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因甲基化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75例胃癌病人血清中的CpG岛甲基化分型(CIMP),同时分析了40例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APC,WIF-1,RUNX-3,DLC-1,SFRP-1,DKK和E-cad作为研究基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由血清抗幽门螺杆菌G抗体试验和快速脲酶试验确定。结果 7个基因胃癌组织中甲基化的频率如下:APC 48%,WIF-1 57.33%,RUNX-3 56%,DLC-1 50.67%,SFRP-1 52%,DKK54.67%和E-cad 48%; 血清中甲基化的频率如下:APC 30.67%,WIF-1 34.67%,RUNX-3 37.33%,DLC-1 29.33%,SFRP-1 33.33%,DKK 32%和E-cad 26.67%。CIMP+(定义为≥3甲基化基因)与47例(62.67%)胃癌组织标本和44例(58.67%)GC血清样品相关联。CIMP+与非肿瘤黏膜组织和健康人的血清无关联。在75例胃癌中,有51例(68%)为幽门螺杆菌阳性,24例(32%)为幽门螺杆菌阴性。在5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组织中,36例为CIMP+,15例为CIMP-。相反,在24例幽门螺杆菌阴性病例中,11例为CIMP+,13例为CIMP-。两组CIM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在5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血清样本中,34例为CIMP+,17例为CIMP-。24例未感染血清样本中,10例CIMP+,14例CIMP-。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21,P<0.05)。经过两年随访,发现HP+/CIMP+和HP+/CIMP-两组转移、复发率明显不同,HP+/CIMP+病人有转移、复发倾向(P<0.05); 生存率二者未见明显不同(P>0.05)。结论 HP+/CIMP+的病人比HP+/CIMP-更易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2.
陈诗华  罗刚  刘英  邱启兰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4):443-443,445
胃癌的发病是多因素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诱发胃癌最重要的单一危险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定为人类胃癌的Ⅰ类致癌原。我院消化科对54例行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癌旁组织Hp感染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总结,目的在于探讨胃癌患者胃内Hp的检出情况与胃癌发生的部位、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和胃癌的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朱金照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2):1067-1068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而且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 ,慢性胃炎在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之后 ,最终可发展为胃癌 [1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盐过量摄入、胆汁反流、N-亚硝基化合物和缺乏抗氧化剂等均与胃癌发生的不同阶段相关联。在这些危险因素中 ,Hp被认为是癌发生序列过程中的触发因子 ,许多研究证明 ,Hp感染是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发生肠化生的病因 [2~ 6 ]。目前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列为与胃癌有关的 I类致癌源。本文对 Hp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Hp与胃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调查最先证实了 H…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胃癌中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instablility ,MSI)的关系 ,探讨HP感染致胃癌发生的机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及Warthin Starry嗜银染色 (W S染色 ) ,分别对 18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5 2例胃癌 (19例乳头状及管状腺癌、17例低分化腺癌、16例黏液腺癌 )进行MSI及HP感染情况的研究。结果 各型胃癌MSI阳性率及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P <0 0 5 ) ;35例HP感染阳性胃癌组MSI表现阳性 19例 ,阳性率5 4 3% ,2 2例HP感染阴性者MSI表现阳性 6例 ,阳性率 2 7 3% ,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MSI及HP感染在胃癌发生中均有一定作用 ,但HP感染诱发胃癌可能不是通过MSI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是多因素的[1,2]。自Warren和Marshal[3]成功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scter pylor, Hp)后,众多研究揭示Hp感染作为环境因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4]。1 Hp感染与胃癌的流行病学1.1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Hp感染率明显高于胃癌低发区。我国[5]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p感染率与胃癌死亡率有着明显的地域相关性。Forman[6]对我国进行的胃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两者有明显相关性(r=0.34,P=0.02),而与其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Hp(Helicobacter pylori)SS1菌株液及MNNG溶液对C57BL/6小鼠胃内灌注,观察Hp感染是否增加胃粘膜对致癌剂的敏感性、促进胃癌前病变形成。方法雌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只,即Hp组、Hp MNNG组、MNNG组、对照组。比较各组动物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差异。结果感染Hp的各组小鼠胃窦及胃体粘膜均有明显慢性炎症改变,未感染Hp的各组小鼠胃粘膜均无明显炎症改变。Hp组、Hp MNNG组动物胃窦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66.67%、80%,高于空白组动物和MNNG组的0.20%(P<0.01)。Hp MNNG胃粘膜腺瘤样增生的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MNNG组6.67%(P<0.05)。结论Hp感染可增加胃粘膜对致癌剂的敏感性,促进胃癌前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纳入HP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OR值和95%CI。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其中以正常人为对照的研究11个,以胃炎病人为对照的研究3个。按对照来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人与病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2.00,95%CI(1.25,3.20)],而胃炎病人与病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合并1.54,95%CI(0.68,3.50)]。按胃癌的部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胃非贲门癌与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3.60,95%CI(1.25,10.36)],而胃贲门癌与对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合并0.88,95%CI(0.56,1.39)]。