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醇对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的影响。方法在血浆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实验组,在血浆中加入蒸馏水和(或)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观察各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入生理盐水组与蒸馏水组,各指标均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乙醇组与加入蒸馏水组,PT、APTT、TT指标均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加入乙醇浓度的增大,各指标明显增加。FIB均数间比较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到一定浓度的乙醇对PT、APTT、TT指标检测结果存在影响,对FIB检测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酸碱度变化对凝血功能4项指标检测的影响,阐明其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在混合血浆中加入蒸馏水作为对照组,以加入一定梯度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为实验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各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PT、APTT、T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酸碱强度的增高,影响越明显,经t检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实验组比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碱度的变化对实验室检测PT、APTT、TT及FIB存在影响,在临床分析时,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i-chroma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和血凝检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血浆中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联合测定有助于临床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85例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玲  马芳芳  王厚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28-1928,193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LACL-TOP全自动血凝仪对85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T、APTT、FIB、TT及D-D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T、APTT、TT均延长,FIB减少,D-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判断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及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凝血四项检测在酒精性肝病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合格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中酒精性肝炎患者的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T、FIB、TT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T、FIB、TT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纤维化患者的FIB低于对照组,其PT、APTT、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炎患者的APTT异常率较高;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纤维化患者的APTT、TT异常率较高。结论:PT、FIB、TT和APTT等四项凝血指标对于早期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尽早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肝癌患者凝血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肝癌患者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判断肝损伤程度、转移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用美国Beeknlan Coulter公司ACL-9000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60例肝癌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5项凝血指标,并进行检测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肝癌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D-Dinfer均升高(P<0.05或P<0.01);肝癌无转移组和肝癌转移组相比,PT延长(P<0.05),D-Dimer升高(P<0.01);肝功能轻度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FIB,D-Dimet升高(P<0.05);肝功能轻度损伤组和肝功能重度损伤组比较,PT,APTT,D-Dimer均升高(P<0.01),FIB降低(P<0.01).结论 凝血指标PT,APTT,TT和D-Dimer在肝癌患者中均可增高,而FIB在肝癌早期,肝功能损伤轻时升高,在肝功能损伤加重时反而降低.D-Dimer水平在肝癌转移时和肝功能损伤加重时均升高.检测FIB和D-Dimer相结合,可以用于判断肝癌患者肝损伤程度、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联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止血效果。方法将57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只输注FFP,观察组(24例)联合输注FFP和冷沉淀,检测输注后2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2组患者输注后凝血功能都有所改善,PT、APTT、FIB、TT和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FIB、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TT,尤其是FIB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FFP和冷沉淀联合输注效果优于单独输注FFP,能有效改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凝血指标与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肝硬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临床意义,为肝硬化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8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观察组分为A、B、C级。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凝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血小板PDW、PLT、MPV、PCT与对照组的差异,以及观察组凝血指标FIB、PT、TT、APTT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各分级比较中,A、B、C级血小板参数逐渐降低,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级比较MPV、PLT、PC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级凝血指标中TT、APTT、PT逐渐增大,FIB逐渐降低,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级比较APTT、FI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正常人群,肝硬化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均出现异常,同时肝硬化严重程度不同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能够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肝硬化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凝血4项指标在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血凝仪分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按病情轻重分组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酒精性肝炎组AP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TT在酒精性脂肪肝组和酒精性肝炎组异常率较高,分别为19.0%、23.0%;APTT、TT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组的异常率最高,均为100.0%。结论检测凝血4项功能,尤其是APTT、TT可以从多个角度反映酒精性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状况,酒精性肝病对患者凝血途径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内源性、共同、外源性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hromblyzer Compact B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来检测85例恶性肿瘤患者(包括早期患者42例和晚期患者43例)及40例健康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水平,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早期恶性肿瘤组TT、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恶性肿瘤组PT、TT、APTT和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晚期恶性肿瘤组PT、APTT、TT和Fib水平也均显著高于早期恶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T、APTT和TT等时间指标的延长提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Fib指标的增高可导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和癌细胞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1.
