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五官超短波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 面神经麻痹 3 4例 ,五官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结果 五官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总有效率为 97 1%。结论 五官超短波可促使药物吸收 ,达到神经受损的部位 ,促进血液循环 ,解除血管痉挛 ,减轻神经水肿 ,缓解对神经的压迫 ,改善面神经营养 ,恢复面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损伤引起的面部功能障碍可由多种原因造成,其不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进一步影响正常社交活动,因此面神经修复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患者面部对称性以及恢复社交能力,目前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各类外科干预等。轻症初期面瘫患者往往会先选择保守治疗,对于保守无效或中重度面瘫的情况,神经移植是有效且可靠的治疗手段,主要术式包括咬肌神经-面神经移植(MFNN)、舌下神经-面神经移植(HFA)、跨面神经移植及其改良、联合的术式,迄今仍无统一的治疗指南。本文就面神经功能重建中不同神经移植术式进行简单地描述,重点对比其优缺点、适应证以及术后疗效,为日后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临床上面神经缺损的耳大神经移植修复术的术式进行研究.方法 对因腮腺区恶性肿瘤切除面神经后即刻行耳大神经移植的患者,静态和动态观察本术式神经修复后表情肌功能恢复的效果并监测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并与单纯耳大神经游离移植术式进行比较.结果 行保护神经系膜式带蒂耳大神经移植术的78例患者中,有72例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恢复率为92.3%;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为18~25周,平均21.5周.行单纯耳大神经游离移植的46例患者中,有25例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恢复率为54.3%;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32~41周,平均36.4周.结论 保护神经系膜式耳大神经移植术修复面神经缺损较单纯用耳大神经游离移植修复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χ2=24.8,P<0.01),是目前修复面神经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IFP)亦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目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常规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抗病毒、物理治疗等。目前研究认为约80%的IFP患者常规治疗后可在3 m内恢复,但仍有20%左右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面部肌肉无力、挛缩、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等。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盐酸丁咯地尔对面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 2 7例Bell麻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采用面神经传导速度和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作为观察指标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对面神经的保护作用。结果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在治疗后 30d面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在治疗后 30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 6 0d治疗组恢复程度则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对面神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电刺激治疗,记录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等级评定变化,观察电刺激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能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瘤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面神经瘤手术方法、面神经保留及重建方法的选择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5例面神经瘤均行肿瘤切除术,2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神经鞘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1例面神经保留,3例面神经重建,1例面神经成形术。结果5例面神经瘤中神经鞘瘤3例和神经纤维瘤2例,均手术全切除。5例面神经功能按House分级法评估:Ⅰ级1例,Ⅱ-Ⅲ级2例,Ⅲ级1例,V级1例。结论面神经重建应取积极态度,争取一期手术,延期手术应在面肌萎缩前6~8个月内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对急性面瘫患者神经恢复的影响。方法济源市中医院2015-04-2017-06收治的124例急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的66例患者为观察组,常规治疗的58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2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额纹消失、鼻唇沟消失及鼓腮漏气患者相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仅鼓腮漏气患者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额纹消失、眼睑闭合露白及鼓腮漏气患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分级人数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Bell麻痹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疾病多达89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耳鼻喉科门诊多见,其中Bell麻痹发病率最高,据东京大学耳鼻喉科门诊1987~1991年5年的统计,Bell麻痹占全部面神经麻痹的41%,Hunt综合征占15%。Bell麻痹原因虽不明,但因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Hunt综合征的预后比较好,自愈者不少。Bell麻痹治愈率约占70%。还有约30%预后不良,部分可残留联带运动和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目前大致可分为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理疗、神经封闭及针刺治疗。1.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腓神经移植面神经重建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House-Brackman面瘫分级方法,2例面瘫分级为Ⅳ级的无法保留面神经的听神经瘤患者,先行肿瘤全切除,随后立即行面神经重建术。取腓神经作为神经供体,暴露内听道内面神经残端及颅内最粗的副神经,将腓神经置于面-副神经之间行神经端-端吻合。结果 施行颅内面神经重建的2例患者,手术后面瘫程度改善,预后良好,术后1年随访,面瘫分级分别达到Ⅲ级和Ⅳ级。