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芬  李晓行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546-154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中控制血糖的疗效。方法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组20例及传统的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组22例,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胰岛素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CSⅡ组与MSⅡ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均能达标,且两组血糖值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CSⅡ组平均血糖达标所用的时间明显低于MSⅡ组(P=0.003);CSⅡ组每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MSⅡ组(P=0.00);CSⅡ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Ⅱ组;CSⅡ组切口感染率低于MSII组。结论CSⅡ与MSⅡ相比,明显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能平稳、迅速控制血糖、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与常规皮下胰岛素分别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CSⅡ组)和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Ⅱ组),CSⅡ组将短效胰岛素通过胰岛素泵缓慢注入皮下,MSⅡ组则于3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血糖达标时间以及发生低血糖次数。结果经CSⅡ组和MSⅡ组分别治疗后的患者FBG、2hPG的数值差异不明显,而两组间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存在明显差异,CSⅡ组治疗糖尿病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可使血糖控制稳定,降低不良反应,并且安全性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合并眼部疾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糖尿病合并眼部疾病拟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Ⅱ)组和多次皮下注射(MSⅡ)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平均住院日数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血糖均达到控制目标,但CSⅡ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小,平均住院日数少(P〈0.01),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眼部疾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能更快更好地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日数,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组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组,并将2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SⅡ组比MSⅡ组血糖控制更理想,低血糖发生率减少,心脏严重事件发生率、院内感染率、死亡率明显减少.结论 CSⅡ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快速平稳地降低血糖,减少心脏严重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于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自2012年1—12月进入某医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给40例。分别命名为CS Ⅱ组和MS Ⅱ组。对CS Ⅱ组的40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连续性的皮下输注的治疗方法,对MS Ⅱ组的40例患者采用的是胰岛素进行连续的皮下注射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期间做好相应的记录,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差异。结果 CS Ⅱ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在(6.7±1.1)d,MS Ⅱ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在(7.6±1.5)d。CS Ⅱ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明显的短于MS Ⅱ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结论通过临床对比研究,我们发现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性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比胰岛素连续的皮下注射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更好。因此,采用胰岛素泵进行连续性皮下输注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进行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治疗2型糖尿病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泌尿系感染患者56例随机分为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30例)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MSⅡ组,26例),观察感染细菌、血糖、血糖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泌尿系感染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两组患者的血糖治疗后均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的时间、泌尿系感染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较MSⅡ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患者最常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等。CSⅡ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并能减少低血糖发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李云松  李强 《现代保健》2011,(32):58-59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法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法(MSII)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选择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csⅡ组)和对照组(MSII组),CSⅡ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门冬胰岛素。对照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门冬胰岛素和睡前(22:00)注射中效诺和灵,术中及术后禁食期则停用餐前胰岛素,只给予基础量。结果CSⅡ组控制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CSII较MSII能明显缩短待手术期;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能更平稳、更迅速地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CSⅡ组给予胰岛素泵入门冬胰岛素,MSⅡ组给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进行短期强化达标治疗,据血糖调节胰岛素类似物剂量。比较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值,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类似物用量,低血糖发生例/次。结果:治疗后各点血糖均值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CSⅡ组与MSⅡ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分别为(5.79±0.83)mmol/L,(6.32±0.89)mmol/L,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4.40±2.12)d,(10.83±4.50)d,达标时胰岛素类似物用量分别为(32.9±4.1)U/d,(48.1±3.7)U/d,低血糖发生例/次分别为3例和12例。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可在短期内使血糖达到满意控制且患者依从性好,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糖尿病强化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垂体生长激素瘤继发糖尿病术前应用胰岛素泵(CSⅡ) 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 控制血糖疗效分析.方法:将164 例垂体生长激素瘤继发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泵组与常规皮下注射组,观察达标血糖控制的时间及每日所用的胰岛素剂量.