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红 《护理与康复》2005,4(1):75-76
肝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肾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各大医院近年均有开展,但肾移植后再次肝肾联合移植报告少见。本院于2002年5月成功为1例肾移植后慢性排异、移植肾失功、乙肝小三阳、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施行了移植肾摘除、肝肾联合移植术,术后供肝、供肾功能良好,至今存活。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肾联合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肾病的最有效方法,也是目前器官移植术中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2006年6月14日,本院为1例终末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实施了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石绣华 《护理与康复》2005,4(2):156-157
肝脏与肾脏同时终末期的患者,可用肝肾联合移植。文献报道肝肾联合移植在国内做过几例,但成功甚少,目前为止只有5例。本院肝胆外科于2003年3月28日在全麻下为1例多囊肝、多囊肾患者做肝肾联合移植,手术成功,移植物存活,至本文发稿患者存活已近1周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宋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手段,近年来,单一器官移植得到迅速发展,效果良好,但多个器官联合移植,由于患者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围手术期处理棘手,临床开展的例数较少。目前,肝胰肾联合移植全世界仅开展5例,我院2005年1月17日成功施行1例肝胰肾器官联合移植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背景:不同单一器官移植后调动机体免疫反应的力度各不相同,故其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种类及剂量有所差异,多器官联合移植工作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则更为复杂,是移植工作者需要逐步总结的经验之一.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合理的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案.方法:选择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2-04/2009-07肝肾联合移植患者10例,以单独肝移植及肾移植患者为对照.3组患者术后早期抗排斥治疗均采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在此方案基础上同时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疗法.肝肾联合移植组和肝移植组患者术中给予甲基泼尼松龙500mg冲击,术后第1天激素用量为160mg,分2次给药,此后每日递减40mg,术后第5天改为20mg泼尼松口服,术后2个月停用激素,术后6个月停用霉酚酸酯,仅应用他克莫司抗排斥治疗;肾移植组术中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00mg冲击,术后前3d应用甲基泼尼松龙500mg,此后每日50mq泼尼松口服,逐渐递减至每日10mg长期维持,术后长期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结果与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及术后6个月他克莫司用量同肝移植患者相近(P>0.05),但低于肾移植患者(P<0.05,P<0.01):肝肾联合移植和肝移植患者激素和霉酚酸酯用量亦明显低于肾移植患者,并且均在半年内停用激素和霉酚酸酯,肾移植患者需长期应用.3组病例1年后维持用药逐渐体现出个体差异现象.肝肾联合移植组均未出现远期肝功能异常,同时低剂量抗排斥药物对患者免疫系统影响较小,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明显减低.说明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早期的应用参考单肝移植患者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激素和霉酚酸酯可在6个月内停药,他克莫司用量可低于单肾脏移植患者.  相似文献   

6.
肝胰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有效措施。但由于目前国际、国内开展肝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例数甚少,经验不足,给治疗和护理带来较大的难题。本文总结了我院成功完成的1例肝胰肾联合移植的术前、术后护理,以及排斥反应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7.
13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我院近8年来施行的13例肝肾联合移植的护理经验, 其中巨大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4例,肝硬化并慢性肾衰4例,重型乙型肝炎并肝肾综合征肾衰5例。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治疗,9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于术后13-100 d康复出院,全部存活1年以上。1例肝硬化并慢性肾衰者及3例重型乙肝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必须加强监护, 注意液体的护理及出入量的观察,做好管道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相似文献   

8.
肝肾联合移植的麻醉处理是决定移植成败的关键之一。我院自 2 0 0 0年 5月已进行了 2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 ,术中术后病人情况良好。现将 2例病人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并初步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麻醉处理方法及特殊性。1 病例资料病例 1 女 ,年龄 5 1岁 ,体重 40kg。诊断 :多囊肝 ,多囊肾 ,肝肾功能失代偿期。所施手术为原位肝移植术 异体肾移植术。术前用药 :咪唑安定 2 5mg ,阿托品 0 5mg ,于术前 1h肌注。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 ,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入室后均用HPM 12 0 5多功能生理监测仪 ,监测EKG ,SpO2 (脉搏血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并发晚期肾功能不全病人的临床经验。方法:为2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对手术技术、术后排斥反应的防治和其它非手术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联合移植后2例胰肾均发挥正常功能,病人均立即停用胰岛素。例1术后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合并间质性肺炎,移植胰腺胰瘘,胰周感染,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例2术后2月时反复出现肉眼血尿、低热,经积极治疗症状消失,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正常饮食,可从事轻工作。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Ⅰ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尿毒症的理想方法。术后并发症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胰外分泌的处理是胰移植的关键所在。胰液肠腔、膀胱引流式两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各移植中心的条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术因为手术复杂,技术要求高,国内外极少开展。我科于lop年6月14日成功地为一名肝癌术后复发,伴门静脉癌栓形成,腹膜后淋巴转移的患者施行了肝、胰、十二指肠等多器官联合移植术。手术前后对患者施行了良好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病例简介患者,男,38岁。IWI年12月因低分化型肝癌在我科行肝右前叶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lop年7月复查时发现肝内癌症复发,IWe年5月再次复查,发现肝内复发灶增大增多,遍布全肝,门静脉有癌栓形成,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牌大。诊断为复发性肝癌(晚期),失去手术…  相似文献   

