PL),感染像;未及时了解学科新进展导致失误:伴病态造血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液病诊断标准不完善导致失误:CLL,CLL/PL,地的红血病期及噬血细胞综合征。结论 加强骨髓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的广度和深度,并结合读片会等方式可以提高细胞形态的鉴别与全面综合分析能力,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嗜碱性粒细胞在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价值。方法取已经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计算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可见嗜碱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结论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绝对性增高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外周血液学和免疫分型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显微镜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相关参数,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白血病细胞免疫标志物,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周血细胞约85%的患者提示异常或幼稚细胞的存在,不同类型白血病其白细胞总数变化差异明显(M1~2、M5以增高为主,M3以减低为主);多数患者是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程度不同;白细胞分类中,仪器无法分类鉴别急性粒细胞和急性单核细胞,淋巴系统免疫标志物CD7、CD10和CD2可交叉表达于髓系白血病,对治疗和预后有临床作用。结论外周血相关参数的检测对白血病的早期筛查、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均有临床意义,而免疫标志物检测是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和分型的补充和支持,且异常敏感标志物的差异表达跟预后密切相关,可显著提高白血病的诊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片幼稚细胞检出与骨髓象分析情况。方法对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及骨髓象分析。结果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血片检出幼稚细胞98例(20.4%),其中急性白血病93例(94.9%),主要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M2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ANLL-M3a为主,其余5例(5.1%)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未检出幼稚细胞者382例。骨髓检查主要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主,其次为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脾功能亢进等疾病,其中急性白血病(AL)患者25例(6.5%),各急性白血病亚型数量多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S患者47例(12.3%)。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片幼稚细胞检出率主要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有关,患者宜早行骨髓象分析确诊。骨髓象分析是明确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