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MOBIL-O-Grap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组)和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24小时血压,比较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SBP、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值无差异(P〉0.05),nSBP、nDBP、夜间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存在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血压升高,夜间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张颖  韩素霞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200-2202
目的探讨早晨或夜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2级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晨服药组(A组)和晚间服药组(B组)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 (1)两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诊室血压下降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早晨服药和晚间服药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晚间服药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和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明显低于早晨服药组患者(P〈0.05)。结论早晨或晚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晚间服药组患者能更有效的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不同服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清晨高血压、血压晨峰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影响。方法将324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81例。A组清晨顿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B组清晨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晚间服氯沙坦钾;C组清晨服氯沙坦钾,晚间服苯磺酸氨氯地平;D组晚间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治疗前后分别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压晨峰及血压节律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各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D组nSBP、nDBP均低于A、B、C组,B、C组nSBP、nDBP均低于A组(P值均0.05)。治疗后,杓型血压恢复率、血压晨峰现象缓解率、清晨血压达标率均为D组优于A、B、C组,B、C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不良反应较轻,无退出治疗者。结论睡前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治疗能有效控制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清晨高血压,改善血压昼夜节律,缓解血压晨峰现象,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是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表达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均检测动态血压水平,分析血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相关指标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Rein高水平的患者24hSBP、nSBP、dSBP、24hDBP、dDBP、nDBP、24hSSD、24hDSD高于Rein低水平的患者,AngⅡ高水平的患者24hSBP、nSBP、dSBP、24hDBP、dDBP、nDBP、24hSSD、24hDSD高于低水平的患者,Rein(P=0.01)、AngⅡ(P=0.04)、24hSSD(P=0.03)、24hDSD(P=0.03)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血清中Rein、AngⅡ与患者动态血压及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心电二合一监测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观察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0例为观察组,单纯高血压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无靶器官损害为A组,有靶器官损害者为B组。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24hSBP、 dSBP、 nSBP、 nDBP、 SDNN、 SDANN、 SDNN Index、 PNN50、 r MSSD均更高(P <0.05)。与A组相比, B组的24hSBP、 dSBP、 nSBP更高, 24hDBP、 dDBP均更低(P <0.05);与A组相比, B组心率变异各指标均更低(P <0.05)。结论动态血压心电二合一监测能准确评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不同用药时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为临床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A组67例和观察B组67例,对照组每日晨起7:00-8:00顿服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观察A组每日晨起7:00-8:00顿服氨氯地平,晚间19:00-20:00顿服厄贝沙坦,观察B组每日晨起7:00-8:00顿服厄贝沙坦,晚间19:00-20:00顿服氨氯地平,3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3组患者均测量24 h动态血压,记录3组患者24 h、白天、夜间舒张压和收缩压(24 hDBP和24 hSBP、dDBP和dSBP、nDBP和nSBP),计算24 h、白天、夜间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标准差(24 hDSD和24 hSSD、dDSD和dSSD、nDSD和n SSD),比较3组的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阳性发生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血压值(24 hSBP、24 hDBP、dSBP、dDBP、nSBP和n 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血压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24 hSBP、d SBP和n S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之间各血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各血压变异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A组和观察B组24 hDSD、24 hSSD、d DSD、d SSD和n S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压晨峰阳性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A组和观察B组血压晨峰阳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晚分服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并可显著降低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阳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服用厄贝沙坦对老年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60例老年非勺型高血压患者均给予单药厄贝沙坦胶囊75 mg口服,1次/d,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晨起服药组(30例)和睡前服药组(30例).观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动态血压、诊室血压和心脏彩超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全天平均收缩压(24 h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全天平均舒张压(24 h 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 SBP、nSBP、dSBP、24 h DBP、nDBP、dDBP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睡前服药组比晨起服药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前服药组收缩压下降率(SBPF)≥10%比例高于晨起服药组[80.0%(24/30)比53.3%(16/30)],舒张压下降率(DBPF)≥10%比例也高于晨起服药组[76.7%(23/30)比50.0%(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室间隔厚度(IV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和IVST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睡前服药组LVEDD和IVST均低于晨起服药组[(47.67±2.82) mm比(51.73±2.99) mm、(9.60±1.50) mm比(12.03±2.