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学生再发意外伤害危险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中学生再发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伤害再发的危险因素,为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马鞍山市4所中学的4042名在校学生过去一年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伤害回顾调查。结果 发生各种类型伤害1134人次,共有657名学生发生伤害;其中再发伤害组的265名学生发生742次伤害,占伤害总事件的65.43%;父、母亲化程度、家庭类型、人均收入、儿童饮酒行为、学校类别、儿童注意力易分散以及学生安全意识等因素与中学生再发伤害有关。结论 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和健康促进手段提高儿童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改变与再发伤害密切相关的因素,以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少年伤害流行的现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18所监测点学校共4 350人进行《广东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2007)》调查问卷。结果深圳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23.6%,男生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伤害发生有下降的趋势。青少年伤害原因以碰撞/锐器伤(15.2%)和运动损伤(12.4%)最为常见。伤害结果,男生主要为骨关节伤,女生主要为割刺伤。学校类型、抽烟、饮酒、学习成绩和母亲文化为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青少年伤害较为常见、多发,且不良后果影响长远,应加强青少年特别是初中生伤害的健康教育、安全促进,从伤害源头上抓好伤害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青少年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青少年伤害流行的现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18所监测点学校共4 350人进行<广东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2007)>调查问卷.结果 深圳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23.6%,男生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伤害发生有下降的趋势.青少年伤害原因以碰撞/锐器伤(15.2%)和运动损伤(12.4%)最为常见.伤害结果,男生主要为骨关节伤,女生主要为割刺伤.学校类型、抽烟、饮酒、学习成绩和母亲文化为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青少年伤害较为常见、多发,且不良后果影响长远,应加强青少年特别是初中生伤害的健康教育、安全促进,从伤害源头上抓好伤害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少年伤害与学校及同伴因素的关联,为有效开展伤害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广东中山两市初一到高三学生4 408名,采用自填匿名问卷调查其伤害发生情况、学校及同伴因素。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4 309份,青少年伤害总发生率为15.5%,再发伤害率为4.3%,伤害发生存在性别、学段和地区差别,男生(17.8%)高于女生(13.4%)、初中生(17.4%)高于高中生(13.6%)、广东中山学生(17.9%)高于北京学生(13.0%);同伴关系与伤害发生有关,而学校氛围、同伴对伤害行为的态度、同伴的不良行为与青少年伤害发生及再发伤害均相关。结论 学校氛围、同伴作用是青少年伤害发生的重要关联因素,以学校为伤害干预的主要场所,应关注学校支持性环境的营造,以及同伴对青少年伤害发生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苏启东市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少年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6所学校(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86个班级共4090名在校学生,采用"江苏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学生步行乱穿马路、骑自行车违规、非安全场所游泳等非故意伤害危险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49.96%,39.99%,11.58%,故意伤害危险行为的发生以学习压力重、离家出走意念、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最高,高中生高于初中生(P<0.01),过去1a伤害的发生率为31.67%。结论青少年存在多种易导致伤害的危险行为。教育与卫生部门应针对青少年的性别、年龄特点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预防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青少年伤害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定的监测方案和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江苏省5个城市33826名青少年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江苏省城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12.6%,男生为15.5%,女生为9.9%,男生伤害的报告率高于女生(χ2=230.27,P0.01);1次伤害的发生率为9.5%,2次及以上伤害的发生率为3.1%。扭伤和跌坠伤是学生最常见的受伤原因,骨关节伤和割刺伤是最常见的受伤结果。伤害的发生与家庭类型、学校类型、父亲职业、男生吸烟饮酒行为及不良情绪有关。结论青少年是伤害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原因采取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0年广东省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状况,为进一步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广东省21个地市随机抽取106所学校,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选取1—2个班进行整群调查。应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自填式问卷,收集学生的一般情况、11种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和严重伤害相关情况,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1449名学生,其中男生10355人(48.28%),女生11094人(51.72%)。曾经发生伤害危险行为共19940例,发生率为92.96%,其中非故意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为56.75%(12173/21449)、故意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为74.05%(15884/21449)。其中危险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受到欺侮、感到孤独和骑车违章,发生率分别为59,43%、57.40%、42.70%。不同性别、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学校类型的学生各种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有所不同(P〈0.05或P〈0.01)。青少年严重伤害发生人数为3132例,其总发生率为14.60%(3132/21449),男生17.94%,女生11.48%,其中一次伤害和再发伤害发生率分别10.25%(2198/21449)和4.35%(934/21449)。结论青少年中存在多种容易导致伤害的危险行为,应针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伤害特别是再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青少年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青少年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6类16所学校学生3800名进行有关伤害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总的伤害报告率为46.9%,男生高于女生;普通初中的学生是伤害的高发人群;跌落伤和物体砸伤或碰伤是发生率较高的伤害类型;发生率较高的危险行为主要为受到欺辱、交通违章、与他人打架等;感到没有安全保障、非健康的心理状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较高。结论青少年中存在多种容易导致伤害的行为,应根据青少年伤害发生特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意外伤害相关危险因素负二项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中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马鞍山市的4043名中学在校生过去一年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伤害回顾调查。