结论HP感染与胃癌相关,导致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胃癌的部位和对照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进展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解HP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 HP阳性(n=93)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HP阴性(n=41)的患者且中下段胃癌的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随访发现,HP阳性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HP阴性的患者(P=0.036)。结论对于合并HP感染的胃癌患者,术后行清除HP治疗可能具有预防复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第2位,在我国,胃癌病死率约为25/10万人口,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02%,位居首位[1].胃癌的发病过程是一个集遗传、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多因素,多机制、多步骤的演变过程.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均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cr pylori,Hp)感染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2-3].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Hp认定为人类胃癌第Ⅰ类致癌原.近年来,表现遗传学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肿瘤病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所介导的基因转录后调控方式的发现,为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思路.本文就Hp感染、miRNA与胃癌关系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l基因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研究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l基因异常的表遗传学作用。方法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BRCA 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52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l甲基化率为29%,BRCA l蛋白表达下降率为33%;15例BRCA l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BRCA l的表达下降率为87%,而37例BRCA l未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中BRCA l蛋白表达下降率11%。在肿瘤分级中,T3分级患者的肿瘤组织中BRCA l甲基化率(45%)及表达下降率(60%)均分别高于T1 T2分级患者肿瘤组织的BRCA l甲基化率(19%)和表达下降率(16%);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肿瘤组织中BRCA l甲基化率(46%)及蛋白表达下降率(50%)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甲基化率(14%)和表达下降率(18%)。结论BRCA l基因表遗传学改变是其蛋白表达下降乃至失活的重要原因,并且与散发性乳腺癌的恶性进程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健康人和急性白血病(AL)不同时期患者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差异。采用硫化测序特异性PCR(BS-PCR)方法对白血病细胞系、AL患者及健康人骨髓标本进行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检测。结果显示:在健康人骨髓中呈低甲基化状态(1.9%),初治、复发和完全缓解的AL患者骨髓中zo-1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甲基化率分别为93.2%、66.9%及16.4%,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人相比,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zo-1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且AL不同时期的患者中zo-1基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甲基化改变,对zo-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分析有助于监测AL患者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Fas抗原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对 40例胃癌组织中Fas抗原表达与细胞凋亡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 胃癌组织中Fas抗原表达阳性率为 5 2 .5 % ,Fas表达阳性的胃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Fas抗原阴性组 (t =3 .3 5 ,P <0 .0 1)。结论 胃癌细胞调亡与Fas抗原表达密切相关 ,细胞凋亡调控的异常在胃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景钊  邹长林  邓霞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7):3097-3099
目的:探讨食管癌细胞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以及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作用对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影响。方法:5-Aza-CdR处理前后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食管癌细胞EC1和EC109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CDH1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DH13基因在EC1中呈半甲基化,在EC109中呈完全甲基化。5-Aza-CdR可逆转食管癌细胞中CDH13基因甲基化,恢复其蛋白的表达。结论:CDH13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是其在食管癌中失活的重要方式,应用5-Aza-CdR可逆转甲基化状态,并恢复CDH13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化型胚胎软骨发育基因1 (DEC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方法检测162例胃癌组织和32例癌旁组织中DEC1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1例胃癌组织和12例癌旁胃正常组织中DEC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EC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1.11%(18/162),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13%(1/3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C1 mR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极低,无法定量检测.结论:DE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低,其在胃癌中的临床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胃癌微血管密度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2 0例正常胃黏膜及 80例胃癌组织中MVD。结果 :胃癌组织MVD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MVD(41.0 0± 14 .75vsll.5 0± 3.80P <0 .0 1) ,MVD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等密切相关 (P <0 .0 1)。