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劲松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22,(14):141-144
目的 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应用全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对其血常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英山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40例(行全脾切除术治疗)和B组48例(行PS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前1 d及术后7、28 d血常规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均P<0.05);术前1 d及术后7、28 d A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8 d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相较于术前1 d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7、28 d B组显著低于A组;术后7、28 d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术后7、28 d B组显著高于A组(均P<0.05);与术前1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术式。方法将102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1)与对照组(n=51),前者接受脾脏切除术治疗,后者接受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①研究组术后体温、发热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VI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WBC、RBC、Hb、HCT、P1J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BC、RBC、Hb、HCT、PLT在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脏切除术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理想术式,该术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了解选择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对进行选择性脾栓塞术的27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近期临床观察。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后,再选择性插管至脾下叶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27例患者WBC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为(2.63±0.42)×10^9/L、(7.13±1.63)×10^9/L、(5.67±1.58)×10^9/L,Pt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为(32.67±9.52)×10^9/L/L、(68.69±13.36)×10^9/L、(86.30±16.23)×10^9/L/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脾栓塞术疗效肯定,能很好地控制栓塞范围,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95年4月~1996年12月共对7例脾亢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选择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对进行选择性脾栓塞术的27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近期临床观察.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后,再选择性插管至脾下叶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27例患者WBC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为(2.63±0.42)×109、(7.13±1.63)×109/L、(5.67±1.58)×l09/L,Pt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为(32.67±9.52)×109/L、(68.69±13.36)x109/L、(86.30±16.23)×109/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脾栓塞术疗效肯定,能很好地控制栓塞范围,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我院采用脾动脉栓塞(简称脾栓)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9例,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损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经济,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将治疗方法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门脉高压通常伴有脾肿大、脾脏功能亢进。肿大脾脏阻留吞噬,破坏血细胞作用增强,也使大量血细胞滞留其中,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采用部分脾栓塞的方法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状,能保留部分脾组织及正常功能,创伤小,病人痛苦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且轻,疗效好且费用低。部分脾栓塞能消除脾亢,又能保留脾脏免疫功能,还能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