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苦丁茶及其混淆品种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苦丁茶作为一种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保健茶 ,正日益受到患者的青睐 ,用量不断上升。因正品来源稀少 ,以及各地方用药习惯不同 ,笔者发现 ,市场上常有用枸骨叶、女贞叶替代或混入苦丁茶中作药用 ,但三者的来源功效均不同 ,应加以区分。1 正品苦丁茶为冬青科植物大叶冬青 Ilex latifolia Thunb.的嫩叶。嫩叶呈螺旋状互生 ,矩圆形或卵状矩椭圆形至卵形 ,长 8~ 2 5 cm,宽 4.5~ 8.5 cm。顶端渐尖或稍圆 ,边缘疏生锐齿牙 ,基部较钝。上表面深绿色有光泽 ,下表面黄绿色。主脉明显 ,上表面凹入 ,下表面突起 ,侧脉及网状细脉两面均…  相似文献   

2.
西红花,又名番红花。主产于西班牙、希腊、法国及苏联中亚西亚一带。我国浙江、江苏、北京等地也有少量栽培。此药药源短缺,价格昂贵,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曾发现以其它植物花丝、花冠狭条或纸浆片染色后伪充。经药检证实,以红花伪充西红花的最常见。又因西红花、红花两药...  相似文献   

3.
金钱草与其混淆品聚花过路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钱草来源于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 Lysimachia christinaeHance的干燥全草。别名 :过路黄 ,对座草。具有清利湿热 ,通淋 ,消肿功效。笔者在工作中发现 ,有一种外形与正品十分相似的品种 ,常混充金钱草使用 ,后经鉴定为报春花科植物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 em sl.的干燥全草 ,别名小过路黄 ,风寒草。本文对两者的性状 ,薄层层析作对比鉴别。1 性状特征鉴别见表 1。表 1 金钱草与聚花过路黄的主要性状特征表品名 茎形状毛茸叶叶形大小叶脉毛茸花花梗金钱草圆柱形无毛或被疏柔毛宽卵形或心形 ,全缘 ,基部微凹长 1~4 cm,宽 1…  相似文献   

4.
5.
香薷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木瓜及其混淆品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瓜及其混淆品进行性状和理化鉴别。  相似文献   

7.
岩白菜及其混淆品的生药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光明  张永林 《中药材》1991,14(8):15-20
本文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四川、贵州两省市场上所使用的岩白莱,即虎耳草科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Hook.f.et Thoms)Engl.及混作岩白菜使用的苦苣苔科厚叶旋蒴苣苔 Boeacrassifolia Hemsl.和石胆草 Corallodiscus flabellatus(Franch.)B.L.Burtt.进行了性状及显微特征的比较研究,为三药的使用提供了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厚朴为临床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首先收载,列为中品,称:“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现在临床常用于湿阻气滞中焦,脘腹胀满,呕吐腹泻,痰饮喘咳等症。《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的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o off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la Rehd.et Wils.的干燥树皮。由于药源严重短缺,  相似文献   

9.
江彬  祝国斌 《四川中医》1999,17(9):10-11
巴朝又名巴朝天、广巴勒等,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但对其基源却说法不一。陶弘景谓:“根状如牡丹而细,外赤内黑,用之打去。乙。”苏恭日:“叶似茗,经冬不枯。根如连珠,宿根白色,嫩根白紫,用之亦同,以连珠肉厚者为胜。”且有滁州巴朝和归州已前的全株植物图(‘’。然均非现代所用之巴朝。1958年经侯宽昭教授大量考证,认定巴朝为一新种,命名为M0rindaoffiCillaJ.-SH0w’‘’,即现行药典所载之巴朝天。目前由于巴前货源不足,各地多有他物代用,形成同名异物的混乱现象。为辨清真…  相似文献   