结论 :胃癌组织MVD显著增加 ,MVD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MVD可能是临床评价胃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LR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其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LRP15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LRP15基因的甲基化调控机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LRP15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应用甲基化抑制剂-杂氮-2’-脱氧胞嘧啶(CdR)及去乙酰化酶抑制刑曲古抑菌素(TSA)诱导CpG岛去甲基化及组蛋白乙酰化,观察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LRP15基因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状态,并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单独应用或联合TSA应用CdR均可去除该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状态,并诱导该基因的表达。这表明LRP15基因的表达受到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调控;该基因在K562细胞系中不表达与其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及组蛋白去乙酰化密切相关。结论: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与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白血病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测定(RT-PCR-ELISA)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生存素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其作为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检验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53例胃癌患者外周血,以RT-PCR-ELISA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生存素mRNA的表达,比较其是否与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结果 53例胃癌外周血中60.4%(32例)生存素mRNA表达阳性。肿瘤>5cm及≤5cm生存素mRNA表达率分别为78.3%、46.0%。浸润深度达浆膜层者外周血生存素mRNA表达率74.2%,高于侵及黏膜下层及肌层的表达率(33.3%),淋巴结有转移者外周血表达率为75.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29.4%)。结论生存素mRNA在外周血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但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外周血生存素的表达可作为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检测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AML发生、发展及危险度分层的关系.分离33例初治、19例完全缓解、12例复发/难治AML患者及15例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 (RT-PCR)检测TFPI-2 mRNA在其中的表达水平,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检测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初治组、完全缓解组及复发/难治组TFPI-2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难治组TFPI-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初治组(P =0.006),与完全缓解组相比,初治组TFPI-2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30);64例AML患者TFPI-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为64.63% (42/64),其中初治组、完全缓解组和复发/难治组患者中TFPI-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分别为66.67%(22/33)、52.63% (10/19)和83.33% (10/12) (P> 0.05);甲基化AML患者与非甲基化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TFPI-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65(0.005-2.099)和0.597(0.011-2.787) (P <0.05),在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未检测到TFPI-2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初治组经2个疗程化疗后,完全缓解组(CR)骨髓单个核细胞TFPI-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完全缓解组(PR+ NR) (P=0.031).结论:在AML中TFPI-2基因表达下调或沉默与启动子甲基化有关,TFPI-2基因表达水平及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可以作为AML分层及病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克隆ID4基因启动子及上游调控序列,并构建一系列启动子亚克隆-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重组子,以探讨ID4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方法与结果:以ID4基因cDNA全长作为探针,在NCBI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并下载ID4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侧翼区约2242bp及下游5′非翻译区212bp的基因组序列;利用TESS和Genomax等在线启动子分析软件进行启动子及上游调控元件的特征分析,据此设计PCR引物,采用分段扩增法,获得了2条长度分别为1 829bp和784bp的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载体,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继之先后应用KpnI/NheI、KpnI/EcoRI对获得的2个pGEMT重组载体及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重组载体进行双酶切,用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成功构建了人ID4基因启动子-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重组子;经KpnI/NheI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获得了与GenBank相应序列一致、长度为2 459bp的目的片段;以此片段为模板,相隔400bp左右设计了5对3′端平齐、5′端不同的PCR引物,进行半巢式PCR扩增,获得5条长度分别为2 112bp、1 703bp、1 290bp、784bp和496bp片段,回收纯化后分别插入pGEM-T载体,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继之用KpnI/NheI对获得的5个pGEMT重组载体及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载体双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经KpnI/NheI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论:成功克隆了长度为2.5kb的ID4基因启动子及上游表达调控序列,构建了一系列ID4启动子亚克隆-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重组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