11.
对1例Bismuth分型为Ⅳ型且合并肝门部及胰头后淋巴结转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施行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原位肝移植.移植后初期采用激素、FK506及骁悉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激素用量较常规小并迅速撤除.对早期肝功能及胰腺功能情况作了连续观察,并对肿瘤标志物CA19-9作了对比观察.移植后病理报告为中、低分化性肝门部胆管癌侵犯左、右肝管并肝方叶,肝门部及胰头后淋巴结有转移,胰头、十二指肠及切除之部分胃未见癌侵犯.患者移植肝功能恢复顺利,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保持良好.CA19-9降至正常.移植后1个月患者痊愈出院.现患者已存活10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作者认为,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肝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背景:慢性排异反应进展缓慢,往往呈隐匿性,移植肝功能逐渐减退或丧失。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目的:分析1例肝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病例,以早期作出正确诊断。方法:分析1例肝移植后3次入院诊断治疗的经过。B超显示:①肝实质回声增高,粗,不均匀。②胆囊切除术后。③脾大。④腹水。腹部CT显示:①肝移植术后。②脾大。住院期间积极给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无下降,总胆红素持续不降并有上升,反复腹腔感染。排除其他肝损害原因,经肝组织病理证实为肝移植术后慢性排异反应。结果与结论:病例提示肝移植后不明原因肝脏损害,慢性排异反应应引起重视并应作为鉴别诊断之一,且肝组织病理检测将有助于诊断。对于肝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除外其他肝损害病因并及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测将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3.
背景:慢性排异反应进展缓慢,往往呈隐匿性,移植肝功能逐渐减退或丧失。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目的:分析1例肝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病例,以早期作出正确诊断。方法:分析1例肝移植后3次入院诊断治疗的经过。B超显示:①肝实质回声增高,粗,不均匀。②胆囊切除术后。③脾大。④腹水。腹部CT显示:①肝移植术后。②脾大。住院期间积极给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无下降,总胆红素持续不降并有上升,反复腹腔感染。排除其他肝损害原因,经肝组织病理证实为肝移植术后慢性排异反应。结果与结论:病例提示肝移植后不明原因肝脏损害,慢性排异反应应引起重视并应作为鉴别诊断之一,且肝组织病理检测将有助于诊断。对于肝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除外其他肝损害病因并及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测将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肾同期联合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充分准备,改善患者一般状况,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和引流管的护理,控制感染,预防排斥反应发生,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本例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恢复良好,除胸腔积液外,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移植术后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肺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肺病的一种方法.肺移植后的患者需要多学科的交叉治疗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胸科物理治疗是肺移植后综合治疗方案当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文章个案分析了2007-08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和康复与针灸医学中心双肺移植患者1例,以对国内移植后患者的物理治疗进行分析探讨.患者的物理治疗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移植后当天及移植后第1天,即撤离机械通气之前,患者仍然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且卧床静养;第2阶段为患者撤离呼吸机车停留ICU,患者继续接受多种监护,仅能完成床边的一些简单运动;第3阶段为患者从ICU转入隔离病房至康复出院,患者能在脱离监护及胸科物理治疗师指导下完成强度更大,时间更长的运动.35 d后患者康复出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肾同期联合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充分准备,改善患者一般状况,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和引流管的护理,控制感染,预防排斥反应发生,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本例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恢复良好,除胸腔积液外,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移植术后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例心脏移植受者为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供体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原位双腔心脏移植,随访4年结果满意。在当前供体紧缺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存在先天性缺陷的供体,适当处理后应用也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少见病,可引起多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肝移植是惟一根治性选择,但有关肝移植治疗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罕有报道。目的:探讨肝移植对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中国武警总医院肝移植研究所1例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女性 59 岁患者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患者肝移植后共随访 8 个月,对肝移植后8个月内的肝功能和腹部超声进行严密观察。结果与结论:患者肝移植后身体状况良好。肝移植对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治疗有效,对其长期生存效果满意,且应在该疾病出现威胁生命的症状前进行肝移植。尽量避免对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进行姑息性介入治疗,尤其是对肝动脉的介入治疗措施,因为姑息性介入治疗可能增加其并发症发生率,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9.
总结1例肝肾序贯联合移植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围术期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配合医生处理感染和循环血量不足等问题, 配合医生维持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的平衡, 全程采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进入稳定康复阶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