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鑫  李拥军 《临床荟萃》2010,25(1):86-89
他汀类(statins)药物为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羟甲踣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减少细胞内的游离胆固醇,加速循环中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LDL-C的清除,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现将近期报道的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中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刘晓  陆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729-6731
他汀类药物最基本药理作用就是降脂作用。羟甲戊二酰辅酶A(HM 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其抑制作用,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血浆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促进浓度依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提高,加速LDL的分解代谢,并能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使VLDL转化成LDL减少,从而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故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和LDL水平。现将他汀类药物对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综述如下。1他汀类对动脉损伤再狭窄的保护性药理作用1.1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产生一系…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而达到减少胆固醇合成,降低胆固醇水平.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大剂量使用也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其非降脂作用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脂血症与肾脏病关系密切,本文重点介绍高脂血症是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血脂异常时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影响、降脂治疗对减少CKD患者心血管(CV)事件及延缓CKD进展的作用以及CKD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及剂量调整.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降脂药与肾脏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降脂药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简称为他汀类药物。其降脂作用的机制目前认为是由于该类药物能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造成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他汀类药物是公认的高效降脂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TC)的合成,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5种,在相同剂量下,其调脂强度依次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可使血管松弛,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有效降低胆固醇的药物,目前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降低升高的脂质水平和心血管的危险度。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具有降低炎症反应和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金属基质蛋白酶活性,降低血凝和血小板活化,增加内皮祖细胞数目和改善内皮功能等独立于降脂以外的作用。具有抗增生、抗炎症、抑制微血栓及诱导促进内皮细胞NO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谭峥  李向平 《临床荟萃》2007,22(13):983-985
他汀类药物又称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阻滞胆固醇合成、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揭晓,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逐渐被认识,其中抗心律失常作用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将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1抗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及机制1.1抗房颤作用近年来不少他汀类药物干预的研究发现其有抗房颤作用。Dernellis等[1]研究了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给予安慰剂(安慰剂组),40例给予阿伐他汀(治疗组),随访4~6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阵发性房颤的…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其降脂作用是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新近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以外的多效性作用,如:抗炎作用、免疫调节、抗氧化、抗凝血、稳定血管内皮等,此外,尚有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与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最突出的非降脂作用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早期他汀类降脂治疗的临床研究发现,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并可使粥样斑块消退。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于1987年问世,当前已成为调脂药物中最有效的一类药物,它可与HMG CoA竞争而与酶的活性部分结合,从而阻碍HMG CoA还原酶的作用,使胆固醇的合成受抑制,血胆固醇水平降低,又可刺激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受体合成增加,从而降低血清LDL含量。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总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分析他汀类药物对心脏的保护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01/2005-01有关他汀类药物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保护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statins,coronaryheartdisease,heartprotect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及CNKL数据库2000-01/2005-01有关他汀类与冠心病、调节血脂、心脏保护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他汀类,冠心病,心脏药物作用”,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取: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他汀类药物和心脏保护效应相关的文献,进一步明确其相关性。选取随机对照研究,实验或临床研究均需包含平行对照组。同一领域的文献,选取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54篇关于他汀类药物与心脏保护效应的文献,共14篇文献符合要求。排除的40篇文献中,30篇为非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10篇为Meta分析文章。资料综合: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使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加速循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残粒清除,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并通过改善内皮功能、修复损伤内皮、抑制炎症、稳定易损斑块等非降脂作用,对心脏产生保护效应,从而为冠心病患者一、二级预防提供有力依据。结论:他汀类药物在降脂治疗以及干预心血管危险水平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肯定,其安全性与耐受性亦经受住了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检验。目前,多项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董旭  刘素云 《临床荟萃》2008,23(8):604-606
他汀类药物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于HIMG-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对该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从而抑制胆固醇合成,增强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表达,加速血循环中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清除,是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该院2011~2013年门诊药房降脂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该院2011~2013年门诊药房所使用的降脂类药物品种、销售总额及用药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2~2013年降脂类药物销售总额不断上涨,用药量逐年增加。其中他汀类药物为主要降脂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连续3年销售额都在前3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12年,辛伐他汀(新达苏)及普伐他汀销量有所下降,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及中成药脂必妥和血脂康胶囊销售额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2012~2013年,所有药物销售额排序不变,增长及减少幅度都不大。2011~2013年,总药物使用频度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 2011~2013年该院门诊药房使用降脂类药物较为合理且安全可行,其中他汀类药物被作为主要降脂类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李百远  李元军 《临床荟萃》2022,37(2):166-169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调脂药物,此外,还具有诱导自噬和吞噬体成熟、抗氧化应激等多种作用.作为结核病宿主导向治疗候选药物之一,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抗炎、免疫调节、影响胆固醇代谢等多种机制,具有降低结核病发病风险,预防糖尿病状态下的结核病发展,增加抗结核药物抗菌活性,缩短结核病的治疗时间等多重优势,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相似文献   

16.
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性限速酶,他汀类药物作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治疗血脂异常的经典药物,其作用不仅局限于此,多效性还表现在可以改善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等。导致肾间质纤维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往往表现为炎症细胞、因子等的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分化等。而他汀类药物通过减轻炎症细胞、因子的浸润,抗凋亡、抗氧化应激,减轻细胞外基质沉积等作用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现将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分析他汀类药物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0l/2005-0l有关他汀类药物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保护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statins,coronary heart disease,heart protect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及CNKL数据库2000-01/2005-01有关他汀类与冠心病、调节血脂、心脏保护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他汀类,冠心病。心脏药物作用”,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取: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他汀类药物和心脏保护效应相关的文献。进一步明确其相关性。选取随机对照研究,实验或临床研究均需包含平行对照组。同一领域的文献,选取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54篇关于他汀类药物与心脏保护效应的文献。共14篇文献符合要求。排除的40篇文献中,30篇为非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10篇为Meta分析文章。 资料综合: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使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加速循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残粒清除,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并通过改善内皮功能、修复损伤内皮、抑制炎症、稳定易损斑块等非降脂作用,对心脏产生保护效应。从而为冠心病患者一、二级预防提供有力依据。 结论:他汀类药物在降脂治疗以及干预心血管危险水平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肯定,其安全性与耐受性亦经受住了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检验。目前。多项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2):224-224
他汀类降脂药能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献资料表明,他汀类降脂药具有降低血清、肝脏、主动脉中胆固醇(TC)的含量和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作用,是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常用药物。横纹肌溶解是他汀类药物的一种罕见并严重的肌肉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急性、严重的肌肉组织破坏,伴有肌红蛋白尿.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是多种3-羟慕-3-甲基戊二酰轴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总称,通过阻断HMG-CoA,显著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他汀类药物代谢主要分布在肝脏,主要作用为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自1987年美国FDA批准洛伐他汀上市,至今最少有6种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2001年退市的西立伐他汀等)。基于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他汀类药物的销量均成直线上升之势,临床应用发现它不单局限于降低血脂的作用,现就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卿尚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4):564-566,573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报道了他汀类药物在口腔多种疾病中发挥积极作用,包括对骨代谢的作用、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以及对上皮化和伤口愈合的潜在作用,另外,其还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杀菌的特性.这使得他汀类药物在牙周病、口腔黏膜、正畸、种植牙甚至抗癌中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