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与胆管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48例,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后置入引流管行胆管引流(外引流组)或置入胆管内支架(内引流组)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近期疗效、肝功能和血常规、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时间比例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该研究共48例患者(49例次)入选,其中外引流组25例(26例次),内引流组23例(23例次)。治疗近期显效率比较,内引流组高于外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肝功能血清Tbil、Dbil、TBA、AKP和GGT各指标相比,两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与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安全、有效,而后者较前者引流效果更快速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引流组)或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2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低位梗阻14例中10例患者放置支架,高位胆道梗阻10例中3例放置胆道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黄疸指数和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中位随访时间为120 d,随访期间经皮穿刺胆管引流组11例死亡7例,联合组13例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联合支架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方法可行,低位胆道梗阻更适合胆道支架植入,与单纯PTCD相比,PTCD联合胆管支架植入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115例患者,给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根据病情不同对86例患者行内外引流治疗,29例患者行外引流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15例中110例患者全身症状均得到改善,5例未能完成治疗;全部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介入治疗,可缓解病情,争取进一步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87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48例,观察组)和X线引导穿刺置管引流(3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黄疸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45例(93.8%),发生并发症2例(412%);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29例(74.3%),发生并发症8例(2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黄疸消退情况相似。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经验,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45例患者均采用X线透视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解剖决定放置支架的方式。45例共置入胆道内支架53枚,其中8例每例置入2枚。结果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100.00%。置入术后1周血总胆红素水平较置入前明显下降(P〈0.001)。并发症发生率24.98%,为主要包括胰腺炎和逆行胆道感染等。结论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可作为恶性胆管阻塞介入治疗的一种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6.
PTCD和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和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0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成2组,51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52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及胆道内支架置入。观察临床症状和黄疸的改善情况,生存质量评分,生存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TCD组与内支架置入组黄疸改善显效率分别为92.21%、94.23%,两组黄疸改善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支架组和PTCD组生存质量KPS评分显效率分别为82.69%、50.9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33%、35.71%;PTCD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2.75%、33.3%、7.8%、0;中位生存期7.9个月;内支架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6.53%、67.3%5、3.8%、30.77%,中位生存期17.1个月。两组生存质量KPS评分显效率、并发症发生率、24个月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和支架置入术可以明显改善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对不同梗阻部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9月-201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介入科在DSA引导下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7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高位梗阻组(30例)和低位梗阻组(42例),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的总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72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两组术前术后总胆红素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梗阻组术后胆红素变化与高位梗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胆道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较高位更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BD)或经皮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共15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次采用 PTBD 或 PTIBS 介入治疗,分类对比临床发病特征、手术方式和术后观察资料。结果共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术后并发胆道感染,发生率14.6%。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胆道感染病史、术前黄疸天数、低位梗阻、不全梗阻、支架累及 Oddis括约肌、术后胆汁引流不畅是造成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术前详细了解病史、依据梗阻平面和程度合理选择介入治疗方法、加强术后观察,能够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77-80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时剪鼻胆管为内支架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因梗阻性黄疸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12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和处理方案,观察组给予鼻胆管引流后剪鼻胆管为内支架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在术前和术后的AKP、GPT、GOT、TBIL、DBIL、LPS、IL-6水平,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7 d、14 d的血清AKP、GPT、GOT、TBIL、D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 d两组的LPS、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6/60),对照组为13.33%(8/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剪鼻胆管为内支架治疗高龄梗阻性黄疸,操作简单有效,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失去手术时机时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及内支架引流术的效果。方法对失去手术时机的4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X线透视下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及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结果本组49例(46例恶性梗阻,3例良性梗阻)全部穿刺成功,行内外引流21例次,内支架置入32例次,黄疸均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4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后3、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3%、78.3%、36.9%、15.2%。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及内支架引流对失去手术时机的梗阻性黄疸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PT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胛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相关并发症。