结论 面神经重建可与听神经瘤切除术同期完成,为恢复面神经运动功能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炎面功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炎,又称为Bell面瘫,是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常见,病因尚未明确,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部分病人病情较重,病程长.工作中功能训练对面瘫患者的恢复有明显帮助,因此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面肌训练结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听神经瘤起源于前庭神经施旺细胞,极少数来源于耳蜗神经,是发生于内听道或小脑脑桥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8%-20%,术后延迟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高达25%。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听神经瘤的病死率逐渐下降,最大限度地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及其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已成为听神经瘤治疗的重点目标。目前,获得最佳面神经结果的听神经瘤治疗策略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对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牵正膏对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5 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牵正膏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牵正膏外敷治疗和激素等治疗。结果 :牵正膏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牵正膏对面神经麻痹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解剖学及显微神经外科学快速发展,颅底外科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术中脑神经损伤所造成的脑神经麻痹仍然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尤其是动眼神经损伤后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术中电生理监测可以明显减少动眼神经的损伤,而且可以辅助评价其损伤程度和指导术后功能重建.但单纯依靠神经电生理还是容易产生对神经的误伤,而神经导航和高分辨率磁共振的出现为此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本文 7例病人中 ,男性 4例 ,女性 3例 ;年龄42~ 70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者 5例 ,另 2例出现颅神经病变后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症状与体征 :4例患者因突发性单侧眼睑闭合不全 ,口角流涎入院 ,其中 1例伴同侧面部感觉减退。 3例患者以复视 ,上眼睑下垂就诊。受累颅神经为面神经麻痹 3例 ,面神经合并三叉神经病变 1例 ,动眼神经麻痹 2例 ,动眼神经合并滑车神经病变 1例。影像学检查 :头颅 CT、颅底片及鼻咽部拍片均未见异常。2例头颅 MRI检查提示脑萎缩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实验室检查 :7例患者入院时空服血糖 7.8~ 14.7mmol/L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以强化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5例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右侧周围性面瘫9例,左侧周围性面瘫6例;15例均出现患侧额纹变浅,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口角偏向健侧,无味觉障碍,无听觉过敏;经控制血糖,促神经修复,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等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2型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多呈单侧不完全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时诊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治疗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瘫的效果、策略和显微外科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行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舌下-面神经吻合术与肿瘤切除的时间间隔为1-13个月(平均7.6个月).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Ⅵ级13例,Ⅴ级3例.术后Ⅱ级2例,Ⅲ级10例,Ⅳ级4例;15例患者闭眼能力恢复理想,恢复了静态时面部对称性和某些随意运动.结论 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时机的把握和显微外科操作技术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听力重建技术在传导性耳聋合并鼓室段面神经畸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01—2015-010耳鼻喉科收治的18例传导性耳聋合并鼓室段面神经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胚胎解剖学和外科技术角度分析患者鼓室段面神经走形位置状态、砧镫骨、前庭窗畸形状态、听骨链重建方式,为临床治疗总结经验。结果根据术中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4组:A组(置入TORP组7例)、B组(置入PORP 3例)、C组(置入Piston组4例)、D组(于鼓阶起始处置入TORP组4例);A组2例外耳道均正常,镫骨上结构出现异常,底板活动度相对较差,面神经覆盖部分前庭窗,置入TORP术后患者听力恢复良好;B组均为先天性小耳畸形,多伴随外耳道闭锁,镫骨上结构正常完整,面神经覆盖底板,低垂挤压镫骨上结构,置入PORP术后复查2组听力均有所提升;C组多存在砧骨、镫骨上结构异常,前庭窗骨性闭锁,面神经骨质缺损,置入Piston术后患者听力均有所提升;D组镫骨呈块状结构,底板均为闭合骨质,面神经骨质缺损,覆盖前庭窗,于鼓阶起始处置入TORP术后1例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另1例改善不明显。结论传导性耳聋合并鼓室段面神经畸形患者的听力重建技术应用效果突出,临床实践中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听力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用针刀松解法进行面部神经卡压点松解治疗,治疗1疗程后统计分析疗效.结果 150例患者中治愈108例,占72%;显效33例,占22%;好转9例,占6%;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 用针刀松解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侧面神经麻痹伴感觉异常(BF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BF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急性起病,以双侧面神经麻痹及肢体远端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腱反射减弱/消失。腰穿CSF检查提示蛋白-细胞分离,EMG示右拇短展肌神经源性损害和双下肢F波延迟。结论患者出现双侧面神经麻痹合并肢体远端感觉异常,伴有腱反射减弱/消失,但无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和肢体/颈部无力时,结合CSF、EMG检查,应考虑BFP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