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非勺型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睡前服用厄贝沙坦能更好地降低血压,纠正夜间血压高负荷,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提前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北京市某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白天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白天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SCV,dSCV及nS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SCV,dSCV及nSCV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24 h DBP,dDBP,nDBP,24 h DCV,dDCV及nD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 DBP,dDBP,nDBP,24 h DCV,dDCV及nDCV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24 h DCV,dDCV,nDC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ET,NO,eNOS,IMT及FM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ET、IM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O,eNOS及FM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均可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但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疗效更为理想。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方案,提升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锦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349例,分为对照组(单纯H型高血压)186例和观察组(H型高血压+冠心病)1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日间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及SCV;比较两组患者的日间舒张压(dSBP)、夜间舒张压(nSBP)及DCV,并对血压变异性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两组dSBP.nSBP.SCV和dDBP.nDBP.D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评分=2.231+3.414×SCV+2.917×SCV。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SCV和DCV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75例老年EH患者,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EH并LVH组(69例)和EH非LVH组(106例).另选择45例同期住院的非EH且无明确心脏疾病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血压变异性、超声心动图及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并进行比较.再以LVMI为因变量,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EH并LVH组和EH非LVH组LVMI、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脉压(P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低频(LF)、低频/高频(LF/HF)、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空腹胰岛素(FPI)、餐后2 h血糖(2hPG)和餐后2 h胰岛素(2 hP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高频(HF)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EH并LVH组LVMI、24 hSBP、PP、dSBP、dDBP、24 hSBP-SD、dSBP-SD、LF/H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ApoB、UA、空腹血糖(FPG)、FPI、2 hPG、2 hPI高于EH非LVH组(P<0.01或<0.05),SDNN、HF、HDL-C低于EH非LVH组(P<0.01或<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老年EH患者LVMI与24 hSBP、SDNN、LFAIF、UA、24 hSBP-SD和2 hPI存在相关性.结论 老年人LVH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降低24 hSBP、血压变异性和血UA水平,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延缓或逆转LVH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2016,(10):1434-1436
目的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2例)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倍博特)治疗,观察组(n=45例)则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方代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相关指标、血压昼夜节律逆转、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动态血压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昼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dSSD、dDSD)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nSSD、nDSD)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逆转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面部潮红、轻微头痛、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2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降糖、降脂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SCr、BUN、24 h尿蛋白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dSBP、dDBP、nSBP、nDBP、24 h SBP、24 h DBP、24 h尿蛋白及血清SCr、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 <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白质病变(WML)的关系。方法纳入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分为WML组(n=52)和非WML组(n=38),WML组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5)和重度组(n=27),分析其动态血压变化、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WML组dSBP、dDBP、dSBP-SD、dDBP-SD、nSBP、nSBP-SD、24h SBP、max SBP、maxDBP、24hSBP-SD均显著高于非WML组(P0.05),两组nDBP、nDBP-SD、24hDBP和24hDBP-SD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ML组dSBPV、dDBPV、nSBPV、nDBPV、24h SBPV和24hDBPV均显著高于非WML组(P0.05);WML轻度组和重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杓型WML发生率40.63%,非杓型64.71%,超杓型70.83%,杓型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类型(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SBP和nSBP-SD是导致WML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压变化、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均是WML的影响因素,其中dSBP和nSBP-SD是导致WML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血压变异性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根据合并糖尿病情况,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74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58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单纯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单纯糖尿病组.比较4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如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分析各组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昼夜差值百分比(△SBP%、△DBP%)及靶器官损害的情况.结果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5.48±1.03) mmol/L比(4.96±1.14) mmol/L;(3.92±0.63) mmol/L比(3.17 ±0.55) mmol/L;(1.41±0.19) mm比(0.93±0.2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24 h SBP、nSBP明显增高,24 h DBP、dDBP明显降低[(145.3±13.1)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37.1±12.8)mm Hg;(139.4±9.9) mm Hg比(131.1±11.6)mm Hg;(74.2±9.6)mm Hg比(80.9±9.2) mm Hg; (77.2±9.1) mm Hg比(82.4±9.3)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发生靶器官损害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各组[55.17% (32/58)比27.87%(17/61)、21.62%(16/74)、10.26% (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5,95%CI:1.088~ 1.201,P<0.05)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而△SBP%(OR=0.918,95% CI:0.872 ~ 0.984,P<0.05)是靶器官损害的保护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明显增加了血压变异性,加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5.