结果:治疗后血糖降低两组(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下降水平,血糖波动幅度(mmol/L) 及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 次数) 比较,C 组明显好于M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法能更稳定地控制垂体生长激素瘤继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并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进行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治疗2型糖尿病并肺部感染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肺部感染患者83例随机分为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42例)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MSⅡ组,41例),观察血糖、血糖下降至正常的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费用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治疗后均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的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较MSⅡ组明显减少(P〈0.05);CSⅡ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而空腹C肽、高密度脂蛋白-固醇明显升高(P〈0.05)。而MSⅡ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Ⅱ能更好地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减少费用和住院天数,并能减少低血糖发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泵在20例眼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降糖治疗的效果。方法 4 0例眼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分别使用胰岛素皮下泵(CSⅡ组2 0例)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Ⅱ组2 0例)降糖治疗。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前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结论 使用胰岛素皮下泵可以快速、有效的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皮下注射诺和锐30;B组30例,皮下注射诺和灵30R.观察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能有效地降低血糖,2组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短,每日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 诺和锐30能够平稳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更为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李万森 《现代保健》2009,(21):54-55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胰岛素泵组,采用Minimed公司生产的507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Ⅱ),胰岛素为Novo Nordisk公司生产的Novo Rapid。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组,采用2-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为Novlin R、Novlin N或/及Novlin预混胰岛素。结果CSⅡ能显著快速改善血糖控制,且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论短期胰岛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较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在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及胰岛用量方面均优,并可减少低血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洪雪梅 《中国医师杂志》2009,12(10):853-854
目的 观察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皮下注射诺和锐30;B组30例,皮下注射诺和灵30R.观察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能有效地降低血糖,2组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短,每日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 诺和锐30能够平稳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更为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予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及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CSII组和MDI组,各61例,比较组间血糖达标时间、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CSⅡ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小于MDI组(p<0.05)。结论 CSII泵胰岛素给药更符合生理规律,是目前最优秀的强化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G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组(观察组)10例,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组(对照组)10例。观察组采用诺和灵R笔芯(100U/ml)将每天总量的40%予持续输注,每天总量的60%予三餐前给药。对照组三餐前将诺和灵R皮下注射,睡前将诺和灵N皮下注射。测定空腹及餐后1、2、3h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并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两周后,能更有效的控制餐后1h、2h的血糖(P0.05),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胰岛素泵持续治疗GDM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餐后1、2h血糖,可使血糖控制在完全正常的目标范围内,并可适当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皮下注射诺和锐30;B组30例,皮下注射诺和灵30R.观察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能有效地降低血糖,2组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短,每日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 诺和锐30能够平稳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更为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重症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37例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重症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赖脯胰岛素,对照组用赖脯胰岛素三餐前及甘精胰岛素晚上睡前常规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给予糖尿病教育、根据病情合适的糖尿病饮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7.2±1.2)mmo1/L,餐后2h血糖为(9.4±1.2) mmol/L,睡前血糖为(9.4±1.3) mmol/L,对照组分别为(8.5±3.0)、(10.0±2.4)、(10.2±2.4)mmol/L,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睡前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5.4±2.5)d,胰岛素用量为(43±9)U/d,而对照组分别为(12.8±3.8)d、(55±10)U/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低血糖发生.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重症高龄2型糖尿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更利于此类患者血糖控制及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人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昌黎县人民医院6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指导、监测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胰岛素泵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人胰岛素(诺和灵R),并加强用泵护理;对照组应用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和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及平均三餐后2 h血糖(2 hB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胰岛素泵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泵组较对照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泵组低血糖发生率、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用胰岛素泵联合人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可使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增加母婴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胰岛素泵组(CSⅡ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MD I组)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结果CSⅡ组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率与MD I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同时CSⅡ组治疗达到目标血糖值所用时间与MD I组相比也明显减少(P<0.001)。结论胰岛素泵能更快更安全地控制血糖,同时减少多次皮下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