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多个炎症指标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多个炎症指标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标(BASDAI)对78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活动期组与静止期组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并与BASD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活动期组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IgA异常率高于静止期患者(P〈0.05)。活动期患者C反应蛋白和IgA高于静止期患者(P〈0.05)。对所有患者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C反应蛋白和IgA与BASDAI相关,C反应蛋白与IgA相关。其他指标与BASDAI不相关。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多个炎症指标如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与IgA均出现改变。C反应蛋白和IgA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以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血小板参数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比较RA活动组60例,缓解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的IgG、IgA、IgM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参数的变化,分析60例活动期RA患者的上述结果与病情活动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 RA活动期患者IgA、IgM、PLT显著高于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MPV也较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高(P<0.05);而RA缓解期IgG、IgA、IgM、PLT、MPV、PDW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未见差异;IgA、IgM、PLT、MPV与反映RA病情活动的室验室指标RF、ESR、CRP指标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PLT、IgA、IgM、MPV与RA病情变化有关,联合检查可作为判断RA疾病活动的临床指标;指导临床用药及判断药物疗效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07/2005-12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8例,其中活动期18例,缓解期10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另外选择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空腹采血2mL至20g/L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试管,立即行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30min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应用魏氏法测定血沉。结果:送检血样均合格,43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人外周血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很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但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②正常对照组C-反应蛋白表达量很低,血沉不快,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升高,血沉加快(P<0.01),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③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CD62P的表达量与C-反应蛋白、血沉呈正相关(r=0.5224,0.7048,P<0.01);外周血血小板CD63表达量与血沉呈正相关(r=0.4476,P<0.05),而CD63表达量与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功能对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免疫球蛋联合检测对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98例肝炎患者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另外选正常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体比率(P-LCR)、hs-CRP、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结果 急性肝炎组中IgM、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PLT、MPV、PDW、P-LCR、CRP、IgG、Ig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在各种肝炎中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小板参数、CRP与免疫球蛋联合检测有助于观察肝炎病程进展程度,对于临床治疗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活动期血小板的活化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4—07/2005—12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8例,其中活动期18例,缓解期10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另外选择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空腹采血2mL至20g/L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试管,立即行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30min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应用魏氏法测定血沉。 结果:送检血样均合格,43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人外周血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很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但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②正常对照组C-反应蛋白表达量很低,血沉不快,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升高,血沉加快(P〈0.01),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③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CD62P的表达量与C-反应蛋白、血沉呈正相关(r=0.5224,0.7048,P〈0.01);外周血血小板CD63表达量与血沉呈正相关(r=0.4476,P〈0.05),而CD63表达量与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P〉0.05)。 结论:血小板活化功能对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RA 活动组36例、缓解组15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36 例活动期RA 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病情活动指标(ESR、CRP)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RA患者的PLT和PCT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P< 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MPV明显小于临床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临床缓解期患者的PLT和P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T、PCT、MPV与RA 病情变化有关,可作为判断RA 疾病活动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其中62例为活动期患者,50例为非活动期患者,同时选择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抗CCP、RF及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上述检测指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hs-CRP、抗CCP、RF与ESR显著相关(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期的敏感指标之一,与抗CCP、RF及ESR联合检测对病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RA)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初治患者均采肘静脉血,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8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同时测定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以关节肿胀基本消失为终点再次测定以上项目。结果PLT、PDW、MPV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明显升高,稳定期下降。结论外周血PLT、PDW、MPV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及治疗效果的一种简便直观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等参数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组Fib、D-D、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Fib、D-D和PLT等项参数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血小板参数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凝血功能,但是关于血小板参数在血栓性疾病患者中变化的研究,没有一致的说法,还存在争论.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规律,探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观察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是否可行.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对研究对象,病例-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检验科和内科.对象2002-01/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初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45~87岁.对照组为37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0~60岁.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7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同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对象的血小板各参数变化.结果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大血小板比率、大血小板比率与血小板平均容积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99,0.92,P<0.001),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之间为负相关(r=-0.58,-0.59,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14.51±2.88)%,(10.95±1.48)fl,(34.24±11.23)%]均高于健康体检者[(12.86±2.02)%,(10.19±1.29)fl,(28.47±9.4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19 31,0.021 77,0.026 35),两组血小板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中,反映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的参数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表明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可快速准确地观察血小板功能性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血小板功能有关,相比血小板数量可能更能成为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敏感指标。研究血小板参数在川崎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共回顾性分析439例KD患儿和261例健康对照儿童;统计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MPV、PDW、血小板数量(PLT)、WBC、CRP和血沉指标。根据心脏彩色超声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将川崎病患儿分为:伴冠状动脉损伤组(CALs组)、不伴冠状动脉损伤组(非CALs组)。同时,比较了完全性川崎病组(cKD)与不完全川崎病组(iKD)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KD组WBC、PLT、CRP和ESR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MPV与PDW明显下降(P<0.01,<0.05);尤其相比于cKD组,MPV与PDW水平在iKD组明显降低(P=0.003、0.014)。结论 提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MPV与PDW降低,尤其在不完全川崎病降低显著,故低水平的MPV与PDW可能对iKD的诊断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译  杜逸亭  徐若梅 《华西医学》2009,(11):2836-2837
