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安徽省3个地区HIV/AIDS患者,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对HIV/AIDS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开展健康促进,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结果 HIV/AIDS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74.02%和68.50%,且生活质量也不容乐观.通过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安全感及答疑解惑等心理干预手段,有效的缓解HIV/AIDS患者抑郁与焦虑情绪(干预后抑郁、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下降为55.28%和47.97%),且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工作者对HIV/AIDS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可改善HIV/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干预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HIV感染者心理应激状态与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分析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政府制订相关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癫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用的相关测评工具以及给予的心理干预模式,分析了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癫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提出符合中国癫痫患者需要的、规范的、具有可参照性的癫痫患者心理干预措施,促进癫痫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善,进而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心理护理模式对癌症患者睡眠干预,探索适合我国癌症患者的睡眠护理模式。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3年9月90例癌症失眠患者为研究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患者为对照组,45例采用心理护理模式的患者为观察组,干预42 d后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进行评价,对两组的睡眠质量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心理护理干预42 d后,观察组的失眠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睡眠的不良认知得到纠正,心理健康状况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心理护理模式,可有效纠正癌症患者对睡眠的不良认知,改善其睡眠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整体康复;且认知行为治疗等措施易于被护理人员掌握,便于在临床实践中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对宫颈癌病人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心理问题与护理体会。 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月选择200例维吾尔族宫颈癌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疏导性心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放松训练干预等,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变化及差异。 结果 实施心理干预后,Karnofsky评分显示干预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评分提示干预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及其他四个维度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宫颈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对宫颈癌治疗有积极作用,临床中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评价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艾滋病患者在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消极情绪和自身总评生活质量均得到了很大改善.结论:临床上,在对艾滋病人进行护理时,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采取人性化的护理,进而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和自身总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性行为及其相关性,进一步改善MSM艾滋病患者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为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MSM艾滋病患者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用Epidata3.1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共调查400名MSM艾滋病患者,相关羞辱和歧视状况总分为(68±11.60),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24.75%和13.00%。同时多性伴行为与年龄、担心公开、内在性权益歧视及焦虑相关。其不安全性行为与担心公开相关。结论 MSM艾滋病患者相关羞辱、歧视、抑郁和焦虑情况较为严重,并与性行为存在一定关联。因此,应在MSM艾滋病患者中开展反歧视干预,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其性行为安全性的概率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在某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进行研究,所有老年人均接受1年的心理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老年人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情感状态抑郁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干预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针对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3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根据每个患者的测评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除偏执症状外,患者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维度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负性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及其配偶实施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对HIV/AIDS及其配偶开展行为干预,并在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各开展1次问卷调查及HIV抗体检测.结果 干预前调查77对HIV/AIDS及其配偶,干预后调查69对HIV/AIDS及其配偶,干预后,HIV/AIDS及其配偶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80.5%和81.82%均提高到94.20%,配偶间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79.20%上升到91.11%,HIV/AIDS及其配偶存在抑郁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53.25%和42.86%下降到36.23%和26.09%.结论 行为干预对于HIV/AIDS及其配偶行为改变是有效的,能够改善心理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姜兰  孙晓乐  王月琳 《现代保健》2012,(11):145-146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不育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0年收治的133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方法。结果:患者经过一定的心理干预,心理、躯体、生活功能均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对女性不孕不育患者实施科学、耐心的健康教育,可以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因社会的歧视和敌意以及疾病的不可治愈性,HIV/AIDS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出现敌对、报复和精神病等异常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及社会稳定[1-2]。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艾滋病逐渐从致死性疾病变为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行为健康和生活质量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意在通过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期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提高健康行为和服药依从性,降低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危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象,对其进行干预,并于入院前和入院后4周进行问卷调查,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各因子评分与干预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是必不可少的,它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使生活得到改善,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予以肿瘤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6周.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2、4和6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结果 心理干预6周末,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 <0.05或P<0.01),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则均无显著变化(P>0.05).干预6周末,研究组GQOLI-74总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鼻咽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12例EM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干预。入院当天和出院后3个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在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8、7.52、4.12和3.25,均P<0.05);观察组在生理和心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62和8.72,均P<0.05)。结论对EM s患者予以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中的健康教育对乙型肝炎患者生活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系统的相关知识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CHB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消毒液的正确使用、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保持乐观情绪,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形成良性的心理环境,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学习障碍儿童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LD)儿童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对改善LD儿童心理行为的效果评价。方法 分设干预组,LD对照组,学业一般组,学业优秀组。对各组儿童进行厌学情绪,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测定,并对干预组儿童进行2年心理辅导干预。结果 LD儿童和学业一般,学业优秀儿童在厌学情绪,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心理健康测量总分的差异有显意义(P<0.05),均分结果显示LD组>学业一般组>学业优秀组。心理辅导后,干预组儿童在大学套学情绪,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心理健康测量的总分均明显下降,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居住环境,活动机会性,社会心理状况,社会环境状况,生活质量总分则显提高,且心理辅导前后差异有显意义(P<0.01);干预组与LD对照组比较,在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方面的上述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有显意义(P<0.05)。结论 LD组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有助于改善LD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4名门诊精神分裂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并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干预组实施为期半年的心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比一般人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付玉梅 《现代保健》2010,(26):177-17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产科行子宫切除术后产妇情绪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综合生活质量调查问卷(GQOLI-74)对4例行子宫切除术的产妇心理状态和综合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对干预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产科行子宫切除的产妇术后早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生活质量较低.通过在术后住院期间及产后6次访视进行心理干预,产妇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均较术后早期有明显的改善,各量表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的产妇及时实施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其情绪障碍,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慢性职业中毒病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存在着多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做好职业中毒病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生活质量,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对78例住院职业中毒病人进行了心理干预,观察其心理健康状况和血皮质醇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