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继发孔房间隔的外科治疗和围术期的处理.方法 共手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67例,其中男24例,女43例,年龄1.5~64岁;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32例.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采用直接缝合、心包或涤纶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合并畸形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1~15个月,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对有肺动脉高压增加手术危险者加强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Pang XY  Li WH  Song HM  Su RY  Yu JH  Li YH  Bi YW  Li SX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1):888-890
目的探讨应用单向活瓣补片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单向活瓣补片对38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术后11例肺动脉压力下降明显,未出现跨单向活瓣补片的分流;余27例术后72 h内出现分流,其中1例术后72 h死于低心排出量,1例术后4周死于右心衰竭;36例康复出院.术后出现分流的27例患者22例随访6~86个月,其中术后3个月仍出现跨单向活瓣补片分流7例,右向左分流4例,双向分流3例;术后半年以上仍存在经单向活瓣补片分流4例,其中3例肺动脉收缩压(PP)/主动脉收缩压(PS)仍>0.75,2例右向左分流,1例双向分流;另1例PP/PS降至0.45,存在3 mm跨单向活瓣补片左向右分流;11例术后未出现跨单向活瓣补片分流者,术后3个月复查示肺动脉压力下降满意,无跨单向活瓣补片分流.22例中19例自觉症状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明显.结论对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手术修补,可使当术后右心压力增高时右心血流可通过单向活瓣补片活瓣孔分流到左心系统,为右心起到分流减压作用,同时以可以耐受的体循环血氧饱和度降低为代价增加左心系统血容量,保证左心排出量,以达到保持体肺循环相对平衡,使患者能度过术后危险时期,减少围术期死亡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96年1月至2005年3月,手术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18~54(31.5±4.2)岁.所有患者均行房缺修补术,其中补片修补30例.根据具体病情,围术期给予吸氧、高压氧及前列腺素E1等治疗.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9例,右心功能不全5例,心律失常21例,肺部感染6例.随访32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心功能状态良好.结论成人房间隔缺损应尽早手术治疗.对于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合理的围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对30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 通过对30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进行的正确、系统的护理,使手术成功率提高、风险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5.
许卫江  刘彬 《海南医学》2007,18(4):46-48
目的 总结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继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对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继发肺动脉高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ASD修补术及合并畸形矫治,其中93例同时行三尖瓣瓣环成形术.术后恢复顺利,全组无死亡.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动脉高压程度逐渐加重.肺动脉压力超过40mmHg,患者CPB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强心药物及扩血管药物使用时间及ICU治疗时间明显延长.术后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维持一定程度的过度通气、一氧化氮吸入及肺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均是治疗术后肺动脉高压、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科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13例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手术资料。结果术后心律、血压均平稳,呼吸辅助通气12~24h,均痊愈出院,随访(32.67±7.63)个月,活动正常,口唇发绀及下肢水肿消失。心功能Ⅰ级5例,Ⅱ级8例。X线胸片示心影缩小,心胸比率降至(0.55±0.12)。超声心动图右心房及肺动脉内径明显缩小,肺动脉收缩压降至(21.42±4.39)mmHg。结论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效果满意,应尽早手术治疗,围术期应合理地处理以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成人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21例成人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1例患者均采用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单向活瓣式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 21例患者中死亡1例,死亡率4.76%;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低心排综合征1例,并发症发生率9.52%;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成人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注重术前准备,术中行单向活瓣式补片修补缺损可有效避免术后早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完善的围术期处理亦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治疗方法,观察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自制单向活瓣补片对2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8例手术患者中,1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右向左分流,治疗或休息后好转。1例手术后出现血尿、肾衰,术后12d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反复出现心包积液,多次行心包穿刺引流,2月后症状控制。26例恢复顺利。存活的27例病人于术后3月心脏B超复查均未见通过活瓣的右向左分流,估测肺动脉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病人自觉症状较术前改善。讨论:对室间隔缺损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允许室水平的右向左、阻止左向右分流,为右心起到减压作用。  相似文献   

9.
单向活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M  Yang J  Yang Y  Hu J  Zhou X  Liu F  Wu Z  Zhao T  Xiong L  Wang X  Yin N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1):1097-1101
目的:探讨单向活瓣修补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单向活瓣补片技术矫治的37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其近、中期疗效,以寻求最佳手术治疗方案.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彩超示平均肺动脉压(MPAP)为60 ~ 72 mmHg;心导管检查:肺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鄂尔多斯地区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外科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鄂尔多斯中心医院1998-05~2014-03期间住院病人,共96例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采用心包补片或直接缝合或涤纶布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其中3例行补片活瓣法,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3例,采用Devega法进行三尖瓣成形术,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行kay法成形,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38例,围术期给予吸氧、高压氧及前列腺素E等支持治疗。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发生心律失常5例,经治疗治愈,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全组病人症状基本消失,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成人房间隔缺损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没有右向左分流为主的均应手术治疗。根据缺损类型及大小,采用不同缝合方法。合并瓣膜病变给予积极支持治疗,可提高手术效果。围术期肺动脉高压及合并症的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掌握本病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通过1993年1月~200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49例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观察随年龄增长和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病变发生发展规律的关系及术式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①随年龄增长,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明显增加。12岁以后出现主动脉瓣病变者占39%。②较大缺损易产生心力衰竭,早期导致肺动脉高压。③中、小两大动脉的干下室缺,易引起主动脉瓣脱垂和返流。④此类室缺应早期手术,以补片修补为主,如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应及早行室缺修补及主动脉瓣成形术。结论根据两动脉干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应及早手术治疗,且以补片修补为主。  相似文献   