常温下凝血标本的放置和离心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凝血标本不同的放置和离心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检验质量.方法 采用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四项结果的精密度.对40名患者的新鲜抗凝血分离血浆即刻检测,然后将标本放置2,4,6,8 h重复测定,并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将30名患者凝血标本用相同的离心力分别离心5 min和10 min进行四项检测结果的比较.结果 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重复性好,变异系数(CV)均≤4.0%.标本在常温下放置2 h,PT,APTT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4 h,PT缩短(P<0.05),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6 h,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延长(P<0.01),放置8 h,PT延长(P<0.01),APTT明显延长(P<0.001).FIB,TT于2,4,6,8 h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离心力和不同离心时间对凝血标本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对PT,APTT的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室温下不宜超过2 h,当标本量大时,还可适当减少离心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凝血与纤溶相关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COPD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酉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20例COPD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70例、COPD稳定期患者150例;另外同期选取酉阳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正常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1)COP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与D-D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E-COPD组分别与COPD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PT、FIB、APTT、TT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FIB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和TT有较显著变化(P<0.05);而APTT值略有降低,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体内的PT、FIB、APTT、TT及D-D水平,为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早期预防血栓形成采取必要干预措施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检测妊娠晚期妇女凝血4项结果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妇女凝血4项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75例临产孕妇(试验组)和160例健康非孕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4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PT、APTT、TT显著缩短,而FIB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妊娠晚期妇女进行凝血4项检查,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产科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T、APTT、FIB临床价值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月燕  王潭枫  陈文思 《新医学》2007,38(8):519-521
目的: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200例慢乙肝患者分为轻度慢乙肝组(轻度组)30例、中度慢乙肝组(中度组)25例、重度慢乙肝组(重度组)65例、肝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30例、重型慢乙肝组(重型组)50例,另选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其PT、APTT、FIB并进行对比分析,并与肝功能指标[ALT、总胆红素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作相关分析.结果:除轻度组的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的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除轻度组和中度组的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的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PT、APTT、FIB与γ-GT呈正相关(P<0.05~0.01).结论:检测慢乙肝患者的PT、APTT、FIB有助于准确判断其肝脏受损程度、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22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根据产后出血量不同,将出血量500ml的109例产妇作为对照组、≥500ml的117例产妇作为观察组。结果所有产妇均于剖宫产前48h及剖宫产24h后经肘静脉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四项指标,对比两组产妇产前及产后凝血四项指标异常率、凝血四项指标水平,以明确凝血四项指标在产后出血中的预测价值。观察组产前及产后凝血四项指标异常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与产后,观察组PT、TT及APTT水平均较对照组高,FIB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前、产后PT、TT、APTT及FI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PT、APTT水平较产前高,FIB水平较产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TT水平与产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凝血四项指标异常密切相关,产前积极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可有效预测产后出血,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120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4项凝血指标随肝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而变化的情况及其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德国BE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20例肝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肝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总体上PT、APTT均延长,Fib降低,各肝炎组的PT、APTT、TT、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只有肝硬化组和重症肝炎组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普通肝炎组和急性肝炎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PT、AP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TT也延长,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都有明显差异,而且随着病情的不同,它们也表现出与病情相关的结果。结论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减少程度与肝脏的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凝血功能常规对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不是十分敏感;凝血功能常规是区分急性肝炎与重症肝炎比较敏感的指标之一,而且动态观察重症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常规和总胆红素及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常规,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产首胎和二胎孕妇的凝血功能差别,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临产二胎孕妇凝血功能差别。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定期产前检查的临产孕妇进行凝血4项检测,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首胎孕妇及二胎孕妇各200例,另同时选取同期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的200例健康非孕妇作为对照组,也进行凝血4项检测,将3组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将二胎孕妇按照年龄分为以下3组:年龄小于29岁组、29~34岁组、年龄大于或等于34岁组,将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功能检测数据显示,首胎孕妇组、二胎孕妇组APTT、PT、TT、FIB检测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PTT、PT、TT检测均值均为:对照组大于首胎孕妇组大于二胎孕妇组,而FIB检测均值则为:对照组小于首胎孕妇组小于二胎孕妇组;首胎孕妇组与二胎孕妇组进行比较:两组仅APTT检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胎孕妇组检测均值较小。不同年龄段二胎孕妇检测均值比较:年龄小于29岁组与29~34岁组APTT检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较小;年龄小于29岁组与大于或等于34岁组APTT、PT、FIB检测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APTT、PT检测均值较小,FIB检测均值较大。结论首胎孕妇、二胎孕妇体内促凝功能均较健康非孕妇强,尤其是二胎孕妇体内促凝功能活跃更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二胎孕妇体内促凝功能有所减弱。临床上需重视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高龄的二胎孕妇或多胎孕妇更应引起重视,并且应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检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43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与10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T(10.31±0.97)s、APTT(31.44±3.67)s、TT(11.85±1.02)s、FIB(3.82±1.06)g/L;对照组PT(12.93±1.33)s、APTT(38.93±4.72)s、TT(13.56±0.94)s、FIB(2.52±0.54)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产前及产中及时检测临产妇或产妇PT、APTT、TT、FIB及血小板,动态监测其功能变化,以防止异常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对保护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凝血和血小板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印肖  张素娥  郭力 《临床荟萃》2004,19(7):387-389
目的 探讨脑梗死 ,脑出血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方面的变化情况。方法 脑梗死患者 4 0例 ,脑出血患者30例 ,正常对照组 35例 ,患者在发病后 72小时内抽肘静脉血抗凝。患者和对照组均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药物。分析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 ,脑出血患者与健康人 ,脑梗死患者与脑出血患者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6项指标上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与健康人比较 ,FIB和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高血压性脑出血组与健康人比较 ,FIB和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急性脑梗死组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比较 ,PT ,APTT ,TT ,FIB ,PLT ,MPV 6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大面积脑梗死组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 ,PT ,APTT ,TT ,FIB ,PLT ,MPV 6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和血小板体积增大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也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与脑出血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较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在凝血与血小板状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胆红素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质控血浆为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胆红素的质控血浆为实验组(A,B,C,D,E),分别测定PT,APTT,TT和FIB,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检测结果,并通过二项回归方程得出校正公式。结果当胆红素浓度低于17.20 μmol/L时,对血浆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胆红素浓度低于34.30 μmol/L时,对血浆TT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胆红素对血浆FIB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PT,APTT和TT的检测结果随之降低。结论血浆胆红素浓度轻度升高对ACL TOP700检测PT,APTT和TT结果影响不大,但血浆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可能会导致PT,APTT和TT结果降低;不同浓度血浆胆红素对ACL TOP700检测FIB的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