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已成为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多数患者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均会出现血栓堵塞脑动脉,因此早期溶栓对于血管的复流再通、抢救缺血半暗带、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阿替普酶是第2代高选择性溶栓药物,其活性成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可与纤维蛋白结合诱导纤溶酶原直接激活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溶解,起到纤溶作用。本文从阿替普酶作用机制、不同时间窗(3 h、3~4.5 h和4.5 h)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和研究进展以及阿替普酶溶栓联合不同药物治疗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更多超时间窗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以及阿替普酶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reteplase,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74例发病<12h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rPA进行静脉溶栓,并回顾性分析138例应用阿替普酶(rt-PA)治疗的AMI患者作为对照.研究溶栓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溶栓再通率高于rt-PA组(P<0.05);急性期病死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略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PA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安全、副作用少,并且给药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连用3d。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检测纤溶指标: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程度ND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PAI、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8、10.173、11.654,P0.05),PT、APTT、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5、7.918、7.332,P0.01)。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6,P0.01)。结论阿替普酶溶栓后再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及凝血状态,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3个月时的近期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0月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收治的发病在4.5 h之内的ACI患者共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3个月时的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NIHSS评分于治疗后24 h及14 d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时的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可更有效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持续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0月间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再选取同期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凝血和纤溶活性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住院且行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肝素钠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肝素钠组在阿替普酶溶栓后即刻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对照组在溶栓24 h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7 d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凝血和纤溶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肝素钠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替普酶溶栓序贯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纠正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降低血清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15例)和实验组(15例),分配方式选用随机分配法,前者采用拜阿司匹林药物,后者采用阿替普酶药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到,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较高,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过程满意度也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辅助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药物组给予rt-PA溶栓,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TCD辅助溶栓,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TIBI分级)、显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6.2)分比(15.7±7.7)分,t=1.98,P<0.05].联合组和药物组治疗后显效率分别为72.0%(18/25)和56.0%( 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治疗后2h,联合组TIBI分级改善率(72.0%,18/25)显著高于药物组(48.0%,12/25)(x2=4.98,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联合TCD辅助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张辉 《临床医学工程》2019,(9):1225-122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TNF-α、IL-1β、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缓解其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炎症状态,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79-38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基础治疗和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后1、3、6个月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46例符合诊断和溶栓治疗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清除自由基、血小板抑制药,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6小时、24小时和7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实验组行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比较两组患者伸神经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NIHSS、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hs-CRP、IL-1β、TNF-α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溶栓后24h、14d实验组患者的NIHSS、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hs-CRP、IL-1β、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予以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改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对血清炎性因子造成的缺血后在灌注损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试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90d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40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预后良好组18例,预后不良组22例.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相比,年龄[(64.64±11.30)岁比(58.94±10.47)岁]、发病至治疗时间[(376.73±316.32)min比(176.00±59.74) min]、溶栓前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73±8.46)分比(11.22±5.20)分]、溶栓治疗24 h内最大收缩压(SBPmax)[(186.59±24.79)mm Hg(1 mm Hg=0.133 kPa)比(169.00±23.04)mm Hg]、收缩压连续变异性(SBPV)[(17.11±3.90)mm Hg比(13.33±4.97)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治疗24h内的SBPmax、SBPV与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90d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统一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情绪、NHISS以及自理能力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的抑郁情绪、NHISS以及自理能力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14%)要显著低于对照组(19.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经过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16.
李金英  吴优  徐曼英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0):1412-141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n—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判断是否是溶栓适应证,符合溶栓标准的患者,选用阿替普酶(n—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愈53例,好转8例,死亡2例,治愈率84.1%。溶栓后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脑出血,脑出血的发生率为11.1%,其中致死性脑出血2例,死亡率为3.17%。结论严格掌握溶栓时间窗及适应证,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52例行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内26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NIHSS评分均明显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塞患者阿替普酶早期溶栓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每组55例.并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溶栓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rt-PA溶栓治疗,溶栓加丁苯酞组给予rt-PA溶栓治疗的同时口服丁苯酞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比较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后ESS评分、血浆MMP-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ESS评分、血浆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14、21d溶栓加丁苯酞组的ESS评分显著高于溶栓组,且随着疗程的延长,其升高的程度显著优于溶栓组(P<0.01).治疗后3个月溶栓加丁苯酞组总有效率为85.5%(47/55),显著高于溶栓组的69.1%(38/55)(P<0.05).对照组血浆MMP-9水平为(12.94±9.23)ng/L,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血浆MMP-9水平分别为(14.13±7.58)、(14.37±8.16)ng/L,治疗后3h分别为(21.64±10.13)、(23.05±11.26)ng/L,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加丁苯酞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7.3%(4/55),病死率为5.5%(3/55),溶栓组分别为10.9%(6/55)、7.3%(4/5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患者血浆MMP-9水平升高程度显著大于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P<0.05).结论 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并未增加溶栓后的出血风险,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各项临床指标,观察溶栓前、溶栓后7d、14dNIHSS评分及溶栓前、溶栓后14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定预后,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预后情况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Hcy增高组和正常组在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mR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年龄、溶栓后7d、14dNIHSS评分、14dmRS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水平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疗效,应密切观测血清Hcy水平并早期干预,以便更好的提高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损伤情况及临床疗效、溶栓后出血、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CS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溶栓后出血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MR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14 d、 30 d、 90 d后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AIS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溶栓后出血率相当,但前者在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