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疗效。方法对64例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患者28例采取切开复位AO空心螺钉结合克氏针固定36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56例解剖复位,8例复位欠佳。结果64例随访2—4年(平均3.3年)。56例获得良好的功能效果。8例出现创伤后关节炎,均伴有关节面的损伤,其中螺钉固定组3例,克氏针固定组5例。结论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面的受损及复位的效果直接相关,切开复位AO空心螺钉结合克氏针固定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是足部的严重损伤.主要由直接暴力引起,因此软组织损伤也较重,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足部行走及负重功能。我们采取解剖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43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采用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7月至5年,平均24.3月.按美国足踝矫形外科协会评分(AO-FAS)标准,好17例,较好16例,差10例.结论 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能稳定关节和保持足外形、减轻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跖跗关节骨折脱位(Lisfranc骨折脱位)最早行手法复位,疗效较差,后来行手术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疗效提高,克氏针固定简单易操作,但单纯克氏针固定易发生针道感染、断针及固定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背景:跖跗关节(Lisfranc关节)损伤为临床较为少见的疾病,发病率较低,误诊率也较高。目前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但是该类型损伤术后长期随访观察较少,对于术后足部运动功能也没有深入的研究。目的:评价Lisfranc损伤金属植入物内固定后患者足部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8例 Lisfranc 损伤的患者采取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物包括克氏针、螺钉及钢板,术后6-8周开始拄拐杖下地锻炼。术后1年进行随访,采用比利时Footscan系统测定患足足底压力分布,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系统对患足术后的功能进行评价,以期评估术后1年患足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结果与结论:Lisfranc损伤内固定修复后1年,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患足在第4跖骨底(M4)和第5跖骨底(M5)峰值压力明显增高(P〈0.05),第5跖骨底(M5)及足中部底(MID)冲量高于健侧(P〈0.05)。患足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平均为(87.26±21.13)分,优良率占到89%。提示Lisfranc损伤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后患足的主要负重由前足内侧转移到外侧,其余压力变化不明显,患足的功能恢复满意。由此可见 Lisfranc 损伤内固定治疗力争达到解剖复位的同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基本保证足部功能恢复,使重建得跖跗关节复合体在力学方面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脱位及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998-2004年收治的74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本组病例复位后分别采用石膏外固定24例、克氏针内固定22例、螺钉内同定28例。其中,单纯脱位型21例,骨折脱位型53例。结果:采用美国骨科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评分标准评价随访患者的足术后功能状况,并根据不同的分型进行了优良率的比较。结论:解剖复位螺钉内固定可使跖跗关节得到长期有效的固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单纯脱位型较骨折脱位型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功能,观察陈旧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例患者的治疗经过和疗效,并对侧足跖X线摄片进行比较对照,术后随访2~11年。结果12例患者中切开、复位、内固定5例11个关节;切开、复位、部分关节融合内固定4例10个关节,除所有病例患足不同程度变短外,治疗效果基本满意。结论陈旧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选择手术治疗是必然的,术后管理和功能活动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开放性Pilon骨折的跨关节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手术分析,探讨手术方法及如何提高其疗效。方法:2000年-2005年采用手术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17例,全部病例行解剖重建,跨关节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结果:参照Ovadia的功能评定标准。优4例,良6例,可5倒,差2例。结论:术前全面评估,严密设计,正确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技术是提高开放性Pilon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克氏针与外固定支架联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32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随访6—36个月;骨折愈合情况采用X线片来评估;术后功能评价采用Dienst功能评估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且对位良好,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Dienst功能优良率为87%。结论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继发损伤小,固定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高峰 《临床医学》2005,25(10):49-50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病人正常愈合,1例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发生延迟愈合。6例针眼处渗出,经换药抗炎治疗后愈合。功能评价按Johner-W ruhs评分标准:优30例,良7例,可1例。骨性愈合时间为13周至10个月,平均4个月,无再次骨折。骨折愈合率100%。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胫腓骨骨折方法简便、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严重粉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严重粉碎Pi-lon骨折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腓骨骨折,胫骨采用小切口复位,不做内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疗效满意,其中优6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0%。