黄良海 《现代保健》2011,(11):38-39
目的 探讨中药茶剂对中青年隐匿性高血压(MH)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MH患者考虑肥胖、运动、吸烟、饮酒等因素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8例,在社区干预基础上,服用中药茶剂,一天一剂泡茶,6月后复查ABPM;对照组37例仅行社区干预治疗,同期作ABPM比较参数.结果 治疗组24 h-SBP、dSBP、24 h-DBP、dDBP、dPP和nSBP、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对照组24 h-SBP、dSBP、dDBP前后有差异.同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81.58%,优于对照组的54.05%(P<0.01).结论 中药茶剂配合社区干预可有效逆转中青年MH患者血压,改善其昼夜节律和血管顺应性,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为预防CKD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肾功能相关检测的3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信息,进行体格检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实验室生化测定。采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动态血压参数筛检CKD的最佳界值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CKD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人群CKD的检出率为8.97%,不同性别、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白昼收缩压标准差均高于非C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筛检CKD的ROC曲线下面积和最佳界点值分别为0.652和148 mm Hg,0.637和152 mm Hg,0.668和140 mm Hg,0.652和48 mm Hg,0.636和48 mm Hg,0.665和47 mm Hg,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筛检CKD的ROC曲线下面积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夜间平均收缩压增高(≥140 mm Hg)和白昼平均脉压增高(≥48mm Hg)与CKD患病高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OR分别为3.371、2.687,P0.05,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CKD密切相关,在CKD患者的降压治疗中需加强动态收缩压和动态脉压的管理,夜间平均收缩压和白昼平均脉压可作为高血压患者肾脏损害的重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于预测子痫前期(PE)孕妇分娩小于胎龄(SGA)儿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733例PE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PE孕妇分娩SGA儿与适于胎龄(AGA)儿,将其分为A组(n=399,分娩SGA儿PE孕妇组)和B组(n=334,分娩AGA儿PE孕妇组)。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人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龄、新生儿出生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舒张压、收缩压、白天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白天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和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等指标进行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2组孕妇的收缩压夜间压下降率(SBP-DR)和舒张压夜间压下降率(DBP-DR)等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分娩SGA儿PE孕妇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tata 15.0统计学软件中的"roccomp"命令,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各项参数构成预测模型,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ROC-AUC),并进行多重ROC曲线比较。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PE孕妇的年龄、孕前BMI、分娩孕龄、新生儿出生体重、HbA1c、TG、TC、LDL、舒张压,以及24-h ABPM监测参数中的nSBP、24-h SBP、dDBP、nDBP、24-h DBP、SBP-DR、DBP-D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12、2.564、13.901、27.073、3.436、-2.165、-3.690、-3.021、-3.825、-2.557、-4.836、-7.423、-6.024,Z=4.221、5.703;P<0.05)。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E孕妇的舒张压、nSBP、SBP、dDBP、nDBP、和24-h DBP,均是其分娩SGA儿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8,95%CI:1.039~1.203,P=0.003;OR=1.216,95%CI: 1.098~1.347,P<0.001;OR=1.172, 95%CI: 1.036~1.326,P=0.011;OR=1.221, 95%CI: 1.123~1.327,P<0.001;OR=1.287, 95%CI: 1.198~1.383,P<0.001;OR=1.282,95%CI: 1.178~1.296,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nSBP、24-h SBP、dDBP、nDBP和24-h DBP,均是PE孕妇分娩SGA儿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5,95%CI:1.135~1.410,P<0.001;OR=1.238,95%CI:1.085~1.412,P=0.002;OR=1.221,95%CI:1.120~1.331,P<0.001;OR=1.289,95%CI:1.197~1.388,P<0.001;OR=1.289,95%CI:1.197~1.388,P<0.001)。③多重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4-h ABPM参数中,基础模型合并nDBP的ROC-AUC为0.694,显著大于基础模型合并CBP舒张压的0.646,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2,P=0.003)。 结论24-h ABPM参数中的nDBP与PE孕妇是否分娩SGA儿密切相关,这为PE孕妇的血压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莲  王丽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5,(13):2475-2477
摘要:目的 比较肾血管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诊治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定平均值,脉压测定平均值,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和夜间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测定平均值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脉压测定平均值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即24小时、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夜间血压均发生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对照组血压降低平均值多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值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夜间有所降低但不明显,临床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  相似文献   

19.
哈森  曹俊爽 《医疗装备》2020,(2):100-101
目的探讨首发脑梗死与复发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首发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复发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两组均予以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的血压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试验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日间平均收缩压(SBP)、夜间平均收缩压(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舒张压(DBP)、夜间平均舒张压(D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压昼夜节律(BPCR)、血压晨峰(MBP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复发患者的血压水平相比首发患者更高,临床上需要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水平的重视,预防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尿液中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比值检测及其与动态血压、子宫动脉血流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孕中期子痫前期患者9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52例作为轻度组,重度子痫前期38例作为重度组。另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常规产检的孕中期正常孕妇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各组孕妇尿液sFlt-1/PLGF比值、动态血压指标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水平。结果轻度组、重度组孕妇尿液中sFlt-1/PLGF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且重度组孕妇尿液中sFlt-1/PLGF比值高于轻度组(P0.05)。轻度组、重度组孕妇的动态血压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水平,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且重度组孕妇的升高程度较轻度组更明显(P0.05)。子痫前期孕妇尿液中sFlt-1/PLGF与动态血压指标、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尿液中sFlt-1/PLGF比值可辅助诊断子痫前期,且其比值与孕妇动态血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均直接相关,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