10.
菟丝子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菟丝子及其混淆品的鉴别赵惠萍范力力周富荣(北京市药品检验所北京100035)菟丝子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am.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补肝肾、益精、明目、安胎之功效。最近发现北京地区销售的菟丝子与《中国药典》规定不符。为此,笔者进行了栽培,并将其腊叶标本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鉴定为十字花科植物芸苔BrasicacampestrisL.。为菟丝子的混淆品。本文就二者的形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12.
许树相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664-664
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功能 ;用于厥阴头痛 ,寒疝腹痛 ,寒湿脚气 ,经行腹痛 ,脘腹胀痛 ,呕吐吞酸 ,五更泄泻等 ,外用治口疮。近年来 ,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 ,市场上常出现混淆品。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现将本院曾经购进的吴茱萸混淆品作扼要的介绍。1 吴茱萸来源《中国药典》2 0 0 0版规定为芸香科植物 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石虎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officinais(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var.bodinieri (Dode) Huang的…  相似文献   

13.
砂仁及其混淆品的微量快速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虹  黄天俊 《中药材》1993,16(5):19-21
采用乙醚直接提取法,对2种正品砂仁和8种常见易混淆品进行了荧光检识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试验,并以乙酸龙脑酯标准品对照作薄层层析,计算出色谱中各样品的相对Rf值。  相似文献   

14.
对11种主要商品药材防风列表进行了比较,分别从药材类别、药材名、原植物名、产地、性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鉴别,在性状比较中又从根头部、根全形、全体大小、表面特征、药材质地、断面及气味等各方面给予了详细地比较。  相似文献   

15.
骨碎补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Kunze)J.sm的干燥根茎,具有补骨强肾、续伤止痛的功能,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等症,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而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常发现有中华槲蕨、光叶槲蕨、崖姜、大叶骨碎补混充骨碎补供药用,给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带来了困难,现将骨碎补及其混淆品的鉴别特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薏苡仁为常用中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并被《中国道地药材》收载。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的功效,治疗湿温病,脾虚泻泄,肠痈、肺痈等症。由于药性平缓,近年来亦制作食品,药食两用,故用量较大,价格上升,不法药贩为牟取暴利而掺假。我院药库购进的一批薏苡仁,入库发现有  相似文献   

17.
败酱草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败酱草Patrinia.scabiosaefolia Fisch.又名黄花败酱,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排脓,活血化瘀作用,是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在临床应用时常发现有混淆品种,如白花败酱、狭叶败酱等。经查证鉴别,败酱草的同名异物甚多,互为代用现象十分普遍。除上述品种外,各地称“败酱草”应用的还有十字花科菥萁、菊科的苣荚菜、苦菜等。为使临床用药安全、合理,应用时应加以鉴别。现就败酱草及其常见混淆品的鉴别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正> 紫石英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性甘、温,具有镇心安神、温肺、暖宫的作用.古代本草和医著对紫石英性状描述有很大差异,《岭表录异》载:“泷州山中多紫石英,其色淡紫,其质莹彻,随其大小皆五棱,两头如箭镞.”这一描述似为硅酸盐类矿物紫色石英(Quartz purpura),主含二氧化硅(SiO_2);《本草衍义》载:“紫石英,明澈如精,其色紫而不均匀.”这一描述与氟化物类矿物荧石族荧石(Fluoritum)相一表1 荧石、紫色石英、方解石特征比较  相似文献   

19.
从性状特征、显微鉴别2个方面阐述了骨碎补鉴别方法,及其所具有的特征。并认为,应与国家药典规定相适应,以槲蕨作为骨碎补药用品。  相似文献   

20.
银柴胡及其混淆品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英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102-1102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 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 ;性微寒、味甘 ;具有清虚热、除疳热的功效 ;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商品中常有同科植物的根灯心蚤缀、旱麦瓶草、苍蝇花、窄叶丝石竹、霞草混入伪充 ,现将银柴胡及其混淆品列表加以鉴别 (见表 1)。小结 :灯心蚤缀、旱麦瓶草、苍蝇花、窄叶丝石竹、霞草的药材形态与银柴胡略相似 ,但它们的根顶端通常无“珍珠盘”或珍珠盘不明显 ,无“沙眼”,味辛或苦涩而不甘甜。银柴胡的成分与其伪品有所不同 ,其功能主治也略有别 ,应注意区别。表 1 银柴胡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