无切口、伤口感染,无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严重粉碎Pilon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减少甚至避免软组织感染和骨不连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改良克氏针加钢丝固定和重建钢板两种方法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优良率为88.9%,明显优于重建钢板治疗组71.1%。且延迟愈合、骨不连、血管神经损伤和术后感染等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重建钢板治疗组(P<0.05)。结论与重建钢板相比,改良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具有临床疗效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在地震伤员膝关节周围开放性骨折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汶川大地震中25例膝关节周围开放性骨折早期采用有限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同时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其中胫骨平台骨折13例,(Schatzker Ⅴ型4例,SchatzkerⅥ型9例),股骨远端骨折12例,(AO分型C1型3例,C2型5例,C3型4例),25例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GustiloⅡ型5例,GustiloⅢA型8例,GustiloⅢB型10例,GustiloⅢC型2例。结果:术后至患者转院治疗期间两周内,25例开放性伤口均闭合,8例伤口术后出现表浅感染,经加强局部换药感染控制,无伤口深部感染。术后复查X线片无关节面塌陷,骨折无成角畸形,患者出院时无外固定支架钉道松动。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为不适宜做内固定治疗的膝关节周围严重开放性骨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地震等重大灾害所造成的复杂伤情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2例骨盆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36例。A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采用钢板外固定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3个月~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数字疼痛评分得分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冯济陈 《华西医学》2005,20(4):717-718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简单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7例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病例,分析评价经单边外固定架及简单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全组病例术后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钉道感染,根据Dienst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1]其中优11例,良4例,优良率为88.2%.结论:单边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简单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腕关节功能锻炼开始早,关节功能恢复快,适合于此类复杂关节内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早期治疗复杂性浮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0外固定架结合螺钉,克氏针,钢丝等有限内固定早期治疗复杂性浮膝损伤27例。【结果】27例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8~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胫骨16(12~20)周,股骨20(16~22)周。肢体功能情况参照Karlstron和Olerud对同侧股骨和胫骨骨折的分级标准进行评价:优14例,良8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81.5%。【结论】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是早期治疗复杂性浮膝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有限发开交叉无氏针固定治疗。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7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4~6周达到临床愈合,其中优30例,良9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92.86%。无一例出现骨折再移位和神经损伤。结论有限切开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等优点,同时又减少了医师和患儿对X线的暴露,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股骨颈骨折三枚加压松质骨空心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对临床常用的股骨颈骨折三枚加压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体外力学稳定性测试。方法:采用一具青年男性正常新鲜股骨作为试验标本,与股骨颈长轴垂直锯断,作成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然后用三枚AO松质骨空心螺钉进行固定。骨折前后均在生物力学测试装置上测定其股骨头垂直位移和转角位移,以及股骨上端的应变变化,并进行归一化系数分析。结果:股骨头垂直位移随着负荷增大而增加,骨折态股骨头垂直位移约为正常态的2倍。骨折态的应变分布也发生了变化,股骨张力侧所受应变下降,而压力侧增加,说明股骨颈骨折三枚AO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后应力传导移向股骨上端内侧。无论正常态和骨折态,股骨头的扭转角均很小,但骨折态的最大扭转角为正常态的11.9倍。结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经三枚加压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后,其力学稳定性仍比正常态差,而且力学分布移向整个股骨的受压区域。因此在骨折愈合前.髋关节的受力情况需要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20.
对75例A型胫腓骨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小夹板联合石膏托外固定保守治疗,经手法复位,小夹板联合石膏托外固定,4~6w后骨折断端稳定后即改用单纯小夹板固定,加强功能锻炼,6~8w即扶拐负重行走。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w,按Johner-Wruhs疗效评定标准,优72例,良2例,优良率98.7%,仅1例失败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