结果 马鞍山市中学生伤害事件发生(次)率为28,05%,伤害人平均发生伤害次数为1.73次,负二项回归分析提示大家庭和重组家庭、父母亲从事的某些职业类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孩子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能集中精力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的文化程度为中学及以上、家庭与学校的距离很远可能为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家庭情况、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及孩子的安全意识与伤害发生的关联显著,应在中学生中开展针对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回顾时限对儿童青少年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马鞍山市4523名学生进行1年的伤害主动监测,各学校由校医或健康信息员每天收集学生伤害事件,监测时间为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监测对象分成3组,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间隔时限进行伤害自我回顾性报告.结果 4523名学生,全年共发生伤害事件6350人次,总伤害事件年发生率为74.2%,男生发生率(78.6%)高于女生(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隔3个月一次的回顾性报告伤害年发生率减低0.02%,伤害次数减少19人次;间隔6个月一次的回顾性报告伤害年发生率减低0.02%,伤害次数减少58人次;12个月回顾性调查过去一年内伤害事件发生情况,伤害年发生率减低8.8%,伤害次数减少505人次,以3~6岁组和轻度及微小伤害减低更为显著.结论 间隔3个月一次和间隔6个月一次回顾性报告的伤害年发生率只有轻微减低,对伤害信息的获得较完整;12个月的回忆期限,低估了伤害的发生风险;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回顾时限以6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常州市青少年伤害的发生原因和分布特征,探讨学生伤害的有效干预措施及预防模式。方法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常州市大、中学校学生3 645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常州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9.16%,男性为11.7%,女性为6.7%,男女比1.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0,P0.01)。性别、学习阶段、家庭类型、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运动、运动场地安全措施、自身不安全行为、心理因素都是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青少年伤害的预防需要政府和卫生部门以及社会的协同,提高青少年及其家长、教师乃至全体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回顾时限对儿童青少年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马鞍山市4523名学生进行1年的伤害主动监测,各学校由校医或健康信息员每天收集学生伤害事件,监测时间为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监测对象分成3组,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间隔时限进行伤害自我回顾性报告.结果 4523名学生,全年共发生伤害事件6350人次,总伤害事件年发生率为74.2%,男生发生率(78.6%)高于女生(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隔3个月一次的回顾性报告伤害年发生率减低0.02%,伤害次数减少19人次;间隔6个月一次的回顾性报告伤害年发生率减低0.02%,伤害次数减少58人次;12个月回顾性调查过去一年内伤害事件发生情况,伤害年发生率减低8.8%,伤害次数减少505人次,以3~6岁组和轻度及微小伤害减低更为显著.结论 间隔3个月一次和间隔6个月一次回顾性报告的伤害年发生率只有轻微减低,对伤害信息的获得较完整;12个月的回忆期限,低估了伤害的发生风险;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回顾时限以6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09年到深圳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之一的宝安区某街道医院急诊科就诊的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以及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结果2006--2008年伤害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而2009年比2008年下降14.6%。2006--2009年伤害病例人次数男、女之比分别为3.43、3.37、3.33和3.43。伤害发生主要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主,有51198例,占总例数的70.12%。结论深圳宝安区伤害以工人的职业伤害为主,职业伤害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前宝安区预防伤害优先干预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少年运动伤害现状及其与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4 334名中学生进行运动伤害、个性特征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上海市青少年运动伤害发生率为5.61%,人次发生率为8.49%;伤害组与未发生伤害组的E,N2个分量表得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非故意伤害行为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66所大、中学校119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骑自行车违规行为的发生率为41.67%,初中生骑自行车违规率高于其他学段学生,普通中学高于重点中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曾经发生过严重受伤的比例为14.84%.经常或总是步行违规的学生占8.08%,高中生高于其他学段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曾经发生过严重受伤的比例为16.22%.最近12个月内有14.15%的学生到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地方游泳过,普通中学高于重点中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曾经发生过严重受伤的比例为20.78%.最近12个月内有5.86%的学生到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地方滑过冰,普通中学高于重点中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10%曾经发生过严重受伤.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非故意伤害行为不容乐观,相关部门须加强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sex-specific prevalence rate of serious sports injuries in the past year among students ages 13–15 years from 25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LMICs) globally. Data from 46,922 nationally-representativ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Global School-based Student Health Survey (GSHS) were analyzed using complex samples analysis. The GSHS defines injuries as serious when they cause at least one full day of missed school or usual activities or require clinical treatment. Students reporting more than one serious injury in the past year are asked about the single most serious injury.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reporting at least one serious injury in the past year ranged from 15–71?% (median 44?%) among boys and 8–70?% (median 30?%) among girls. The proportion of most-serious injuries in the past year that were sports-related ranged from 25–60?% among injured boys (median 35?%) and 12–56?% among injured girls (median 24?%).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sports-related injuries were broken bones and dislocated joints, reported by 13–62?% (median 28?%) of boys with sports injuries and 10–86?% (median 25?%) of girls with sports injuries. Although the annual injury rates among early adolescents vary widely between countries, the GSHS shows that sports injuries are common globally among both male and femal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Understanding global trends in the health risks for various population groups, such as adolescents, allows community health partnerships to proactively address health needs in the communities they ser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