12.
12kg以下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12 kg以下低体重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5月~2004年10月手术纠治32例体重在12 kg以下危重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结果: 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6.3%,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机械通气(18±8.6) h,平均重症监护(4.5±1.5)天。随访2个月~2年,生存患儿心功能显著改善,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结论: 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低体重危重先心病患儿的外科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无症状的不同年龄段房间隔缺损患者经皮房间隔封堵术后心脏负荷变化情况.方法 50例患者中,儿童组和青少年组各25例,采用国产先健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封堵房间隔缺损,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心脏负荷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负荷变化趋势相似,术后1个月右室横径、收缩末期左房前后径缩小,左...  相似文献   

14.
CorrectionofCorrectedTranspositionoftheGreatArteriesAssociatedwithCardiacAnomaliesXIAOShi-liang(肖诗亮);CAIJun-jian(蔡俊坚);LANHong...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36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及综合治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方法:病例36(男17,女19)例,年龄1-41岁。其中,房缺9例,室缺20例,室缺及多发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主肺间隔缺损1例,永存动脉干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25例活动后口唇紫绀,5例静息状态下口唇轻度紫绀,余无紫绀;22胸骨左缘有1-2级杂音,6例3级杂音,8例无杂音。血氧饱和度0.85-0.94。肺动脉压/体动脉压(PP/PS)比值0.75-1.0。心电图右室肥厚24例,双室肥厚10例,双室肥厚合并房颤2例。超声:左向右分流23例,双向分流10例,无分流3例,测肺动脉压80-120mmHg(1mm Hg=0.133kPa)。12例心导管测肺动脉压80-130mmHg,全肺阻力8-27.2Wood。3例肺活检病变3级。35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术,有5例房缺和6例室缺补片留有0.5-0.6cm活瓣;开胸非体外下封堵器封堵房缺1例。患者给予吸氧、巯甲丙脯酸、硝苯地平、西地那非、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或硝普纳和一氧化氮(No)吸入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因低心排死亡1例,其余35例均治愈出院。随访0.5-7a,恢复良好,心功能1级。其中1例室缺患者随访6a,能参加一般学习活动,超声复查肺动脉压60mm-Hg,血氧饱和度0.9。另1例术后1a肺动脉压120mmHg,血氧饱和度0.95。结论:综合分析判断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的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可使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获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老年房间隔缺损病人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房间隔缺损病人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2例6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年龄为60~66岁,平均(62.3±2.4)岁,全部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其中还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0例;房颤9例,房扑1例;术前采用右心导管进行肺动脉测压,肺动脉平均压为(5.31±3.12)kPa,最高为8.4kPa。本组房缺修补采用心包片或涤纶补片修补,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2例,其中3例行Kay’s二叶瓣成形术,9例行Devage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术6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3例合并有房颤者同期行右房迷宫术。结果12例病人术后全部存活,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与其他年龄组手术病人比较,术后多巴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延长,6例发生胸腔积液,术后随访3~60个月。结论老年房缺病人修补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合并症的同期手术处理和手术后的心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00例心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本组l00例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4~30岁。合并畸形包括双腔右心室、轻度主动脉瓣脱垂各4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窦瘤、肺动脉瓣狭窄和左上腔静脉各1例。82例缺损采用直接缝合修补,18例需要用补片修补。5例术后早期死亡(死亡率5%),2例术后晚期死于残存分流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作者认为,手术死亡率与肺动脉高压的程度相关。因此,早期手术和预防残存分流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95例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心脏彩超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82例,室间隔缺损20例。结果:住院期间死亡率4.9%(5/102)。死亡原因分别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肺高压危象2例,呼吸衰竭2例。其余患者并发肺部感染7例,肺不张5例,胸腔积液1例,肺高压危象2例。所有存活患者肺动脉高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效果满意。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临床上易与单纯室间隔缺损相混淆,术前容易漏诊因而导致术中发生灌注肺。因此,应加强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以避免灌注肺的产生。同时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肺动脉高压出现早、进展快,易发展成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甚至丧失手术机会。所以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一般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部分性房室通道及并发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部分性房室通道及其并发畸形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26例部分性房室通道病人,年龄5~58岁,平均(16.26±5.31)岁.并发冠状静脉窦顶膜缺如4例,左上腔残留3例,双孔二尖瓣、继发孔房缺、肺动脉狭窄各2例,动脉导管未闭、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三房心、共同心房各1例.二尖瓣裂缺选用间断缝合,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20例.房缺以心包片或Dacron片连续缝合修补.冠状静脉窦顶膜缺如合并左上腔2例术中插管转流,仍保留冠状静脉窦开口在右房内;另外2例经房缺补片将窦口隔入左房侧.1例左上腔静脉套带阻断,术中定时开放.1例双孔二尖瓣行瓣裂修补及瓣下结构修理,另1例只修补瓣裂.并发的其它畸形术中得到同期处理.结果26例病人全部存活,心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部分性房室通道手术治疗安全,妥善修补瓣膜裂缺矫正并发畸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