目的:探讨血小板动态变化与新生儿重症肺炎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急性期(3天)及恢复期(10天)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计数、平均血小板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压积(platelet hematocrit,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并进行比较。结果:40例重症肺炎患儿中,PLT随病情好转而上升,PCT、MPV、PDW水平随病情好转而下降。急性期PLT、PCT、MPV、PDW的水平与恢复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的观察血小板参数及其变化有助于新生儿重症肺炎的评估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的控制程度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微循环敏感指标血小板参数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关系。方法对研究对象的HbAlc、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进行测定,并根据HbAlc的高低及有无微血管病变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HbAlc升高A组(HbAlc〉6.0%)即血糖控制不佳且伴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HbAlc升高B组(HbAlc〉6.0%)即血糖控制不佳但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HbAlc正常C组(HbAlc≤6.0%)即血糖维持相对稳定且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并将三组的血小板参数及Fbg结果与健康对照(非糖尿病)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B组的多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循环敏感指标MPV、PDW及Fbg与HbAlc具有相关性。对HbAlc升高的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临床指征,其微循环敏感指标已发生改变,应定期监测血小板参数(血常规)和Fbg,以便及时纠正糖尿病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与分析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组),同时期的61例轻症胰腺炎患者(B组)以及61例体检健康者(C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及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同时比较A组患者不同病程分期时的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结果 A组的MPV、PDW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均显著高于B组及C组,PCT则低于B组及C组,胰头及胰尾血流参数均差于B组及C组,B组的胰头及胰尾血流参数均差于C组,且A组患者不同病程分期时的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较高,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程分期也有一定的检测价值,因此对其进行监测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李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065-106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深圳迈瑞BC58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PLT、MPV、PDW及P-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PV、PDW和P-L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PLT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临床上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治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尹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5):1982-1983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总胆红素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11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心绞痛组(AP组,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62例),进行RDW、PDW、hs-cTnT、hs-CRP、Hcy和总胆红素的检测,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hs-cTnT、hs-CRP及Hcy水平分别为(2.957±1.963)μg/L、(5.36±1.28)mg/L、(60.05±15.39)μmol/L,与AP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均P<0.05)。出院前1d,112例冠心病患者的RDW、hs-cTnT、hs-CRP、Hcy分别为13.15%±0.71%、(0.008±0.002)μg/L、(2.95±0.78)mg/L、(16.77±3.53)μmol/L,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及时进行RDW、hs-cTnT、hs-CRP、Hcy和总胆红素的检测,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血小板抗体在住院患者中的阳性率,分析血小板抗体在性别之间的差异及在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从而进一步保障临床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3-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有输血可能的入院患者8 2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其血小板抗体.计算抗体阳性率,并利用R3.4.1软件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在冠心病(CHD)患者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达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CHD患者293例(CHD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其中CHD组又分成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9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86例。所有患者均在禁食12h后采集静脉血,检测UA、CRP、FIB和MPV。结果 (1)CH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SUA、CRP、FIB和MPV水平比较,SUA、CRP、FIB和MPV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MI组、UAP组和SAP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SUA、CRP、FIB和MPV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SAP组与UAP组比较,SUA、CRP、FIB和MP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MI组与SAP组和UAP组分别比较,SUA、CRP、FIB和MPV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分析测定UA、CRP、FIB和MPV,对全面了解CHD的进程有重要意义,高UA、高CRP、高FIB和MPV增大可能是CHD患者的危险因子,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4种水平的增高更是与AMI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Annals of medicine》2013,45(8):805-816
Abstract

Platelet size correlates with platelet activity and can be assessed by platelet volume indices (PVI). The PVI,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 is universally available with routine blood counts by automated hemograms and therefore is an attractive index to study in clinical scenarios. PVI are useful in assessing the etiology of thrombocytopenia. In addition, a normal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in the setting of thrombocytosis is highly suggestive of a reactive etiology. Higher MPV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chest pain due 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adverse outcome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Results from studies evaluating MPV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unprovoked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further advocate a potential role for MPV in identifying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thrombosis.

Nevertheless, most of these data come from retrospective studies some of which have small study populations and confounding factors influencing platelet volume. Moreover, the cut-off values derived from these retrospective studies have not been validated prospectively. Despite the potential for clinical utility evident from these studies, the above-mentioned flaws together with technical problems in measuring MPV currently limit its clinical usefulness. Our review provides a perspective on PVI's potential clinical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