方法:对4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引导PTBD治疗,其中142例单纯行PTBD外引流治疗,131例获得完整随访;283例PTBD治疗后接受了胆道支架植入术,26例行内外引流术。结果:全组452例患者共行474人次的PTBD治疗,置管成功率99.8%(473/474),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474)。单纯行PTBD治疗的131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9例黄疸减退,平均生存时间6.8个月。结论:超声引导PTBD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能有效的减低黄疸,改善肝功能,同时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A19-9结合总胆红素检测在梗阻性黄疸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20例为良性梗阻性黄疸(良性组),另20例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恶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A19-9和总胆红素水平。结果良性组患者治疗后CA19-9为(30.4±10.3)u/ml,总胆红素为(58.2±19.2)μmol/L;恶性组患者治疗后CA19-9为(235.3±145.7)u/ml,总胆红素为(133.8±67.9)μmol/L。良性组患者血清CA19-9和总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恶性组患者血清CA19-9无明显下降(P〉0.05),总胆红素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根据梗阻性黄疸治疗前后血清CA19-9和总胆红素的水平情况,可以对患者梗阻性黄疸的良恶性进行鉴别和诊断,从而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左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46例患者PTCD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53±2.35)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反复应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经皮经肝胆管金属支架植入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中心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及肝功能严重损害患者,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再在DSA下经PTCD窦道植入胆道金属支架,将外引流转变为生理性内引流,以改善肝功能.结果 60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平均值为(386±95) μmol/L,术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血清总胆红素平均值分别下降到(260±85) μmol /L、(220±81) μmol/L与(189±68)μmol /L(P<0.05),碱性磷酸酶(AKP)与y-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下降明显(P<0.05),出现并发症7例(11.7%).结论 超声及DSA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内置引流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和可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月丌道内支架植入术后和内支架植人术后联合靶向性灌注化疗栓塞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Il的疗效.”加以研究比较。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105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做为同顾性分析研究埘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绀采用的是单纯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共45例患者;而观察组则采州的是胆道支架置人+靶向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进行双途径介入治疗,该组患者共60例。并对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再梗阻间隔时间及生存时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忠者术后4-6周较术前TBII与ALP均明娩减退,但两组之间比较变化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支架置入术后联合进行经动脉靶肿瘤灌注化疗栓塞患者术后发生冉梗阻的时间及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胆道内支架成形术是同前周际上公认的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恶性肿瘤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是血管介入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有效的控制和减缓肿瘤的生长,甚至使肿瘤体积缩小。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联合靶向性灌沣化疗柃塞,能有效增加支架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时问,延长患者的术后相对高质量生存期,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16例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回顾性统计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之内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并电话随访了全部患者家属以获得生存信息。结果9例患者行胆道内外联合外引流、6例行外引流,1例同时行右肝管内外引流加左肝管外引流。介入术前、后谷丙转氨酶分别是(123.3±69.8)IU/L、(54.1±27.5)IU/L;谷草转氨酶分别是(186.5±149.2)IU/L、(96.8±72.9)IU/L;白蛋白分别是(30.5±3.8)g/L、(27.7±4.3)g/L;总胆红素分别是(368.9±148.1)μmol/L、(218.3±145.7)μmol/L;直接胆红素分别是(272.2±133.2)μmol/L、(141.5±115.7)μmol/L。除白蛋白外,介入手术前后相对应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患者2月、4月、7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6.7%、22.5%、7.5%。中位生存期3月。结论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积极行PTBD术,有助于改善患者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黄疸程度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5月行PD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84例,根据黄疸严重程度分为轻度黄疸组42例,中度黄疸组58例,重度黄疸组84例,其中重度黄疸组又根据术前减黄与否分为未减黄亚组43例和减黄、亚组41例,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结果 184例PD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出血、腹腔感染、胆漏、胰漏、切口感染)32例(17.4%),轻度黄疸组发生率为4.8%(2/42),中度黄疸组为15.5%(9/58),重度末减黄亚组为39.5%(17/43),重度减黄亚组为9.8%(4/41);重度减黄亚组出血、腹腔感染、胆漏、胰漏的发生率低于未减黄亚组(P<0.05),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未减黄亚组(P<0.05);重度未减黄亚组病死率为2.3%,,中度黄疸组为1.7%,轻度黄疸组和重度减黄亚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D术后的并发症及预后与黄疸程度密切相关,术前减黄可有效改善机体状态和耐受力,尤其对于重度黄疸患者。  相似文献   

18.
吴明浩 《当代医师》2013,(11):1474-1477
目的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角度观察胆道内、外引流术对胆道梗阻的疗效,以探讨胆道内、外引流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胆道良恶性梗阻,胆红素明显增高患者40例,分组行鼻胆管外引流术(ENBD)和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RBD),动态观察术后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和TNF-0【含量的变化,分析比较两种引流术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全身炎症反应的改变。结果ERBD与ENBD组术后血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均呈进行性下降。ERBD与ENBD组术后1dDAO、血内毒素、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和7d,ENBD组DAO、血内毒素、TNF-α值明显高于ER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RBD与ENBD对解除胆道梗阻、引流胆汁方面均有较好效果。(2)ENBD对改善肠黏膜屏障有-定局限性,而且长时间外引流可能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加重,并由此引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行ERCP或PTB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性69例,女性14例,年龄59岁~85岁。其中胆管癌18例,胰头癌48例,肝癌7例,转移癌(胃癌)10例。所有病例经临床、病理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且失去手术机会。43例行ERCP,40例行PTBD。结果:ERCP内引流成功38例,所有PTBD术全部引流成功,引流术后两周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较治疗前下降。生存时间最短26 d,最长16个月。结论:ERCP或PTB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降低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